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憲
(貴州省望謨縣油邁瑤族鄉人民政府,貴州望謨 552300)
我國對豬肉及相關制品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有效防控豬傳染病極其重要。但在我國的豬養殖中,傳染病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經常在舊傳染病被消滅以后又出現新的傳染病,以至于豬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受到了很大影響。因此,為了減輕豬傳染病的影響,非常有必要針對其中的原因和防控措施進行分析。
第一,沒能充分認識豬傳染病。近年我國在動物檢疫技術水平、檢疫流程、市場監管等方面已經得到了顯著加強,但今年仍然不斷在豬養殖中出現新的傳染病,比如豬瘟、豬藍耳病等,一些豬豬傳染病具備隱藏特性,而且治愈后的一段時間仍然可攜帶病毒,并可傳染其他健康豬。相關人員一般都特別重視有癥狀病豬的防治工作,而對于一些隱藏病毒以及治愈豬的控制不夠嚴格,以至于一旦出現個體感染就會發生大面積傳播,極大提升了防治難度。第二,引種不夠規范。每年我國的豬養殖戶同地區引種或跨地區引種的情況非常普遍,雖然這是改善品種、發展豬養殖業的必要手段,但引種過程的規范性還有待提升。一些大型養殖場在引種方面做得非常好,有的養殖場根本不需要外部引種,但部分小型養殖場以及個體養殖戶經常在引種過程中不嚴格檢查豬的來源,這就為豬染病的傳播提供了條件[1]。
這一點針對的是常發型豬傳染病,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病毒類傳染病。首先在仔豬出生后首先注射2頭份的豬瘟弱的疫苗,然后等待1.5~2h,待疫苗在仔豬體內開始免疫后再開始喂奶;其次是偽狂犬病,可以通過注射豬偽狂犬病滅活疫苗的方式建立免疫;再次是注射繁殖和呼吸綜合征疫苗;最后是對于春季生產母豬應做好細小病毒的免疫,如果是冬季應做好胃腸道傳染病的免免疫。另外,如果母豬處在孕期,應做好口蹄疫的免疫工作。第二,細菌類傳染病。應分別注射支原體肺炎活疫苗、傳染性胸膜肺炎滅活疫苗,以此建立對支原體肺炎和傳染性胸膜炎的免疫。第三,注射豬鏈球菌、豬丹毒、豬肺疫、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等傳染性疾病的疫苗。以此便可建立對常發型豬傳染病的免疫,達到有效降低傳染病發生率的作用,相關人員對此需提高重視,同時做好引種過程中的免疫工作,這樣豬傳染病對豬養殖的影響既可得到有效控制。
這一點主要針對一些細菌性傳染病,通過這種方式可獲得不錯的防治效果,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針對混合感染的弓形體病,可以在每公斤飼料中拌入2公斤的磺胺甲氧嘧啶可溶性粉,以此對弓形體病進行預防,如果是為了治療可以加倍拌入藥物。第二是在飼料中混入具有抗菌、消炎、開胃、通便功效的藥物,一般可在飼料中拌入0.5~1kg/t的鹽酸林可霉素-壯觀霉素可溶性粉,持續1周到2周即可。第三是治療消化道疾病時,可在飼料中拌入500g/t濃度為10%的氟苯尼考粉,持續一周即可獲得良好效果。第四是豬哮喘病的治療,可在飼料中拌入125g/t的泰秒菌素或者每噸飼料拌入400~600g的金霉素獲土霉素,持續5d到1周可有效抑制病癥。第五當豬出現下痢、肺炎等病癥時,可以在飼料中拌入1~1.5kg/t的增效多西環素可溶性粉,使用頻率為每天2此,持續3~5d。
豬傳染病具有季節性特征,一旦發生極有可能大范圍流行,而傳染病不同其癥狀表現也不同,因此可從這一點出發開展防治。豬瘟病通常都會在豬的眼部形成膿性眼屎,而且公豬的包皮處會有尿液積存。豬藍耳病通常都會引發高熱。豬細小病在母豬中的表現最為明顯,且以繁殖障礙為主。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會導致淚斑、鼻甲骨發生萎縮或變形[2]。因此,開展豬傳染病的綜合防治首先必須掌握不同疾病的癥狀表現,然后在日常養殖管理過程中做好觀察,一旦發現相應癥狀立即隔離病豬,然后做進一步檢查,同時也要對其他豬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避免無法發現處在潛伏期的病豬。治療過程中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細菌類疾病可以使用大劑量的抗生素,而病毒類的疾病應放緩治療,因為病毒類疾病雖然普遍發病都特別急,但疾病進程卻特別慢,如果剛開始就急于治療不利于排毒,還有可能出現用藥副作用,嚴重的話還會引發死亡。對于病毒類傳染病,正確的治療方式是少用抗生素,同時結合黃芪多糖、紫錐菊多糖、維生素C等進行輔助治療,從對被疾病破壞免疫力進行加強,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治療過程中盡量不使用退熱藥物,否則有可能影響機體自身滅殺病毒的效果,如果發現了繼發性感染,可結合磺胺六甲以及補液鹽,這樣病毒類傳染病即可得到有效抑制。
綜上所述,做好豬傳染病的防治是減輕損失、提升養殖效益的有效手段,相關人員必須對此提高重視,且要明確豬傳染病特征、原因,然后采取綜合防控,以此實現對豬傳染病的有效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