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明
(青海省門源縣東川鎮畜牧獸醫站,青海門源 810300)
對于羊群而言,羊腸毒血癥屬于一類較為常見的疾病,別名“軟腎病”,魏氏梭菌是此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一旦羊感染了魏氏梭菌,其體內便會形成莢膜,而菌體外部則會形成相應的芽孢,從而生成大量外毒素。通常情況下,山羊得此病幾率較小,而綿羊患病幾率更大。倘若預防或者治療不及時,便會加重羊群患病范圍,使養殖戶出現大量損失。
一般羊腸毒血癥有著較短潛伏期,如果患病羊未在第一時間接受治療,便易突發疾病,同時在發病后,基本存活時間不會超過10min。通過觀察可知,部分羊在患病后會出現慢性的病程,此類患病羊在發病的時候主要有以下表現:口吐白沫、長臥于地、發生抽搐以及眼角膜變得蒼白等。部分病羊發病之前難以呼吸,其脖頸會經常朝后彎曲直至死亡。通過調查統計可知,3~10h屬于羊在患有羊腸毒血癥后自發病至死亡的時長[1]。
2.1.1 實驗室診斷
有關專家在展開此類診斷的時候,應當借助涂片鏡展開科學檢測。實驗時將病毒、細菌等自病羊嚴重受損部位抽取出來,隨后對其展開合理培養,選用合適的儀器加以檢驗與確診。
2.1.2 臨床診斷
此類疾病有著較短潛伏期,屬于突發性、急性發病,一旦發病,約3h病羊便會死亡。如果病羊有較長病程,其往往會有呆滯的面部表情,同時會有唾液以及白色的泡沫從口中流出來,另外此時病羊有著渾濁的眼角膜,以及暗黑色的糞便,還會存在腹瀉以及抽搐等狀況,而糞便當中還會存在血液。在即將死亡時,病羊呼吸困難,會不斷轉圈,隨后開始呻吟至死,病羊死亡后,其腹部更會慢慢膨脹起來。
2.1.3 解剖診斷
在觀察過程中可知,如果病羊屬于急性死亡,其并不會存在特征性變,同時在死亡之前也沒有厭食等不良現象,但是病羊在死亡之后,其尸體將會快速腐爛,通過解剖可知,其胃部將存在黏膜脫落以及潰瘍面等狀況。此時用手對病羊的腎臟進行按壓能夠發現,此時腎臟很柔軟;另外病羊尸體的腹部存在許多出血點,其心臟有受損現象,而慢性病羊相比于急性病羊,其器官受損更加嚴重。
由于羊腸毒血癥屬于一類急性病,急性發病而死的病羊較多,加之病程極短,很難掌握突出的臨床病癥。另外,羊腸毒血癥和巴氏桿菌、炭疽以及羊快疫等疾病類似,所以診斷人員必須掌握各類疾病的區別。
2.2.1 巴氏桿菌
此類疾病臨床癥狀通常是羊的體溫越來越高,同時和羊腸毒血癥擁有部分相似點,然而二者發病結果有差異性。最大的區別在于巴氏桿菌一旦發病,病羊后期會患有肺炎疾病。
2.2.2 炭疽
對于各年齡段的羊來說,炭疽都會導致其患病。病羊在患炭疽后,其體溫將不斷提升,隨即出現天然孔出血以及可視黏膜發紺等問題,而病羊在死亡之后,還會出現尸僵不全的現象,通過解剖檢查得知其內臟也會變腫大,因此在鑒別此類疾病和羊腸毒血癥時,必須格外仔細。
2.2.3 羊快疫
此類疾病大部分都會于每年的春秋發病,而6-18個月大的綿羊極易患病。該病情的產生主要受到天氣所影響,尤其是陰雨時節,此病的發病率會大幅上升;而羊腸毒血癥基本會于春夏交替以及秋季的時候發病,主要誘發原因在于飼料中有較高的營養度。除此之外,一旦羊患有羊腸毒血癥,其尿糖、血糖均會上升,但是羊若患有羊快疫,便無此病癥。
3.1.1 強化飼養管理
第一,定期用科安或者百毒殺對羊舍消毒,其中在春季以及冬季,每10d消毒一次,而在夏季和秋季,則需要每7d消毒一次。另外,養殖人員要及時清理羊舍當中以及周邊糞便、異物,從而使病菌減少,防止羊在飲水、進食階段攝入各種病菌。第二,需要對飼養密度進行調整,以便將更優質的飼料提供給羊群,特別是在夏季、春季,更要防止羊群食用大量的青綠草料,而于秋季,需要防止羊群食用大量結籽飼草等。需要注意的是,還需要防止出現精粗料的配比失衡問題,更不可隨意對飼料進行更換,以便保護羊消化系統,降低病菌的滋生。
3.1.2 免疫接種
羊群的養殖人員需要于羊腸毒血癥高發時期到來之前對羊群展開免疫接種。如今常用疫苗包括五聯疫苗以及三聯疫苗,養殖人員必須明確各類疫苗免疫的疾病以及接種頻率、出現狀況等,確保有效接種。
如果病羊有輕微癥狀,便可肌注痢菌殺,同時灌服適量磺胺脒。若病羊有較重癥狀,便需要展開綜合治療:混合5%葡萄糖液500ml、10%安鈉咖10ml以及3000000IU青霉素,通過靜脈注射將藥劑打入病羊體內,并且展開搭配治療,肌注痢菌殺1支。如果病羊腹瀉,還需要讓病羊吸收硫酸鎂50g來緩解癥狀。如果病羊是超過2個月妊娠期母羊,為了保胎,需要肌注黃體酮20ml。
羊腸毒血癥的發病狀況較為突然,同時魏氏梭菌有著極快的傳播速度,一旦預防、治療不及時,必將導致養殖戶出現嚴重損失。所以,倘若羊群患此疾病,養殖戶必須合理按照專家建議展開有效治療,此外也要提前落實疾病預防措施,最終確保此類疾病發病幾率得以科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