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鑫淼 陳赫書 王文濤 馮艷忠 張海峰 劉自廣 田 明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生豬養殖場的內部設計主要分為母豬舍、分娩舍和公豬舍等。肥育舍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為正方形尺寸(24*24m)的運動場地,通常可以飼養十頭生豬;第二種為長方形尺寸(12*24m)的運動場地,通常可以飼養五、六頭生豬。以上兩種肥育舍主要是建立在黃土場地上,均需建立一個尺寸(4*4m)法敞開式豬舍,最下層為黃土場地,上設置彩鋼房頂,三面墻,一面朝向運動場地,僅供豬休息。設置母豬舍的尺寸應當為4*14m,坐北朝南,南北設置高低強,冬季用塑料薄膜封頂,在矮墻面設置舍門,直接通往露天運動場。該場地主要用于對空懷或后備等母豬的飼養,飼養密度為4只/舍。分娩舍應當為封閉舍,內部設置尺寸(14*4m)的實體墻豬欄。用紅磚進行地面鋪設,設置產床,為仔豬提供木板搭建的保溫床[1]。
對生豬的飼料選擇上,主要選用玉米、黃豆、南瓜、綠豆等農作物,在飼料當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劑[2]。同時使用水泥料槽的喂養方式,給予生豬不間斷飲水供應,在飼養場內進行循環音樂播放,為生豬建立科學合理的飼養環境。對小豬采取一天喂食三次,成年豬采取一年喂食兩次的方式喂養。交配方式為本交,即為母豬的一個發情期進行兩次配種,日常間隔12h,同時根據豬系鋪,避免出現近交。當仔豬達到三十日齡左右后,對仔豬進行段那你,并轉入育肥舍。其中對分娩舍當中的所有豬舍進行有效的保溫措施搭建。為了確保民豬的耐寒特性能夠得到有效發揮,可以采用對剛出生的仔豬采用保溫箱飼養,用紅外燈進行局部取暖。夏季時,利用運動場區的樹蔭或搭建的遮陽板為民豬提供遮陽避暑的位置,也可以采取噴水的方式為生豬降溫解暑,當飼養至四百八十日齡以后,且體重150kg以上,則可以轉入專設屠宰場進行宰殺。
為了有效提高生豬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為待產期的母豬進行注射,采用7d注射的方式,注射液選用20mlNa2SeO3維生素E注射液。同時為剛出生的仔豬注射同樣藥品,計量為1mL。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仔豬和母豬對疾病的預防和自身的免疫能力,降低母豬在產后出現感染的現象,同時也能夠有效降低產后無乳的現象發生。有效提高了仔豬的成活率,為養殖戶帶來了更大的飼養經濟效益。
同時,應當定期對民豬進行免疫接種,有效做好對烈性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工作,具體措施如下。為了有效防止豬瘟,應當對種公豬進行一年一次的疫苗注射,仔豬在二十日齡、六十五日齡時進行兩次免疫集中,母豬在仔豬二十日齡時同時進行疫苗注射,同過對細胞苗的運用,每頭豬接種四頭份[3]。
對口蹄疫的疫苗接種應當在每年的九月份進行,種公豬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接種,分別為九月、十二月和次年三月,共計一年三次。母豬應當在十月至次年五月期間進行至少兩次的免疫接種。對配種后的二十天應當避免免疫接種,在沒有特殊情況的情況下,應當對配種后的一個月、兩個月和三個月的時間進行三次免疫接種,有效確保豬母乳中能夠含有較高的抗體。
同時,在十一月份至次年四月,應當對所有母豬和仔豬進行二次傳染性腸胃炎和流行腹瀉的疫苗接種。所采取的方式為滅活苗后海學注射等。一旦發現飼養場區內出現豬咳嗽或氣喘等現象,應當及時對病豬采取隔離,并進行有效的治療。通常情況下,通過對中藥材的使用來替代西成藥,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確保豬肉的品質。
這種模式飼養對生豬豬肉品質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豬肉色澤、肉香俱全。提取豬肉樣本經過國家肉類食品檢測中心的檢測,產品具有較高的蛋白質,且膽固醇含量較低,符合NY/T2799-2015《綠色食品畜肉》的標準。這種豬肉通常情況下,經過排酸進行分裝,以速凍冷藏的方式投入市場。主要的售賣渠道為養殖場專供的品牌專賣店,或采用電子商務的形式進行網上銷售。同時對部分產品進行深加工,例如紅腸、豬油等產品,通過專賣店進行售賣。也有部分產品供給給相應的飯店,開發特色菜品,并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好評。
綜上所述,這種對神生豬的飼養模式充分尊重豬的天然習性,為生豬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冬季為生豬提供曬太陽的場地,夏季為生豬提供納涼的場地,同時為生豬提供干凈清潔的拱土,聽音樂,讓生豬自由生長。這樣的養殖方式更接近與散養,但是占地面積較大,土地成本較高,同時飼養周期也相對較長。最終導致審查功能成本較低,因此,今后的飼養技術改進過程中,在不影響豬肉產品的品質的情況下,要加強對飼料配制的優化,適當加大飼養密度,有效進行肥育期的飼養周期,降低飼養成本,為養殖戶創造更高的飼養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