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義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大連鄉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河南周口 466716)
在可養區選擇地勢高燥、避風向陽、地下水位低、地勢平坦而稍有坡度的地塊;同時保證飼草料和水源的充足供應;場址遠離居民點、學校、醫院等單位,附近沒有其他養殖場;充分利用自然隔離條件或者人為隔離措施,遠離交通要道,交通便利,通訊方便,網絡暢通,電力充足。
根據生產功能分為生產區、生產輔助區、生活管理區和糞污處理與隔離區。其中,生產輔助區和生活管理區應位于主導風向的上風處或平行風向處和地勢較高處,一般設在場區入口的附近或設在場外。生產區與生活管理區、輔助生產區應設置圍墻或樹籬嚴格分開。舍間間隔不小于其檐高的5倍,以滿足日照、通風、排污、防疫、防火等要求。
羊舍應按照裝羊臺、育肥羊舍、生長育成舍、保育舍、分娩舍、配種懷孕舍。要從下風向至上風向排列。生產輔助區的設施要緊靠生產區布置。飼料倉庫與加工間應靠近入口,以便運輸,取料口開在生產區內,卸料口開在生產輔助區內,運料車不能交叉使用,外來車輛杜絕進入生產區。糞污處理與隔離區應位于場區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區和地勢較低處,與生產區應設置適當的隔離間距和綠化隔離帶,與生產區有專用道路相連,與場區外有專用出入口和道路相通。羊場外圍開挖環形防疫溝,其內堤建設綠化帶并修建場區外環形路,分為凈道和污道,在場區中間開辟飼料專用道,必要時還可以設供羊轉群和裝車外運的專用通道。
羊場應建有圍墻,與周圍完全隔離,生產區與生活管理區、輔助生產區應設置圍墻或樹籬嚴格分開。場內禁止飼養其他動物,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專區。羊場距高速公路、鐵路、交通干線,學校、水源不小于1000m,距一般道路,居民區不小于500m;距獸醫機構及其他畜牧場、屠宰場不小于2000m。
根據羊場實際情況科學制訂生產、防疫制度,樹立生態防控觀點。
(1)衛生消毒制度:疫病防控的的一環,重在堅持,關鍵在徹底。
(2)免疫制度:疫病防控的重點環節,重在執行,難在效果,容易大意失荊州。
(3)驅蟲制度:增加養殖效益途徑之一,重在驅蟲到位,效果在全面。
(4)疫病與免疫監測制度:及時發現疫病,為疫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5)隔離制度:阻斷疾病傳播的切實措施。
(6)飼養管理制度:重在系統化、明細化、成敗在細節,搞好羊場的模塊化管理,程序化供料是關鍵。
(7)建立規模化羊場健康評估方案。根據不同品種制定合適的母羊繁殖率、羔羊成活率,疾病發病率,死淘率。
消毒池和消毒通道,消毒通道靠近場外一端地面應設消毒池或者用麻袋片或草墊浸消毒液,對來往車輛和人員進行消毒,消毒池內水的平均深度要求20~30cm,寬度與門口相等,長度不低于2個車輪胎的周長,池水、消毒液一星期更換兩次,交替使用消毒液。執勤人員要忠于職守,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切實做好消毒工作,消毒藥水要保持有效濃度,生產區入口要設置消毒池、消毒間對進入車輛和工作人員進行消毒。
常規消毒方面,正常情況下圈舍每年空圈消毒2~3次;密閉羊舍可用40%甲醛熏蒸消毒12~24h。羊舍、運動場和用具常規消毒每周1次,特殊情況下或封閉期每周消毒2~3次,大清掃和大消毒每3個月進行1次。每隔7~14d用0.1%高錳酸鉀消毒食槽1次;哺乳器械、醫療器械及采精輸精器械使用前后清洗并消毒。每批羊出欄后欄舍要經過嚴格清洗,同時用消毒劑進行噴霧消毒,空圈2周后方可進羊,進羊前需再次對羊舍進行消毒。發生傳染病時,羊舍及用具要勤消毒,傳染病撲滅后及疫區解除封鎖前必須進行1次終末消毒。
寄生蟲感染的地區,每年春季2~3月和秋季8-9月分別驅治胃腸道寄生蟲一個療程,口服或者注射。在有體外寄生蟲時可進行藥浴驅蟲,冬季可選擇暖和天氣對發病羊只進行擦浴。在有疥癬病發生的地區,一年可進行2次藥浴,一次是治療性藥浴,在春季剪毛后7~10d進行;另一次是預防性藥浴,在夏末秋初進行;藥浴最好間隔7d重復1次。
每次驅蟲以后要及時清理羊場糞污,做一次全面消殺工作;為防寄生蟲的二次侵襲,原則上根據寄生蟲的發育史隔10~25d再驅蟲消殺一次。
工作人員和飼養員進入生產區前要消毒、淋浴,更換工作服和鞋,做免疫和疫病監測要做好個人全面防護;場內各區人員不得互串,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羊場;場外運輸車輛、用具等不準進入生產區,種羊和育肥羊出售需在生產區外進行,引進羊最少隔離28天,驅蟲、免疫以后,確定羊群健康才能進入原生產區。
應做好羊梭菌病、鏈球菌病、傳染性胸膜肺炎、羊痘、羊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疫病的免疫接種工作。春、秋2季注射口蹄疫苗各1次、綿羊鏈球菌、巴氏桿菌疫苗各1次,羊三聯四防苗建議四個月免疫一次,細菌滅活疫苗免疫間隔時間為7~10d。每年春季或秋季注射羊痘苗和小反芻獸疫各1次,小反免疫后21d才能接種其他疫苗。產羔前6~8周和2~4周給母羊進行2次破傷風類毒素、羊三聯四防滅活苗及大腸桿菌滅活苗注射。布病疫苗免疫按當地畜牧部門接種計劃進行。有條件羊場可以免疫巴氏桿菌自家苗。
切實做好羔羊免疫與保健。
(1)羔羊生后要在3小時內吃上初乳。
(2)預防感冒、防止羔羊腹部受涼。
(3)對母羊母羊免疫破傷風類毒素的羔羊在生后24h內母羊、羔羊同時用破傷風抗毒素注射液。
(4)羔羊生后3d內,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鐵1~2ml,亞硒酸鈉維生素E1~2ml。
(5)做好羔羊的三針保健。
(6)羔羊15日齡免疫三聯四防、25日齡免疫胸膜肺炎、35日齡免疫小反。
定期對羊群開展疫病監測工作,收集資料并進行分析和記錄。根據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制定羊場疫病監測方案。口蹄疫、布魯氏桿菌病、結核病是必須監測的疫病種類,同時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其他一些疫病進行監測。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地由動物疫病監測機構進行必要的疫病監督抽查,并將結果報告當地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定期對主要傳染性疫病的抗體水平進行檢測,以評價主要傳染病的免疫效果。
羊場的墊料、羊群排泄糞尿,污水、動物尸體均應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應建立生化處理設施,對墊料、糞尿、污水進行生化處理和降解,動物尸體應深埋或化制,同時做好病死羊尸體和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尸體最好采用焚燒爐焚燒的處理方法,如果不具備焚燒條件,則至少設置2個以上安全混凝土填埋井,井口加蓋密封。尸體投入后噴灑大量消毒液或覆蓋一層熟石灰,填滿后用土填埋壓實并封口。裝載尸體的容器必須采用蒸汽滅菌,運輸尸體的車輛應清洗、消毒。糞便要堆積發酵或機械膨化干燥消毒進行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