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萍
(東臺市三倉鎮畜牧獸醫站,江蘇東臺 224231)
我國人民對豬肉有很大需求,因此養豬會為農民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但是豬在養殖中也很容易受到各種疾病的困擾,輕則使豬食欲不振、影響正常發育,降低豬肉質量;重則大面積傳染,在高致死率的負面影響下,對豬養殖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因此對于常見諸疾病,養殖戶一定要未雨綢繆,重視其預防和治療工作,全方位提升養豬場經濟效益。
豬敗血性鏈球菌病作為一種常見豬傳染病,在農村范圍內并不鮮見。通常該病具有較快的發病速度,會引發大面積死亡現象。該病沒有特定的患病季節,一年四季豬都存在患病可能性。在臨床癥狀表現上,會表現高度稽留熱和急性敗血癥的癥狀,如果癥狀為慢性,則通常會引發關節炎[1]。
豬支原體性肺炎也有豬地方流行性肺炎的別稱,實質是慢性肺炎的一種,病原體為豬肺炎支原體。該病在臨床癥狀的表現上,通常會以氣喘和咳嗽為主,在發病初期,通常會有一定時間的潛伏期,潛伏期在10d左右,因此在初期癥狀不明顯,養殖戶發現難度也較大。如果沒能對該病進行第一時間的預防與治療,則會在短時間內,令健康豬大面積感染,使養豬行業經濟效益蒙受巨大損失。
豬藍耳病也有新豬病和神秘豬病的別稱,傳染性極強,沒有特定易感豬群,不分年齡和品種,都具備傳染可能性,通常以妊娠母豬和月齡在1月之內的仔豬最易感染。該病在傳播途徑上可分成4種:空氣傳播、接觸傳播、精液傳播和胎盤垂直傳播。若短時間內患上該病,則會在地方范圍內迅速流行。相較于其他病癥,該病存活率較低,也是造成豬高死亡率的重要傳染病之一[2]。
豬腹瀉性疾病沒有特定的易感豬群,不分年齡段都具備被該病傳染的可能性。該病在傳播途徑上,通常會經過呼吸道和消化道,經口鼻感染之后,會進入身體內小腸部位,使腸絨毛萎縮導致豬出現腹瀉現象。該病的臨床癥狀表現為水樣性腹瀉,通常情況下,年齡越低的仔豬患病之后體現的癥狀越嚴重。極端情況下,如果出生不久的仔豬染上該病,死亡率通常在1/2,甚至是百分之百。如果患病豬只為成年豬,則癥狀各不相同,有的會出現嘔吐癥狀,嚴重時也會出現水樣性腹瀉,通常情況下,不施任何救治手段,僅憑自身自愈功能,在3~4d之后也即可自行痊愈。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是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為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或產毒素多殺性巴氏桿菌。該病在臨床癥狀表現為打噴嚏、流鼻血或顏面變形等等,通常月齡在2月至5月的仔豬最易感染該病[3]。
當前社會背景下,我國養豬產業普遍還是以農村家庭小作坊的養殖方式為主,就算聯合養殖的產業模式在不斷推廣,也未能短時間百分之百普及,因此在養豬環境的清潔問題上,也就無法做到行之有效的管理。很多農村都未能對豬舍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這就導致很多細菌趁虛而入,豬舍的臟亂環境反過來也是細菌滋生的有利培養環境。基于此,農村豬養殖業中出現各種影響豬群健康疾病,也就屢見不鮮,特別是在盛夏初秋兩個季節,由于蚊蟲肆虐叮咬,拓寬了疾病傳播渠道,也提升了豬群感染病癥的概率。養豬場管理工作未能落實,導致很多飼料發霉都無人發現和料理,豬舍內大量堆積糞便,也容易成為滋生病菌的溫床。這些病原體經過長時間的發育,很容易產生有害氣體,損害豬只的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引發多種疾病[4]。
我國豬養殖行業目前主流養殖方式仍為散養,因此養殖戶也沒辦法統一接受相關養殖知識的學習培訓,實際養殖往往靠口口相傳的經驗,在養豬觀念和知識的更新上具有嚴重的滯后性。養殖戶綜合素質不高,也導致在飼料投喂上,不注重營養科學配比,久而久之,豬群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使豬只免疫力與抵抗力降低。
前文說到,養殖戶普遍憑經驗養豬,在常見豬疾病的防控治療上自然重視程度不夠,如果豬患上疾病,他們不只在豬的發病癥狀上后知后覺,而且也沒有第一時間向當地獸醫求助,也沒有向防疫站報告。在疫苗接種工作上同樣也沒有落實到位,很多養殖戶覺得并無十分必要,而且農戶為了降低養殖成本,預備省去疫苗防治這部分費用,這也給我國防疫站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預防常見疾病的主要措施,就是定期打掃豬舍和豬群主要活動范圍,降低細菌生長傳播的可能。如果想令豬群疾病發病率全面降低,養殖戶就一定要對豬舍環境的清潔消毒工作引起足夠重視,全面徹底落實相關工作,從而達到降低細菌滋生的目的,為養豬場提供較好的環境[5]。
常見豬疾病有很多種,在預防階段,一定要根據疾病的臨床表現和豬只的患病實際情況,選擇合理性較強的治療方式,令治療效果事半功倍。在發病早期階段,可以注射核糖核酸類藥物,使豬只的抵抗力不斷增強。用藥量上,需要注重科學配比,防止豬只體內殘留過多藥物,影響豬肉質量,甚至用藥中毒使豬只死亡,令養殖戶蒙受經濟損失。
當地防疫站和主管部門也應當正視養殖戶防疫意識不足的問題,加強相關養殖技術的普及力度。組建防疫工作團隊,定期對當地養殖戶的防疫情況進行走訪和檢查。如果有最新的防疫技術和新聞,應當組織組納悶的專家講座、防疫技術交流會等,吸引廣大養殖戶旁聽,落實動物防疫知識普及工作,真正使養殖戶提高思想認識。
針對豬敗血性鏈球菌病進行治療時,可主要使用頭孢、磺胺類藥物,也可使用青霉素之類的抗生素。如果患病豬只有淋巴結膿腫的癥狀,則需要先放膿處理成熟膿腫,之后沖洗傷口。沖洗溶液可選擇高錳酸鉀(濃度為0.1%)或雙氧水(濃度為3%),最后涂上碘酊。
針對豬藍耳病進行治療時,可以在豬日常飼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藥物,藥物可選擇泰樂菌素、阿司匹林和復方花青素等等,在臨床效果上較為明顯。如果短時間內藍耳病控制情況較好,則需第一時間對豬群整體接種豬瘟疫苗,防止出現健康豬群進一步患病的風險[6]。
針對豬支原體性肺炎進行治療時,主要會用到抗生素,可以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抗生素選擇較多,泰妙靈、諾氟沙星、林肯霉素均可投入使用。如果患病豬只癥狀較輕,只有輕微咳嗽現象,則不需用藥太多,如果情況較為嚴重,則可配合使用氟苯尼考制劑。
針對豬腹瀉性疾病進行治療時,主要可以采用注射方式,注射溶液為流行性腹瀉二聯苗。在治療階段需要配合患病豬只的保暖,避免病豬患病情況加重。
綜上所述,豬養殖業中關于常見豬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養殖戶一定要引起充分重視,加強對相關疾病知識的學習,提高對疾病防控治療的重視程度,落實疫苗接種的工作,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杜絕疾病的大范圍傳染,提升豬養殖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