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培培
(汝州市畜牧局,河南汝州 467599)
詳細分析豬痢疾病理特征,借助染色鏡檢、微生物培養檢查以及動物實驗等對其進行診斷。在治療的過程中,要將西藥治療以及中藥治療等綜合在一起,注重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以此減少豬痢疾的發生。
對豬痢疾病理特征進行研究,以慢性豬痢疾為例,在對臨床癥狀進行觀察時可以發現病豬的癥狀相對較輕,會出現腹瀉現象,其中腹瀉物當中會存在壞死的腸道表皮碎片,而且會有粘液存在。這一期間病豬的體重呈現出交替性的動態變化,在體重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病豬的精神狀況不佳,在對架子豬以及妊娠病豬進行觀察時,前者會出現生長停滯的現象,而后者會出現流產。針對于急性豬痢疾來說,在發病時食欲不佳,會產生軟性糞便或者水性糞便等排泄物,還會伴隨大量的血夜糞便,隨著病情的逐漸演化,病豬的體溫會升高到40℃以上。
在開展染色鏡檢的過程中,需要在無菌的狀態下進行,主要對病豬排泄物當中的粘液等進行收集,并進行涂片處理,在對病原微生物進行鑒定時需要觀察涂片的狀態,并對其進行染色處理,隨后進行干燥。同時,在對涂片進行染色時,除了進行吉姆薩染色以及革蘭氏染色之外,還需要進行草酸銨結晶紫染色處理,染色處理完成之后就是鏡檢環節。在對豬痢疾短螺旋體進行觀察時,可以發現對染色液的著色力較強,其中以吉姆薩染色和草酸銨結晶紫染色最為明顯,此時則可以通過顯微鏡對病原微生物進行觀察。
從微生物培養檢查角度進行分析,主要與取樣培養為主,提取死亡病豬結腸粘膜,隨即是梯度稀釋處理,并將兔血和壯觀霉素的胰酪胨血瓊脂培養基準備好,將梯度系數液放入培養皿當中進行培養,進行劃線接種處理,并將其放置到厭氧盒當中進一步觀察,此時需要對培養箱的溫度進行控制,一般在40℃為最佳,對培養進行監測,會發現有菌落存在,并沿著劃線中軸分布,在對豬痢疾鏡檢特征進行觀察時,可以通過菌落鏡檢的方式獲取豬痢疾短螺旋體來完成。
運動檢查也是豬痢疾診斷的方式之一,在對豬痢疾短螺旋體進行觀察時,可以發現運動型較強。為此,在開展運動檢查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在無菌的狀態下完成,將生理鹽水準備好,為了保證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則需要對生理鹽水進行高溫滅菌處理,并將適量的豬結腸組織液滴入其中,對所制備的懸滴標本進行監測,將其放置在顯微鏡下進行進一步的觀察,此時在對顯微鏡下的病原微生物進行觀察時可以發現主要呈現出蛇形游動的現象,以此為依據對豬痢疾進行診斷。
從動物實驗診斷角度進行分析,首先需要將經過高溫殺菌過后的生理鹽水準備好,提取適量的死亡后病豬的組織液,在實際診斷的過程中,需要將二者混合在一起,將混合好的注射液注射到實驗動物的體內,為了體現出診斷的效果,將滅活的組織液準備好,仍然將其注射到實驗動物當中,待動物死亡過后,開展鏡檢處理,提取適量的組織液進行,此時可以通過對比的方式進行診斷。
藥物治療主要分為西藥治療以及中藥治療兩個層面。一方面,進行西藥治療。準確適量的磺胺嘧啶鈉以及痢疾殺星,前者控制在0.1g/kg,后者控制在0.1~0.2ml/kg,并將維生素B1、維生素C準備好,進行混合之后進行注射治療,滴入適量的止血液,掌握好注射的時間,一般在3~5d為最佳,每天要注射兩次,同時,針對于病情相對嚴重的豬來說,則可以補充適量的生理鹽水。另一方面,進行中藥治療。主要以灌服的方式為主,將奈何草以及石榴殼準備好,前者為30g,后者為20g,隨即將二者混合處理,將混合后的劑量進行煎煮,待藥劑放置常溫之后方可灌服,并對灌服的時間進行控制,通常需要連續灌服5d左右。
預防治療是關鍵,首先,需要加強日常的飼料管理,相關飼養人員要制定科學的養殖計劃,在對豬飼料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注重滿足病豬的營養需要,保證營養的均衡性,保證供水的充足。其次,要實施隔離處理,針對于已經發病的豬來說,則需要與健康豬進行隔離,在引進仔豬的環節中要加強管理,將新購買的仔豬進行隔離觀察。最后,需要做好消毒殺菌工作,豬痢疾的發生一定程度上與環境有關,為此養殖人員要重視豬舍的環境衛生,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處理,并做好豬舍的日常通風工作。除此之外,藥物預防也是豬痢疾預防方式之一,為了提升豬的抵抗能力,要密切關注豬飼料以及飲水情況,并向其中添加適量的抗生素以及營養物質,通過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預防本病的發生,防止豬痢疾的傳播,為豬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豬痢疾治療方式具有多樣性,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豬痢疾病原體的具體情況,做好日常的消毒殺菌工作,堅持“早發現、早治療”的基本原則,以此減少豬痢疾對養豬行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