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生
(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建平 122400)
豬氣喘病主要是由于生豬肺炎支原體引發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對集中生豬養殖會造成很大影響,存在地方流行性特征。當生豬出現豬氣喘病時,咳嗽、氣喘為主要外在表現癥狀,為有效防治該傳染病,采取中西醫綜合治療措施,確保生豬養殖安全性與經濟性。
我國遼寧省某縣生豬養殖場,現有存欄生豬5000頭,其中妊娠母豬為340頭,儲備母豬為30頭,保育豬為800頭,大豬有3200頭,豬仔有630頭。養殖工作人員進行喂養時,發現很多豬仔出現異常情況,吃奶量減少、飲水量減少,其中部分豬仔的體溫升高,甚至出現死亡。
在后續對其他生豬養殖觀察過程中,發現大豬也出現一定病死問題。養殖工作人員及時采取藥物進行防治,主要使用消炎藥物進行預防治療,但病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養殖區域仍舊出現生豬發病,養殖人員即刻前往獸醫站進行咨詢問診。
獸醫根據養殖人員的描述,以及前往養殖場實地觀察,發現該病癥主要有以下癥狀。起初是豬仔發病,精神不振,食欲不高,出現嚴重的咳嗽與哮喘。在豬仔發病2d之后,部分病豬的體溫逐漸升高,個別病豬體溫達到40℃。整個病癥的發病周期為7d,出現局部區域的傳染,最終導致部分病豬死亡[1]。
當保育豬出現相關病癥時,并沒有出現較大臨床癥狀,仍舊出現咳嗽與食量下降問題,生豬的體重逐漸下降,當進行藥物干預后,生豬病情得到一定緩解,后續僅存在輕微咳嗽。而大豬養殖過程中,并未出現明顯癥狀,僅出現一定咳嗽,及時進行藥物干預后,則逐漸病情好轉,對生豬養殖并未造成很大影響。由此可見,該病豬對抵抗力較弱的豬仔會造成較大影響,對其他生豬存在影響,但病情表現不嚴重。通過綜合分析判斷,發現該養殖場生豬出現的病豬為豬氣喘病,在集中喂養時存在一定傳染性。為有效預防控制該疾病的傳染,應當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措施,以降低該病情對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影響。
首先對成年大豬與保育豬實際臨床病癥進行分析,發現大豬與保育豬的臨床病癥較輕,進行西藥治療時,采用鏈霉素與雷米封合劑進行藥物治療。每次注射時采用4ml的雷米封合劑與100萬IU鏈霉素,將兩種藥物利用注射葡萄糖進行混合,確保藥劑可以得到有效融合,對生豬臀部區域進行注射。為確保西藥注射處理效果,每天進行兩次注射,以3d為單個診療周期。其中部分生豬的病情非常輕,則可以在一個療程進行有效康復,采取該種西藥治療效果顯著。
上文對生豬病癥分析時,提出豬仔的抵抗力較差,因此豬仔的臨床病癥最為嚴重,因此在對豬仔氣喘病進行治療時,可采用卡那霉素藥劑。通過對藥劑進行稀釋對豬仔進行注射,依據豬仔實際體重進行合理注射,確保藥劑量適當。豬仔注射藥物時每天開展一次,連續開展三五天作為單個療程,確保豬氣喘病的治療效果。在進行豬仔病情控制時,為避免豬仔出現抗藥性,則可進行土霉素與鹽酸的交替注射,以提高豬氣喘病的治療效果。利用鹽酸與土霉素進行注射時,預先利用鹽水進行稀釋可提高生豬注射吸收效果,注射用量進行控制時,必須依據生豬的實際體重進行藥劑量調整。每天注射兩次,五天為一個治療周期。
為確保對豬仔治療綜合效果。開展西藥治療時,需利用中藥進行輔助治療,具體輔助西藥治療藥方如下:當歸25g、銀花50g、白芍10g、桑葉15g、麻黃25g、瓜蔞25g、甘草25g、茯苓10g,養殖人員對中草藥進行生水熬,每日對豬仔服用一次,連續5d進行服用,則可以快速消除病情對豬仔體質的影響,促進豬仔快速恢復健康體質[2]。
由于豬氣喘病為地方區域慢性傳染病,為避免其他生豬受到病情影響,可通過中草藥治療,以提升生豬體質與疾病抵抗能力。同時進行中藥治療預防時,可依據生豬的實際氣喘情況,合理對藥方進行調整,以充分發揮出中草藥治療效果。
如生豬出現虛勞大喘時,則可以使用該藥方:五味子25g、天冬25g、元參25g、阿膠30g、蘇子30g、白果仁30g、麥冬25g,全部為草藥粉進行開水沖服,以快速對生豬病情進行控制。若通過觀察部分生豬存在氣虛問題,則可在藥方中加入以下草藥:黨參25g、白芍25g,以對生豬氣血進行調整,避免生豬由于咳嗽氣喘影響到后續飲食,導致生豬體重下降。
當生豬出現豬氣喘病時,為有效進行病情控制,可采取中西醫結合方式進行綜合治療,有效提高豬氣喘病的治療效果,提高生豬養殖安全性與經濟效益,主動規避養殖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