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琴
(重慶市南岸區長生橋畜牧獸醫站,重慶 401330)
對生豬進行規模化養殖,主要是依據工業化生產方式,采用流水式生產進行,對生豬養殖流程從而產生的一種新型養殖模式。規模化養殖模式能有效提高生豬的養殖技術水平,確保技術工作能夠有效落實。于此同時加強對養殖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控制,實現對生豬養殖場的全方位管理,有效提高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能夠確保所得到了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得到監督和控制,確保了食品健康安全。此外,規模化養殖還便于對重大疫病的預防和控制,讓生豬養殖的綜合效益得到提高。
(1)現階段國內的生豬養殖場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對養殖場的選址不夠科學,從而導致場區內的功能區結構設置不合理,采光、通風等條件不足;
(2)從事生豬養殖的專業人員技術性不強,工作落實不到位,不能達到疫病的消毒標準與衛生指標;
(3)在生豬飼養過程中,由于操作和使用不當以及少數養殖戶在利益驅使下,濫用抗生素、化學合成藥物和飼料添加劑的現象頻繁;
(4)當養殖場存在飼養生豬死亡時,對病死動物的處理方式不當,絕大多數養殖場并沒有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這就增加了生豬疫病流行的幾率。
由于生豬養殖場的規模各不相同,因此要求按照實際情況對養殖場當中的實際工作人員進行管理,不斷建立健全管理模式與管理制度,同時要求技術人員應當嚴格執行管理規章制度,通過一對一的管理模式的培訓,明確飼養技術人員的工作職責,對所進行的管理內容進行統一的確認與安排,確保責任能夠落實到人。不斷對養殖場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完善,為日后飼養場的管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飼養場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定期對社會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吸納可行性的建議,確保工作能夠高效展開。此外,要強化養殖場的防疫工作人員,及時做好免疫檔案。在進行免疫的過程中,要確保免疫檔案資料的完整性,這樣能夠為日后的檢查工作提供完善的資料。對于條件相對好的養殖場,應當定期進行免疫抗體的監測工作,做好定期的抽樣調查,能夠有效對生豬的健康狀況進行了解和監測。主管部門來抽檢時,養殖場要主動配合,使抽檢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發現抽檢不合格應當第一時間進行補免,并做好相應的后續工作。
在規模化生豬養殖場的管理工作當中,應當加大對養殖場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同時擴大對相關設備設施的管理工作,充分尊重實用的可行性,實現對養殖場設備設施的監測和評估。于此同時,通過對科學合理的技術設施的運用,強化人畜分離原則。要將生活區與生產區進行分離,同時對飼養場進行定期的消毒,按照相關標準對養殖場病死的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出現病死動物亂扔亂放等現象,在防疫工作的過程中,要提高飼養員對防疫工作的重視程度,對防疫工作進行認真記錄和上報工作。加強與有關上級部門的溝通與交流,積極配合相關防疫部門的工作管理。同時也要加強對基礎防疫條件的建立健全,不斷提高規模化養殖場的飼養環境和防疫工作效果。
通過對養殖場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對有關專業技術操作的規范,能夠強化規模化養殖場的專業性、規范性。同時也為提高規模化養殖場的日常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有著必然作用。生豬養殖技術最重要的一點是對生豬采取封閉式飼養模式,降低飼養場區中無關人員和車輛的來往,有效切斷養殖區域外界之間可能存在的疫病傳播來源。同時對養殖場進出的人員和車輛進行消毒,對飼養的生豬免疫也應當做到高標準化、程序化與制度化。當場區出現病死豬時,應當對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杜絕出售病死豬的行為,同時希望有關部門對此類行為能夠重視,并進行嚴懲。
在生豬規模化養殖場中,要對投入的抗生素、化學合成藥物和飼料添加劑進行全方面監管。同時也要進行嚴格審查,明確規范流程,通過對工作紀律與審查責任的規范,不斷提高抗生素、化學合成藥物和飼料添加劑的管理水平。同時也要對存在違規使用藥品等行為進行制止和處罰。加強對養殖場主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宣講,同時增加對出欄生豬的違規物質檢測,確保畜產品的質量安全。此外,還要不斷擴大養殖場的管理覆蓋范圍,不斷提高飼料的質量,禁止投入質量差的飼料以此造成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降低的事件發生。
綜上所述,我國規模化生豬養殖的技術仍然需要進一步提高,在社會各界的監督下完成對相關技術進行創新,不斷提高規模化生豬養殖場的管理技術水平,有效提高養殖場的整體經濟效益。促進我國生豬規模化養殖向科學化、健康化方向發展。規模化生豬養殖,能夠促進我國動物食品安全健康發展,有效保障了人類社會的公共衛生安全,也為推進我國社會穩定發揮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實現規模化生豬養殖是我國現代畜牧養殖業發展的必然需求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