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貴州省望謨縣油邁瑤族鄉人民政府,貴州望謨 552300)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促進了畜牧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尤其生豬養殖業的發展。不但能夠解決當地就業問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由于內部與外部環境的影響,生豬往往會出現諸多疾病,影響著生豬的健康。因此疫病防治成為生豬養殖的重點,養殖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做好日常養殖管理工作,為生豬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在保證生豬健康成長的同時,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黃白痢作為急性傳染性疾病,好發于10~30日齡的仔豬,這種腹瀉疾病主要以黃白色、灰黃白色粥狀糞便。根據相關臨床醫學研究發現,大腸桿菌是黃白痢主要發病原因,但非細菌性原因同樣會引發黃白痢。養殖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黃白痢雖然發病率相對較高,但死亡率偏低。一旦生豬感染黃白痢,不但會影響著生豬的生長,使得生豬養殖周期得到延長,而且還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通常情況下,黃白痢以胃粘膜充血、腫脹等為解剖癥狀。
紅痢作為常見細菌性腹瀉疾病,其主要原因在于C型魏氏梭菌所致。其中紅痢主要在1-3日齡仔豬中較為常見。根據臨床醫學研究發現,紅痢臨床癥狀主要表現在:有著較短的病程,發病急、死亡率高等特點,一旦仔豬感染紅痢發病時,其主要癥狀為患病豬出現極度消瘦、嚴重脫水、紅色稀便等,如果不能夠選擇正確的方式及時對患病豬進行治療,將會在短時間內造成患病豬出現死亡,嚴重威脅著仔豬的健康,為養殖戶也帶來經濟損失。根據調查研究表明:紅痢發生于任何季節,并沒有明顯的規律性,其死亡率高達80%.
當前這種類型的腹瀉主要指豬體內進入病毒所引發的接觸性疾病,當患病豬出現發病時,其主要的臨床癥狀為脫水、嘔吐、腹瀉等。通常情況下,這種疾病有著5~8d的潛伏期,發病后仔豬個體差異不同,其中月齡越小腹瀉情況月嚴重。根據以往的經驗發現,7d內的患病仔豬,當前出現腹瀉3~4d左右的時候,將會出現嚴重的脫水現象,甚至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死亡現象。其中流行性腹瀉有著較高的死亡率,可高達50~100%。此外,針對斷奶豬、成年豬、母豬等,一旦這些豬開始發病,將會出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當腹瀉持續5~7d左右的時候,病情逐漸出現好轉的狀態,只有極少數患病豬變成僵豬。
當前這種類型的疾病主要由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所致,當生豬感染傳染型胃腸炎后,將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傳染性胃腸炎有著傳播快、死亡率高、發病急等特點。當成年豬感染這種疾病后,死亡率相對較低,但是會對其生長造成較大的影響,嚴重影響著生豬的膘情。
針對腹瀉疾病預防過程中,通常主要采用滅活疫苗、弱毒苗等,當前這類疫苗在預防疾病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在細菌性疫病防治過程中,仔豬大腸桿菌三價滅活苗、仔豬副傷寒滅活苗、仔豬大腸桿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疫苗等都是國內最前沿的疫苗,在預防這類疾病時有著較為顯著性效果。在病毒性疫病防治過程中,通常主要運用滅活苗等。此外,豬大腸桿菌致疾病存在多種血清,這就會造成疫苗接種抗原的多種變異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疫苗接種的難度。因此,在此類情況下,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給予高度的重視,根據具體實際情況進行多聯苗接種,或者實施多價苗,在保證當前工作的基礎上,還需要注重實施觀察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除此之外,還需要注重加強日常管理,定期對水槽、進食槽進行消毒處理,切斷病毒的傳染。與此同時,要保證豬舍整體清潔性,做好通風等工作,為生豬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在生豬腹瀉病的治療過程中,通常主要選擇抗生素治療法。但患病豬豬體內致病菌耐藥性逐漸增加,這在無形中增加了抗生素的選擇難度。在使用抗生素進行疫病治療的同時,讓然取得了治療的效果,但是豬體內部將會殘留著大量的藥物,對于豬肉的安全性造成較大的影響。在治療因沙門氏菌感染的腹瀉疾病時,為了能夠達到更好地的治療效果,可選擇氨芐西林藥物治療。根據相關實驗研究發現,沙門氏菌對氨芐西林抗藥性高達80%.并且據有關研究表明,其耐藥性已經不斷隨著年限在上升。最終得出,在治療沙門氏菌的藥物可選擇新霉素、磺胺、慶大霉素等。
隨著生豬養殖不斷規模化發展,諸多種類的疾病隨之出現,不但影響著生豬的健康生長,而且也為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由于受到諸多方面因素所影響,導致生豬出現諸多疾病,其中腹瀉問題為常見問題,威脅著生豬的安全。養殖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做好相關方面疫病預防工作,加強日常養殖管理,定期對生豬進行疫苗接種,尤其要做好豬舍清理工作,定期進行消毒,營造良好的生豬養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