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寶
(龍山鎮動物疫病防控與畜牧技術服務中心,甘肅天水 741508)
近年來,隨著人們豬肉需求的增加與我國養殖規模的增長,豬傳染病所帶來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如:今年年初所流行的非洲豬瘟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根據有關調查研究顯示,近年來我國養殖豬受豬傳染病影響的病死率占總體病死死亡率的70%,占比極高[1]。由此可見豬傳染病是危機我國生豬養殖的最主要高危因素,若未對傳染病予以有效的防控措施,不僅是養豬戶的經濟損失,同時也是社會的巨大損失。因此,深化了解當前我國豬傳染病的流行趨勢,進而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是保障我國生豬養殖安全的關鍵所在。
相關數據調查研究表明,自1980年以后,我國豬傳染病的流行趨勢顯著增加,其中以豬丹毒、豬肺疫等疫情為主要的傳染病類型,且現今在各地均有著小規模的流行情況發生[2]。近年來豬藍耳病、副嗜血桿菌病、非洲豬瘟等新型豬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持續遞增,嚴重威脅我國養豬業的防疫安全。同時,隨著傳染病類型的復雜多樣化發展,受病原體遺傳變異影響而導致的豬血型改變問題也成為了當前豬病防治的重點所在。根據實驗室數據調查研究分析顯示,我國目前流行的豬傳染病主要是由致命因子交叉作用結果,因此,在當前的豬傳染病類型中以混合感染的類型最為多見,混合感染不僅加劇了豬傳染病的危害,也不利于防治工作的推進與展開[3]。
相關豬流行病防控人員以及養豬農戶應當將疫病防控的觀念進行更新與轉變,根據最新的病豬流行病發展趨勢實行健康養殖的生豬養殖模式,將體質與免疫力提升作為養殖的重點。并根據生物安全與健康飼養技術要求加強可操作性細節,從引種、檢疫、隔離、消毒、飼料等方面全方位入手,降低豬流行病的傳入與傳播。嚴格杜絕病死豬流入市場,加強生豬養殖飼料與藥品的質量監管,杜絕假冒偽劣產品,并按照《動物防疫法》法律法規依法治疫[4]。
針對大部分豬傳染病而言,都具有較高的傳染性與致死性,因此在發現了豬傳染病的疫情之后,相關地區的工作人員應當迅速的組織團隊到該病豬養殖場進行大規模撲殺,從根本上有效避免疫情的蔓延傳播。撲殺完成后還需要對病豬尸體進行焚燒無害化處理,避免尸體成為新的一批傳染源,此外,在防御過程中應當遵循迅速排查、迅速撲滅的原則,降低疫情的傳播風險。
根據多年來的豬傳染病防疫經驗認為,種豬場與養豬場的疫情防控是整體豬傳染病防疫的關鍵場所所在。因此,各地相關部門應當重點加強對“兩場”的防控及排查,并為“兩場”的生豬養殖人員做好相關的技術指導,向其普及相關的豬傳染病防疫制度。在防御的過程中以“防重于治”作為疫情防控的基本原則,定期對“兩場”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并增強“兩場”的生物安全系數,從根本上避免豬傳染病疫情的傳播與流行[5]。
在豬傳染病疫情的防控過程中,日常排查檢測工作具備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在生豬養殖的各個環節全面加強排查檢測工作。若發現相鄰地區已出現了疫情傳染的情況,應增強檢測力度,根據區域制定最佳的排查檢測工作安排,時刻關注疫情的傳播動態,在工作中深化防患于未然的防護理念,并落實到實際的工作當中。在防疫過程中若出現病豬死亡的情況,應迅速的對病豬樣本進行采樣,了解是何種傳染病類型,并根據檢測的類型進行針對性的防控,同時上報有關部門加強防控處理。
若某一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豬傳染病流行情況,需要根據當地的政策安排與實際要求建立防疫小組,并對所了解到的一些情況對小組成員進行加急培訓,告知其病豬癥狀的甄別以及該傳染病的最佳防治措施。豬傳染病防疫小組需做好群豬血清工作,并在防控過程中積極發現發現其他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
我國豬流行病的防治形勢依舊十分嚴峻,因此了解當前我國豬流行病的流行新特點,根據流行病類型制定相應的防治對策,從根本上降低疫情的傳播與蔓延。加強相關人員的防疫工作,并重視每一個防御細節,將防患于未然貫徹到整體的防御工作當中,實現對豬流行病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