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俠
(伊川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伊川 471300)
2019年5月12日,半坡鎮某養殖場的豬患病,隨后筆者前往該養殖場開展診斷治療工作。養殖場有74頭存欄育成豬,5月9日一頭豬出現不吃食、高熱現象,第二天出現死亡現象。之后2頭豬出現相似癥狀,并相繼死亡。5月12日就診時已經有5頭豬出現死亡,同時還有12頭豬出現上述癥狀。
患病豬體溫最高達到42℃,出現黃疸、精神萎頓以及眼結膜蒼白癥狀。并且食欲不振,腹瀉、糞便有黏液,水樣狀。呼吸出現困難,主要以復式方式呼吸為主,呼氣短、吸氣深,并伴有嘔吐與咳嗽,流鼻涕,同時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病豬尿液出現橘黃色,在發病末期腹下部、四肢下部、鼻鏡、耳翼開始有紫紅色斑點出現,最后由于體溫快速下降、呼吸困難而死亡[1]。
對病死豬進行剖檢,發現病豬全身實質器官與淋巴結均出現癥狀,同時出現壞死、變性、腫脹等問題,肺臟有典型病變,出現腫大、呈暗紅色,間質出現扁寬與水腫等現象,表面出現粟粒或是針尖大小出現點,并存在灰白色病灶,切開后流出的液體混雜大量泡沫。干燥有壞死點出現,腎臟出現腫脹,呈黃褐色,同時存在灰白色壞死灶以及點狀出血點。小腸與大腸均出現出血點,另外,心包與胸腹腔出現積水癥狀。
切割病死豬腎臟、脾臟、心臟、心包液開展涂片與壓片,并進行自然干燥處理,之后通過甲醇進行固定,最后開展姬姆薩染色以及鏡檢工作,能夠發現一些弓形體滋養體,新月狀,一端稍尖、一端鈍圓。
切割病死豬肝臟、肺臟、淋巴結并進行研碎處理,加入10倍體積生理鹽水,之后加入雙抗,進行均勻混合,室溫環境放置1h,之后提取上清液對小白鼠進行腹腔注射處理,計量為0.7ml/只,完成規定時間的飼養之后,提取小白鼠的腹腔液開展抹片處理,完成姬薩姆染色之后,能夠發現弓形蟲爆漿變為淡藍色,同時細胞核變為紫紅色,并且其所處位置為蟲體中部靠近鈍圓一端。通常一個視線出現5個及以上蟲體,即能夠確診為豬弓形蟲病。
(1)種群投藥。
使用土霉素原粉,用量為每650g土霉素土霉素原粉和1000kg飼料進行均勻拌和。
(2)病豬用藥。
強化長效抗菌劑[2]。根據病豬體重進行肌肉注射,用量一般在0.05~1ml/kg范圍內,注射間隔時間為3d。
復方磺胺嘧啶鈉。根據病豬體重進行肌肉注射,用量一般在0.015~0.02g/kg范圍內,注射頻率為2次/d,對病豬連續注射4d。
磺胺五甲氧嘧啶。根據病豬體重進行肌肉注射,用量一般在0.03~0.07g/kg范圍內,注射頻率為2次/d,對病豬連續注射4d。
磺胺六甲氧嘧啶。根據病豬體重進行肌肉注射,用量一般在0.03~0.07g/kg范圍內,注射頻率為1次/d,對病豬連續注射4d。
炎熱痛。根據病豬體重進行肌肉注射,用量一般在0.167ml/kg,注射頻率為2次/d,對病豬連續注射4d。
益康素和維生素,用量分別為40g/50kg、100g/50kg,與飼料混合使用,可以提高生豬機體免疫體重,提高抵抗力。
在通過5d治療之后,12頭病豬中,由于1頭病豬初病時癥狀較為嚴重已經死亡,還有3頭病豬體溫偏高,其余病豬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體溫已經恢復正常,并且能夠正常進食。
(1)強化飼養管理。對于豬舍,定期開展消毒工作,保證豬舍環境衛生干凈。在豬場內應該強化滅鼠工作,同時禁止養貓,若是一些地方已經被貓食或是貓糞污染,則可以使用氨水或是55℃以上熱水開展消毒工作。豬舍應該安裝紗窗與紗門,防止鳥或是昆蟲進入。強化豬群飼養管理,對于引進豬應該進行充分隔離檢疫工作,同時借助藥物開展凈化和預防治療。同時禁止采用煮熟屠宰廢棄物以及生肉湯水喂食生豬[3]。
(2)積極開展監測工作,及時淘汰。養殖戶發現生豬感染該病之后,需要展開全面檢查,若是條件允許可以開展血清學檢查工作,對于發現的隱性感染動物以及患畜展開隔離處理,同時科學制定治療計劃。對于治療成分高于經濟價值的病豬,則可以選擇及時處理或是淘汰,保證感染源得到有效消除。
豬弓形蟲病屬于典型人畜共患疾病,有著較高傳染率,嚴重危害我國畜牧業發展與公共衛生安全。其傳染范圍較廣的主要原因在于卵囊抗病能力強、傳染源廣以及易感染群體多等。在臨床治療方面,磺胺類藥劑屬于特效藥,抗生素在后期繼續發病治療方面效果較好。然而需要注意,禁止長期使用單一藥物,防止弓形蟲形成耐藥性,首次用藥應該加大劑量。該病預防工作主要在于豬舍環境消毒以及溫升管理,同時積極開展滅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