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鍵
(遷安市農業農村局,河北遷安 064400)
隨著非洲豬瘟疫情的傳入,且沒有疫苗可用,給養豬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豬存欄量明顯下降。豬疫病的發生越來越復雜,疫情的發展不斷變化,因而給其防控帶來巨大挑戰。因此,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豬場疫病防控工作,對提高生豬生產經營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病原微生物對環境適應性不斷增強,豬疫病的發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盡管有些疫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對養豬業打擊巨大,損失慘重,發病率、死亡率都極高,疫情早期發現難、預防難、根除難、治療難,疫病防控難度極大,甚至有些疫病對人類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后續疫病發病形式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不排除出現新發疫病的可能,傳統的豬病控制策略受到嚴重挑戰。因此,加強豬場疫病防控工作,確保豬的養殖安全、提高生豬生產經營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養殖場(戶)對疫病防控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防疫意識普遍薄弱,養殖環境及豬只自身抵抗力降低,引發多種病原體或者病毒、細菌混合感染,呼吸道疾病、繁殖障礙性疾病及非典型疫病較為突出。清洗消毒設備不齊全,清洗消毒措施難以完全落實到位,進出人員、車輛未能做到嚴格消毒,導致帶毒傳播疫情。部分養殖場(戶)使用餐館、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飼喂生豬,從而養殖環節疫情傳播風險持續存在。由于混合感染、繼發性感染較多,診斷難度大,發病急、病癥嚴重、病程短等,難以有效治療。有的養殖場(戶)使用藥物不規范,導致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即使能夠治愈,延長治療期,增加了養殖成本,降低生豬養殖效益。
養殖場(戶)要采取科學合理的飼養方法,確保各類豬只營養需求,以提高免疫力。改善飼養環境,合理養殖密度,改善設施設備條件,為各類豬只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夏季做防暑降溫,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嚴禁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廚剩余物飼喂生豬。豬場要采取“蜜罐式”封閉飼養、全進全出的管理措施,嚴格落實補欄隔離措施和空欄飼養管理制度,無關人員和車輛嚴禁進入養殖場區,避免交叉污染。
豬場要建立健全防疫管理制度,建立完善養殖生產記錄,養殖企業、中小場戶、動物防疫人員要積極參加防疫技術培訓,降低職業人群傳播疫情風險,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根據不同的消毒場所選擇消毒藥品,建筑物、水泥表面、車輛等相關設施設備的消毒用堿類(氫氧化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為宜,酒精和碘化物用于人員的消毒。準備噴霧器、消毒車輛、消毒防護用品、消毒容器等設施設備。消毒前,對場內污物、糞便、飼料、垃圾等進行清掃,并堆放到指定位置;所有物品消毒前不得移出場區。每次消毒,對消毒人員、時間、地點、消毒藥名稱、消毒藥濃度及消毒方式進行詳細記錄。
養殖場(戶)在后備豬只引種時,做好隔離,防止因豬只移動導致疫病的發生擴散蔓延,嚴禁從高風險區引進生豬。所有引進的后備豬只須隔離觀察30d以上,合格后方可入群。出欄豬轉出,應走專用通道和上豬臺。
養殖場(戶)可以按照本場養殖特點按要求探索使用沼氣、糞污生物轉化、干濕分離等生態養殖循環模式,減少病菌滋生,降低病菌傳播風險,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生態環境污染現象的發生。
加強豬場疫病防控,提升養殖場生物安全水平,對養豬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推進規范化養殖場建設,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是提高養殖場(戶)生物安全意識,做好科學飼養、調整養殖密度,才能有效維護生豬市場穩定,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及市場的穩定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