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平
(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甕江鎮政府,湖南岳陽 414515)
當前開放性的市場經濟環境對牛肉的需求量正在逐年上升,而各類牛常見疾病的發生,極大地影響了牛的養殖產量和質量,以及養殖業的牛肉產品、奶制品的供應,不利于養殖業良性發展,因此,養殖戶應深入分析牛的常見疫病,并采取有效的診治措施,遏制疫病的傳染與惡化,保證養殖業的生產效果。
在牛養殖方面,傳染類疾病主要是指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可以在牛之間或人與牛之間相互傳染、擴散的疫病,這種疫病主要是由細菌病毒引起,往往會發生在養殖密度較高、衛生通風環境不佳的牛圈中,并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特征。在實際養殖中,傳染類型的疫病,經常發生在寒冷、多雨時節,且其易感牛群主要以幼牛、妊娠虛弱期的母牛為主,同時,由于傳染類疾病在發生時通常具有一定的規模性,所以如果養殖戶不能及時做好預防、診療措施,就很容易受到嚴重的經濟損失。就目前來看,常見的牛傳染類疾病包括口蹄疫、傳染性胸膜肺炎、惡性卡他熱等,其中惡性卡他熱常見于在2~4歲齡的牛,發病率、死亡率相較于其他的常見傳染類疾病更高,因此,養殖戶需要在冬季、雨季等易感季節,做好防治措施,以保障養殖工作效果。
中毒類疾病是指牛攝入受污染飼料,而感染的疾病。現階段,常見的牛中毒類疾病主要為兩種,即有機磷中毒、硝酸鹽或亞硝酸鹽中毒。其中有機磷物質是農藥中的常見成分,所以牛患有該種中毒類疾病時,基本都是因為食用了噴灑過農藥的青草。在該病發生時,牛會表現出焦躁不安、呼吸困難、流涕淚等癥狀,如果牛攝入的有機磷物質過度,還會出現呼吸中樞麻痹死亡的情況。而硝酸鹽、亞硝酸鹽中毒的原因則是飼料的不合理搭配。在此過程中,若飼料中硝酸鹽含量過高,則很容易在牛的體內轉化成亞硝酸鹽,造成其中毒,使病牛表現出體溫降低、呼吸困難、無法行走等癥狀,如過于嚴重,還會出現昏迷死亡的情況。
消化類疾病主要是指牛的胃部疾病,其形成原因包括飼料質量差、搭配不合理、飲水不及時等。常見的牛消化類疾病有瘤胃積食、胃脹氣、腸胃炎等。在此過程中,如果所用飼料的精飼料比例過大、飲水供應不足,就會導致牛的瘤胃積食病,影響其正常分泌胃液,使得攝入的食物長期滯留在胃部,導致其消化不良、胃部堅硬,并表現出左腹部堅硬、反芻、呻吟等癥狀,若飼料中的粗纖維含量過大,則會造成牛的腸內便秘,阻塞氣體排出,形成其胃脹氣疾病。此外,用于飼喂的草料已經發霉變質,或草料加工方式突然改變,就會引發牛的腸胃炎,影響其健康生長。
在診治中,疫病診斷作為其中的重要環節,養殖戶需要先通過牛的外在癥狀,來初步診斷其所患有的疾病,以便于及時采取隔離、治療措施。在此過程中,養殖戶應了解常見疾病,例如:牛在采食時突然呆立停止、腹圍迅速膨大、脈搏次數達到100~120次/min以上,養殖戶就可以初步判斷其患有急性瘤胃臌脹,此時,應立即采用排透管針對牛胃急性刺穿放氣,排除阻塞,以免其出現心臟麻痹癥狀,導致死亡。
通常情況下,牛常見疾病的藥物治療根據所用藥物類型的不同,分為兩種,即西藥治療與中藥治療,西藥治療所用藥物以抗菌藥為主,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芐青霉素等,養殖戶需要將其按照一定的比例,拌入飼料或飲水中,飼喂給牛群,以達到疾病診療的效果。在此過程中,養殖戶應嚴格控制藥品用量,嚴禁濫用、過量用,以免造成牛身體中的獸藥含量超標,影響養殖質量。在中藥方面,養殖戶應根據疾病的實際情況,來按照相應的藥方,進行煎藥、灌服,這種治療方式基本不會產生藥物殘留,且具有顯著的療效,因此,逐步成為了主要的牛常見病藥物診療方法。
注射治療作為最常用的牛疾病診治措施,其通常包括抗菌藥注射、滅活疫苗注射、活毒疫苗注射這幾種類型,注射方式以肌肉注射為主。在此過程中,養殖戶需要注意,應根據牛的體重,來計算注射劑量,同時,要勤換針頭、勤消毒,以免注射過程中,造成牛的創口感染等問題,保證常見疫病的注射治療效果。此外,養殖戶還要全面了解各個養殖階段、季節牛易感的常見疾病,然后采用相應的疫苗提前進行注射,且要實時查看牛的生長狀態,以便于在疫病發病早期及時進行注射診治,預防常見疾病的發生和惡化,保證牛養殖工作效果。
綜上所述,深入研究牛常見病類型,并積極尋求有效診治方法,能夠提升牛養殖水平。在養殖過程中,養殖戶基于疫病的類型,靈活運用各種診療措施,能夠優化牛疫病的治療效果,減少疫病對養殖工作的影響,進而加快推動我國畜牧業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