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火
(福建省華安縣畜牧技術服務站,福建華安 363800)
流行性腹瀉屬于一種病毒性疾病,其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主要癥狀包括仔豬嘔吐、食欲低迷、腹瀉以及嘔吐等,所有生豬都是感染對象,由于仔豬年齡較小、抗病能力較差,其感染率和死亡率較高,該病沒有明顯的發病規律,在春秋季節交替時期容易患病。一周齡左右的生豬容易死亡。同時,流行性腹瀉癥狀與胃腸炎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容易對養殖戶造成誤導,在治療措施不到位的情況下,會誘發病豬死亡。
豬流行性腹瀉的感染群體為生豬,各個年齡的生豬都可能患病,以仔豬為高發群體,病豬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病毒寄生在腸絨毛細胞、腸系膜中,隨著分泌物會感染生活用具、水源和飼料,并且傳染給其他健康豬。消化道是感染主要路徑,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如果養殖場沒有深化預防措施,病毒會在養殖場內快速蔓延和傳播,具有較大的危害性。
流行性腹瀉臨床癥狀根據病豬日齡存在一定差異,常見臨床癥狀包括:嘔吐、食欲低迷、腹瀉以及嘔吐等,部分生豬存在體溫升高的情況,大部分病豬體溫沒有明顯變化。通過對病死豬進行剖檢后可發現:小腸發現了明顯變化,存在嚴重的擴張情況,并且充斥大量黃灰色液體;胃部存在大量凝乳物,小腸絨毛明顯變短、腸道內存在充血情況,淋巴結腫大明顯;腸壁質地較脆,變薄、彈性降低,并且呈現半透明狀。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可發現,腎臟存在大量的出血點,呈現不規則分布,病豬肺部有大量淤血。
這一診斷技術主要是通過對病豬的病因和癥狀進行綜合性分析,進而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確保病豬在短時間內康復。流行性腹瀉的具體表現為糞便流水樣、厭食、精神不振、腹瀉以及嘔吐,體溫基本正常,部分病豬會出現體溫升高的情況。仔豬臨床癥狀較為明顯,并且在腹瀉4d左右會出現脫水情況,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會導致死亡。在臨床診斷中,養殖戶要對病豬的肺部變化、腸道分泌物以及外觀進行準確判斷。
實驗室診斷是一種準確的診斷方式,隨著養殖技術的發展,實驗室診斷技術也呈現多樣化,當前較為常見的技術包括:第一,免疫金標記,該技術在應用中需要先制作病毒樣品,實驗過程為:隨機選取20頭病死豬做病料實驗,在完成樣本制作后,樣本與膠體金產生化學反應,樣品中如果含有病毒抗原,在檢測中試劑板會呈現紫色,即確定病豬患有流行性腹瀉;第二,免疫電鏡,實驗過程為:隨機選取病死豬小腸部位做切片處理,或者使用營養皿制作細胞培養物,在應用中要將制作好的細胞培養物和小腸切片,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對病毒的復制方式、形態大小、內部結構和形態特征進行辨別,如果發現細胞復制較快,內部結構與病毒細胞結構相同,進而得出診斷結果;第三,熒光抗體切片,實驗過程為:制作小腸切片樣品,字樣品自然風干后,與熒光抗體接觸產生反應,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存在發熒光的細胞,則可判斷為PED V 病毒,該技術方法具有結果可靠、速度快以及靈敏度高等特點。
由于流行性腹瀉沒有明顯的發病規律,任何年齡的生豬都是感染對象,在開展預防工作中,養殖戶要注重疫苗接種,其是目前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預防方式。首先,市面上流行的疫苗種類較多,不同疫苗的效果也存在差異,養殖戶要積極開展市場調研,選擇適合的疫苗進行注射,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為三聯滅活疫苗,其效果較為明顯;其次,在對仔豬進行疫苗接種中,在其斷奶十天之后才能首次注射,對注射量進行科學控制,根據使用說明規范注射程序;最后,在成豬疫苗接種中,可以選擇二聯弱毒疫苗,尤其對于妊娠母豬,在其產仔之前注射疫苗,仔豬可通過遺傳的防水獲得免疫抗體。
首先,養殖戶要交替使用各種消毒藥劑噴灑圈舍,尤其是重點區域要加強消毒管理;其次,與養殖無關者不能隨意進入養殖場,避免攜帶病毒,進入養殖場的車輛人員都要經過嚴謹的消毒程度;最后,在流行性腹瀉高發時期,要定期組織人員消毒,交替使用不同的消毒藥劑,當前主要常用的藥劑包括:生石灰、過氧化氫溶液以及乙醇等。
當前在治療流行性腹瀉中沒有特效藥物,當診斷生豬患病后,養殖戶可采用補液治療,使用0.2%碳酸氫鈉、0.9%氯化鈉和5%葡萄糖,避免生豬出現脫水情況。如果生豬病情較輕,可利用自由飲水的方式改善病情,依靠生豬自身抵抗力恢復。如果生豬病情較重,可采用慶大霉素治療,根據病豬體重控制藥量,連續使用三天后效果較為明顯,能夠緩解相關癥狀,連續服用7d病豬即可痊愈。隨著綠色養殖理念的盛行,為了提升治療效果,要配以黃連、車前子和陳皮等重要輔助治療,將黃連、甘草、車前子和陳皮按照1:1的比例配置為500g,七碗水煎熬成一碗水,根據病豬體重和臨床癥狀選擇藥量,連續使用三天效果明顯,配以慶大霉素混合治療,一周之內病豬即可痊愈。
流行性腹瀉是危害生豬養殖效益的關鍵疾病,養殖戶在生產養殖中,要根據當代流行情況,落實各項預防措施,如果發現疑似病例要立即隔離飼養和科學治療,不能延誤治療時機,確保生豬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