司 塔
(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畜牧獸醫工作站,青海稱多 815100)
在我國青海大部分地區主要養殖的高高寒動物就是牦牛和藏羊,隨著氣候、季節、供水條件以及牧草變化,放牧牦牛與藏羊的操場也需要進行輪換,從而保證牦牛與藏羊放牧更加有序。然而隨著草場的載畜能力降低,退化現象明顯,青海地區出現干好、蟲鼠害以及降水減少等外在因素,部分養殖戶開始采用育肥牦牛舍飼的方式進行養殖。隨著青海地區交通的便利發展,相關的研究人員能夠更加全面調研牦牛和藏羊的疾病,隨著飼養牦牛和藏羊的模式發生變化,動物也產生了更多的疾病。為了能夠更好地防控牦牛與藏羊疾病,還需要進行疾病防控現狀以及解決方式的研究。
青海地區養殖牦牛與藏羊的過程中,主要出現的傳染病現狀有:首先是口蹄疫病,很多牦牛和藏羊沒有對口蹄疫產生較強的免疫能力,群體保護性比較弱,同時牦牛和藏羊養殖中容易出現結核病、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等疾病[1],目前部分地區在防治布魯氏菌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次是牦牛和藏羊容易初選呼吸道以及腹瀉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在檢測牦牛和藏羊的過程中,發現染病動物的腹瀉以及粘膜病血清抗體呈現陽性的概率比較高,因為感染到牛副流感、牛病毒性腹瀉、冠狀病毒病、支原體、傳染性鼻氣管炎等感染源[2],從而提高了牦牛與藏羊感染疾病的概率;除此之外,還有齊唐病原導致牦牛和藏羊發病,比如說牛流行熱病毒是非常強的感染病毒,若是當地的環境發生變化了,一些病原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巴氏桿菌等都會進入牦牛和藏羊體內,導致它們感染疾病,同時,年齡、性別等不同也會導致牦牛和藏羊感染不同的疾病,常見的傳染病有山羊痘、羊快疫、羊猝疽、傳染性腐蹄病等。在牦牛和藏羊疾病防疫過程中若是使用的疫苗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是方式不當,不符合相關要求,都會影響到疫苗的作用,無法有效預防各種傳染病。
若是牦牛和藏羊感染寄生蟲,將會增加疾病防控的難度,因為寄生蟲體本身具有復雜的種類,所以防控效果需要加強。比如說,青海部分地區的牦牛和藏羊容易感染棘球蚴病,當地相關部門加強宣傳該疾病以及相關的驅蟲處理措施,能夠控制該疾病的發生。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種類的寄生蟲體,它們能夠寄生到牦牛與藏羊的各種器官和組織中,從而導致牦牛和藏羊感染寄生蟲疾病的概率增加。目前我國牲畜疫病防治主要是防控傳染病以及重大的動物疫病,所以在防治腸道線蟲、羊肺線蟲等寄生蟲疾病方面還需要加強重視[3]。
目前在青海地區養殖牦牛與藏羊,這些動物已經能夠適應惡劣的自然條件,牧民們在養殖過程中主要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對待動物疾病,牦牛或者是藏羊感染普通疾病時一般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病癥,然而,隨著養殖方式的變化,牦牛養殖中經常會出現不孕癥、腹瀉、消化道等疾病,相關的普通疾病發生的概率逐漸增加。
目前在動物疾病診斷過程中逐漸使用輕簡化的技術,隨著寄生蟲抗體以及病毒抗原快速檢測卡等技術的發展,在檢測和診斷動物疾病方面比較簡單操作。但是由于青海地區還比較缺乏專業的人員,加上當地語言溝通不當,導致很難推廣這些先進的技術進行疾病診斷。
因為當地沒有統一的動物疾病防控標準,很多牧民不會運用新型的疾病診斷技術,在處理動物疾病的過程中,牧民的解決方式比較簡單。在養殖牦牛與藏羊的過程中,若是它們出現腹瀉、發熱或者是寄生蟲病,一般只會使用青霉素、磺胺嘧啶、鏈霉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抗菌藥物進行治療,過度依賴化學藥物和抗生素,加上不規范的藥物使用,導致牦牛與藏羊產生較強的抗藥性,當疾病發生后,很難進行有效的治療。
為了能夠有效地防控牦牛與藏羊疾病,當地相關部門應該要加強投入資金和技術支持,不斷提高相關獸醫人員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當地的動物疾病防控工作中,傳播正確的牦牛與藏羊疾病防控措施,推廣動物疾病診斷、防控技術,加強監測和管理當地牦牛與藏羊養殖和疾病防控,提高當地的獸醫診療水平,從而推動畜牧業的發展。
青海地區,應該要加強培訓當地的獸醫技術人員,定期組織他們參加相關的科研機構培訓活動,參加學術研討會,了解并學習先進的疾病防控技術和知識,從而整體提高青海地區獸醫技術人員的醫療水平和業務素質。
在青海地區牦牛與藏羊養殖過程中,牧民應該要加強對疾病防控重要性的認識,從而加強意識重視,推廣疾病防控技術和方式,正確使用疾病防控藥物,加強提高當地獸醫人員的業務水平,從而提高疾病防控的效果和質量,推動當地畜牧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