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寶發
(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農業農村局,陜西安康 725000)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市場對牛肉產品的需求量持續增加,牛養殖行業帶來發展的新機遇,以往肉牛養殖主要以散養戶為主,在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糞污,并且對當地居民日常生活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不符合生態型社會建設。綠色生態是牛養殖行業的發展趨勢,隨著相關技術的完善與成熟,肉牛養殖也開始邁進了信息化、高效化以及科技化時期,通過引入綠色生態技術,能夠提升肉牛品質,防止污染周邊環境,實現生態環境與肉牛養殖的協同發展。
生態養殖是肉牛養殖的未來發展趨勢,但是當前,由于養殖場的不重視,產業鏈并不完善、發展體系較為滯后,養殖戶和企業之間雖然建立了合作關系,但沒有一起承擔利益和風險,肉牛產品缺乏深加工,產品營銷渠道不順暢,如果遭遇市場風險,養殖戶會遭受巨大經濟損失。同時,一些規模化養殖基地沒有注重打造自主品牌,在缺少品牌效益下,產品無法打開國際市場,經濟附加值較低。
以往的粗放式養殖模式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在綠色生態模式下,養殖戶需要在前期投入較大資金,雖然其經濟效益比以往的養殖模式更加豐厚,但由于肉牛養殖周期較長,在養殖生產中養殖戶容易出現資金周轉問題。雖然當地政府出臺了一些借貸和優惠政策,但是部分養殖戶依然難以解決資金問題,缺少資金則無法補欄,養殖規模難以擴大。
當前在我國農村地區,肉牛養殖主要以散戶養殖為主,以家庭為養殖單位,在這種固化的養殖思維模式下,肉牛養殖數量有限,并且容易受到疾病侵襲,為疫病防控增添了一定難度。同時,一些養殖場雖然在積極擴大生產規模,但是受到資金、政策以及技術等因素的制約,難以形成具有龍頭效應的大型企業,地區養殖行業發展滯后,難以在地區形成輻射效應[1]。
想要實現肉牛養殖的生態高效發展,需要構建以及創新發展體系,在完善體系的支撐下,推動地區行業的高效發展。首先,根據地區肉牛養殖的實際情況,建設以及擴大養殖基地,在地區內形成規模化養殖,轉變以往以散養為主的養殖狀態,實現養殖效益最大化;其次,管理散養戶和當地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建立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共享利益、共擔分享,提升企業和散養戶的抵御風險能力,當地政府要給予企業一定的扶持政策,建立合作社并且發揮其橋梁作用,建立以及完善“養殖小區”,將散養戶集中在一起形成區域養殖效應;最后,積極探索產品深加工模式,將銷售、服務、品種優化和養殖技術整合為系統的產業鏈條,推動當地肉牛養殖行業的穩定發展[2]。
綠色生態養殖需要以一定的資金作為支撐,基于當前養殖戶資金投入不足的情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當地政府要認識到肉牛養殖行業對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出臺各項補貼政策,例如機械補貼、保險補貼等,通過惠民政策調動養殖戶發展綠色生態養殖的積極性;其次,當地政府要根據當地肉牛養殖發展情況,制定標準清潔生產理念,根據養殖規模給予不同的貸款扶持和資金補助,鼓勵當地養殖企業和養殖戶擴大生產規模;最后,給予示范養殖企業以資金激勵,建設示范區發揮其輻射作用,帶動其他養殖戶,深化各種補貼政策,促使廣大養殖戶加大資金投入。
龍頭企業具有輻射效應和帶頭作用,想要促進肉牛養殖的綠色生態發展,需要以龍頭企業充當“火車頭”。首先,當地政府要對大型企業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其發展肉牛產品深加工,以優質的產品和先進的技術贏得市場先機;其次,現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尤其是現代化養殖人才,企業要積極從高校中吸納人才,以人才為支撐、以科技為生產力,提升企業在肉牛養殖和產品深加工上的實力;最后,整合當地的肉牛養殖資源,打造具有地區輻射作用的養殖產業鏈,形成地域肉牛品牌,以品牌作為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舉措[3]。
在循環經濟理念的指導下,綠色生態肉牛養殖也要積極引入相關技術,在避免污染環境的同時,提升養殖附加效益。首先,建立肉牛養殖標準化基地,將其作為示范點應用相關技術,秉承人畜分離、保護耕地、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則,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其次,對養殖糞污進行統一處理,引入資源化利用技術,例如建設沼氣工程,不僅能夠合理處理糞污,還能夠提供居民生活以所需能源;最后,探索“肉牛養殖+農作物種植”的發展新模式,將糞污用于農業生產,滿足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有機肥料[4]。
在構建生態型社會理念的指導下,肉牛養殖逐漸趨于生態型和規模化發展,當地政府要給予養殖戶以扶持,引入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將肉牛養殖打造為地區經濟振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