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珺
(江蘇省漣水縣畜牧獸醫站,江蘇漣水 223400)
舍飼肉羊在發生疾病時,養殖人員應綜合分析當地的實際情況,同時結合環境條件與當地的多發病與流行性疾病,深入研究疾病的誘發原因,應提前做好舍飼肉羊的疾病預防工作,采用精細化的飼養管理方式,借助科學有效的飼養手段進行飼喂,在防止肉羊疾病的同時,不斷提高肉羊品質,在根本上確保舍飼肉羊的經濟效益。
一般情況下,舍飼肉羊的常見疾病分為兩種:①營養代謝病。②細菌性疾病。由于肉羊的抗病性能較強,養殖戶極易忽略對肉羊飼料科學配比的問題,若肉羊在飼料單一的情況下過久,則會誘發營養代謝疾病。細菌性疾病是由養殖戶飼養管理工作不到位引起的,若羊舍長時間存在衛生質量較差的問題,則會積累大量細菌,導致肉羊發生疾病的概率攀升,同時容易引發混合性感染問題,對肉羊養殖造成一定損失。
通常情況下,傳染性膿瘡病由病毒引發,屬于群發性傳染疾病,此病較為常見,一旦肉羊患病感染則有可能在多年內持續存在此病。傳染性膿瘡病的主要癥狀有,肉羊口唇部位黏膜及皮膚,出現膿瘡或潰瘍。針對傳染性膿瘡,養殖人員可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沖洗肉羊傷口,對創口處進行消毒,其濃度應控制在0.2%以內,消毒完成后,再次使用碘甘油與龍膽紫溶液(含量為1%),以及土霉素軟膏(含量為5%)涂抹到傷口處,每日2次即可,在發病過程中,應盡量不喂食帶有農藥殘留的飼料,以此防止創傷口感染復發。
此病又稱作紅眼病,屬于傳染性疾病,其致病原為立克次氏體與嗜血桿菌。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的高發季節為夏季與秋季,特別是羊舍環境氮氣濃度高、通風效果差、蚊蟲鼠蟻多時,最易引起此病。在飼養肉羊的過程中,此病的主要發病部位為肉羊眼部,主要為眼結膜與眼角膜伴有炎癥,個別肉羊會出現眼部充血的癥狀,肉羊在患上此病后,若處于陽光照射地,眼部會流淚且伴有膿狀液體。此病常見的治療手段分為三種:①發病初期使用硼酸水(含量為2%)沖洗肉羊眼部,隨后使用硫酸卡那霉素進行點眼,每日1次即可,使用三天后可緩解肉羊患病癥狀。②采用大薊頭用紗布包裹對肉羊進行點眼。③使用磺胺嘧啶(含量為10%)與利巴韋林相互混合,對肉羊進行點眼治療,每日2次,治療效果良好。
腸毒血癥為較常見的傳染疾病,致病病原為D型魏氏梭菌。此病多發于日齡1~2歲的肉羊。引發腸毒血癥的主要原因是天氣氣候突變、臨近雨期或肉羊的運動量不足,此病具備一定的散發傳播性。其具體癥狀有:肉羊咬牙;神情癡呆;久臥不起;打滾;四肢抽搐亂顫;呼吸困難;口鼻溢出唾沫等,腸毒血癥的死亡周期為1~2h。當肉羊患上此病后,養殖人員可采用磺胺進行治療,還可采用痢菌凈等腸道消炎藥,使肉羊口服,每隔4h喂服一次。此外,還可采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用量為500ml),以及安乃佳(含量為10%)或大劑量的青霉素的方式進行治療,注射時間為每4h一次。
提高舍飼肉羊喂養的科學性,能夠顯著增強舍飼肉羊的抵抗能力,同時可有效降低舍飼肉羊疾病發生的概率。在肉羊飼養的過程中,養殖人員應結合舍飼肉羊的實際生長情況,補充肉羊體內缺乏的營養成分,盡可能地確保飼喂肉羊全價飼料,即便養殖戶不采用市場中的全價飼料喂養肉羊,也應在日常的飼料中添加玉米等具備較高營養價值的農作物,應重點關注肉羊體內攝入的維生素與蛋白質,根據肉羊的實際情況進行飼喂。同時,養殖戶應掌握各種農作物飼喂肉羊的優勢與好處,進而合理搭配飼料。在飼喂前,養殖人員應細致檢查飼料中是否摻雜其他雜質物,以免肉羊誤食引起不良后果。此外,應間歇性飼喂肉羊青貯飼料,早晚各飼喂肉羊一次精飼料,這主要是為了確保肉羊攝入足夠量的飼料,使肉羊增加對環境的適應性,同時可就地取材選擇優質原料搭配肉羊飼料,進而節省成本。
一些舍飼肉羊疾病的發生原因皆與環境不衛生相關,因此養殖人員應定期對羊舍進行消毒清潔工作,及時處理肉羊排泄的糞污,將細菌與病原體徹底消除,同時應進行無死角消毒,確保羊舍干燥衛生。此外,養殖人員應及時更換飲水槽,確保飲水槽清潔,應注重保持羊舍通風情況良好,并定期噴灑驅蚊蟲等藥物,減少外來生物攜帶病菌的可能。還應將舍飼的密度進行科學化調整,以此減少大面積飼養肉羊,數量擴張情況下,肉羊出現的傳染與斗毆等情況。與羊舍無關人員應嚴格禁止出入,相關的飼養人員也應加強消毒工作,在進入羊舍前穿戴整齊消毒服與口罩,以免將外界細菌傳染給肉羊,造成不良后果。
在消毒時,應采用消毒水進行噴灑,此做法可有效減少20%的細菌數量,舍飼肉羊應采用的消毒液為生石灰乳或火堿,含量分為分20%與2%。在完成消毒工作后,應進行羊舍的通風工作,將消毒水的味道及時消散。針對一些患有炭疽病的肉羊,需要在有關部門的監督下,進行無公害化處理,以免繼續擴散病原,并最大程度的在密閉環境中對羊舍進行消毒。
種養在購買后,應進行檢疫工作,在初期應進行30d左右的隔離觀察,在確保肉羊無任何疾病后,養殖人員應對此時的肉羊注射口蹄疫與炭疽疫苗等,再次進行20d左右的觀察后,若無任何異??蛇M入羊舍飼養,同時每隔6個月進行一次檢疫,以免疾病的傳播。疫苗接種是最有效的肉羊疾病預防手段,可分為預防與緊急接種兩種。在進行養殖的過程中,應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加之肉肉樣的年齡與常見流行性疾病等,制定不同的免疫流程方案。此外,疫苗的種類較多,應根據肉羊的實際患病情況,針對性地注射藥物,確保羊群健康生長,最大限度發揮疫苗的作用。
在進行肉羊飼養的過程中,寄生蟲為危害大且較普遍的疾病,無論寄生蟲在肉羊體內或體外,都會影響肉羊發育生長速度,導致肉羊身體瘦弱且降低肉羊的繁殖能力,最嚴重時會導致肉羊死亡。針對此種情況,養殖人員可采用伊維康等藥物對肉羊進行驅蟲,將肉羊體內的線蟲等寄生蟲去除。同時,養殖人員應在春季與秋季進行兩次驅蟲工作,對于一些短期育肥的肉羊,應在育肥初期進行驅蟲。此外,隨著養殖現代化的發展,舍飼肉羊極易出現營養代謝疾病,這就需要養殖人員加大對肉羊科學養殖的力度,以此確保肉羊健康生長。
總結上文分析內容,得知,現代化飼養管理模式的大力普及,使得舍飼肉羊發生疾病的概率不斷提高,因此養殖戶應加強科學飼養管理肉羊的力度。此外,針對舍飼肉羊而言,高發疾病的群體為成年肉羊,這就需要養殖戶根據不同日齡的羊群采取區分化管理,同時,應重點關注身體狀況較差的肉羊,加強科學飼養管理工作,提高肉羊對疾病的防御能力,最大限度降低舍飼肉羊的經濟損失,以此確保畜牧養殖業得到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