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潔華
(新興縣東成鎮畜牧獸醫水產站,廣東新興 527400)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發生于豬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豬傳染性胃腸炎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高度接觸性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一般常表現為,腹瀉、嘔吐、脫水等主要特征為特征,各年齡段的豬,成年豬,仔豬都會感染,特別是仔豬感染率更高。10日齡以內的仔豬病死率很高,5周齡以上的豬病死率很低,較大的豬或成年豬死亡率不高。病豬和攜帶病毒的豬是該病的主要傳播源。只要一只豬發生感染,只需1~5d,幾乎100%的豬就會感染。本病的發生具有季節性,我國大部分地區流行于冬春寒冷季節,夏季發病較少,較多發生在產仔高峰期。在新感染的豬群中,幾乎所有的豬都能被感染和感染,在老疫區呈現流行趨勢。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潛伏期與病毒的毒力有關,病毒通常在豬體內存留16~48h后發病,豬的傳染性胃腸炎傳播速度很快,可在48~72h內能迅速蔓延到整個豬群。病豬的癥狀和嚴重程度與病豬的年齡和該地區的流行情況有顯著差異。在新疫區,不同年齡的豬對該病很敏感,而且傳播非常迅速。
發病后仔豬的典型癥狀是突然嘔吐,其次是強烈腹瀉,有水樣腹瀉排出,糞便往往是灰色的、乳白色或黃綠色,糞便中帶有未有消化的凝乳塊,有臭味。仔豬腹瀉后會嚴重脫水,體重迅速下降,體溫先短期升高后下降,一般在發病2d后死亡,其中10日齡仔豬死亡率可達100%。21日齡以上仔豬的抗病性增強,但生長速度明顯下降,發育不良,易形成僵豬。
母豬和肥育豬的癥狀不同,但一般是厭食癥,有個別嘔吐,嚴重腹瀉也有水樣大便,腹瀉呈噴霧狀,但很快就會痊愈。泌乳母豬的發病率嚴重,癥狀嚴重,身體衰竭、泌乳停止、體溫升高、食欲低下、嘔吐和腹瀉嚴重。懷孕母豬的癥狀一般不明顯或有一些輕微癥狀。
帶毒豬和病豬是傳播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主要媒介,特別是高密度密閉式豬場。污染空氣、器皿、飼料和飲用水是引起豬傳染性胃腸炎的原因。傳染性胃腸炎通過病豬嘔吐、鼻液、糞便或呼出氣體傳播病毒,然后從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易感豬群。此外,攜帶病毒的鳥類、貓和狗也會傳播這種疾病。
豬傳染性胃腸炎可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進行診斷。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鑒別診斷應區別于以下疾病。
豬痢疾一般說來,2~3月齡豬發病率不高,發病季節不明顯,傳播緩慢,流行時間長,易復發,發病率高,死亡率相對較低,與豬傳染性胃腸炎有很大不同。豬痢疾會出現纖維素滲出和粘膜表面組織壞死,大腸有出血性腸炎等臨床解剖癥狀,可檢測或分離出含有豬痢疾的蛇螺旋體病毒。
該病的季節性也很明顯,主要是在寒冷季節,較容易的區別是流行性腹瀉豬幾乎同時開始腹瀉,大豬幾天內就能恢復,一些乳豬會死亡。用免疫電鏡或病毒熒光抗體可以檢測到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或病毒抗原。
這兩種疾病都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癥狀、流行特點和病程不同,也可以通過細菌分離鑒定。
大多數為散發或局部流行,通常發生在2~4月齡,沒有明顯的季節性。急性仔豬副傷寒,發病初期便秘,然后出現痢疾癥狀,血便臭味。病豬的四肢、耳朵和腹部在發病后期呈深紅色,變紫。慢性仔豬副傷寒、病豬反復痢疾、糞便顏色淺黃色、灰白色或深綠色。病豬結腸、盲腸、假膜。可分離出沙門氏菌,抗生素可用于治療仔豬副傷寒。
預防和控制豬傳染性胃腸炎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們不應在疫區引種,以免傳播病原體。此外,要做好豬場日常防疫、定期消毒、清潔、定期免疫豬傳染性胃腸炎等相關工作,是有效預防豬傳染性胃腸炎的常規做法。我國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制的傳染性胃腸炎與流行性腹瀉聯合疫苗對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預防有一定的效果。
病豬在發病期間可補充大量葡萄糖和氯化鈉溶液,提供易消化飼料和充足的清潔飲用水,可加速病豬體質的恢復,降低仔豬死亡率??煽诜前贰⒏咤i酸鉀、四環素和小檗堿可預防繼發性感染,減緩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癥狀。也可喂飼鹽酸胍片,可在喂食前服用??诜咸烟恰⑻妓釟溻c、氯化鉀和氯化鈉配制的補液鹽對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有一定的療效。
中醫藥治療傳染性胃腸炎,不但可縮短病程,而且可節省藥費及加速康復。在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時,應主要分為混濁、調氣、收斂腸、清熱解毒為主。五味子散處方:板藍根、六神曲、黃芩、訶子、陳皮、黃連、車前子、甘草,以烏梅為藥引,加以調和。對于嚴重脫水的病豬,可以進行人工補液或喂水。飼喂環節可采用3~5%炒熟浸泡大麥喂豬(具有保胃促食欲的作用),促病豬多喝水,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