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權
(中江縣東北鎮畜牧獸醫站,四川中江 618100)
近些年,豬丹毒疫情有抬頭跡象,此病多數病程急而短,死亡率高,來不及治療。幸存的慢性感染病例,會出現跛行、關節炎等癥狀。而且,長勢變緩,飼料報酬率降低,嚴重影響養殖經濟效益,給整個豬場造成安全隱患。當前,對此病不加以重新認識的話,有死灰復燃,重新沖擊生豬養殖產業的可能。
四季皆發,炎熱多雨季節流行。此病多散發,或爆發性經過。易感群體,4~6月齡架子豬多發。流行初期,可見1~2頭健豬死亡,后期出現較多致死病例。
①急性型見于流行初期,個別健壯豬突然死亡,未表現任何癥狀。多數病豬則表現減食,或有嘔吐,寒戰,體溫突然生高達42℃以上,常躺臥不愿走動,大便干。有的后期腹瀉;皮膚上出現形狀和大小不一的紅斑,指壓時退色。若小豬得豬丹毒病時,常有抽搐神經癥狀。②疹塊型 為亞急性型豬丹毒,皮膚表面出現疹塊是其特征癥狀,俗稱“打火印”或“鬼打印”。現實生產中較少見此類性病例。③慢性型 這種類型多由急性或亞急性轉化而來的,主要病癥是心內膜炎或四肢關節炎。
急性病例,周身敗血癥。腎、脾、淋巴等處,不同程度腫大,切面多汁。腎包膜,有不規則的斑紋。脾臟充血,切面外翻隆起。胃底粘膜彌漫性出血。
慢性病例,左心室有贅生物。同時,出現不同程度關節炎。
參照流行病學調查,依據臨床癥狀、剖檢病理等等,可初步診斷此病。確診,需結合實驗室診斷。
6.1.1 日常加強管理
改善圈舍衛生,加強喂料管理,做好防疫工作,增強豬群抗病體質。堅持自繁自養,嚴格引種檢疫。引進種源,需隔離飼喂2-4周,確保無病患后,可混入大群飼喂。加強驅蟲管理,定期驅殺鼠害。嚴格場內消毒,禁用泔水喂豬。做好清糞管理,嚴格無公害處理,減少致病菌源擴散蔓延。
6.1.2 做好防疫接種
接種防疫疫苗,能增強豬群抗病體質,降低豬丹毒的易感性。尤其此病常年流行區,每年春秋季都要預防接種1次。當前,比較有效的接種菌苗,有豬丹毒GC42弱毒苗和豬丹毒G4T(10)弱毒菌苗,而以GC42弱毒苗最常用。除此之外,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同樣是有效預控此病的最佳疫苗。
6.1.3 做好疫情應急處理
確診感染病畜,務必及時隔離。同時,注意運動場、圈舍、飼槽等的清潔消毒,糞便、墊草等集中堆積,經生物熱發酵后無公害處理。病死豬的尸體,急宰豬血液、病變組織器官,需深埋或化制。非病變的肉品、臟器等,可高溫處理后待用。同群中未發病豬只,可用青霉素急性注射,持續用3-4天,以控制病情。所有病型中,慢性心內膜炎或慢性關節炎病例,建議直接淘汰不用。
6.2.1 血清療法
此病流行初期,血清療法有特效。臨床用抗豬丹毒血清,皮下或靜脈注射。仔豬用,每次5~10ml。中豬50kg下用,每次30~50ml。大豬50kg以上用,每次50~80ml。用法,每天1次,持續用2~3d。期間,配用青霉素,療效更好些。
6.2.2 西藥療法
此病進入爆發期,應選好藥物,積極對癥治療。所有高敏藥物種,青霉素類藥物為首選。首次用,加大劑量5萬國際單位/kg,肌肉注射,每天2次。
或者,嘗試組合用下類藥物:青霉素鈉4~5萬單位/kg;硫酸鏈霉素2~3萬單位/kg;地塞米松磷酸鈉0.01~0.02mg/kg;獸用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0.15~0.2ml/kg。
此類藥物混合,1次肌肉注射,每天2~3次。病情嚴重時,每天2~3次,持續用3~4次。
6.2.3 中藥療法
當前,中藥頻繁用于此病治療。但是,多用于輔助治療。
處方藥:二花,5g/次;雄黃,9g/次;白芍、連翹、葛根,每次各取13g,上述共研磨成粉,每天2劑,拌料喂服,持續用2~3d。
處方藥:山豆根、梔子,每次各取13g;野菊花、金銀花,每次各取10g/次,上述以80g蜂蜜為藥引,煎熬取汁,每天1劑,持續用3~4次。
上述藥物治療的同時,注意全群投藥預防。可用:阿莫西林,拌料喂服,商品豬、哺乳母豬用2.5kg/t,懷孕母豬、種公豬用3kg/t。維生素C,拌料喂服,商品豬、哺乳母豬用300g/t,懷孕母豬、種公豬用400g/t。
上述藥物用于拌料喂服,持續用5~6d。之后,飼料中加多維或酵母粉。飲水種,加電解多維,用于增強體質、降低此病易感性。
面對零星散發的豬丹毒疫情,我們必須要提高認識。文中概述的豬丹毒防控措施,對控制此病效果不錯。前車之鑒,后事之師。今后重點豬病的防控中,切莫忽視對豬丹毒的預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