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萍,蔡妤珂,董靜靜
(上海健康醫學院護理與健康管理學院,上海 201318)
我校自2015年招收全國首批應用型本科護理專業學生,如何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層次應用型護理人才,一直是我們探索的重點內容。筆者于2017年6月在汕頭大學醫學院參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培訓,2018 年 7 月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進行PBL教學法學習,回校后根據所學在2016級本科護生的基礎護理學課程中實施4學時E-learning環境下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學法,實施后對護生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了解護生對E-learning環境下TBL教學法的體驗感受,以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在基礎護理學課程“入院、出院護理”及“冷熱療法”兩部分內容的授課過程中實施E-learning環境下TBL教學法,具體實施方法及流程:(1)組建班級基礎護理學學習微信群,成員包括授課教師及全班學生。教師提前一周在微信群中布置學習任務,建議可以參考的電子圖書、數據庫網站、護理學電子學習平臺等(包含可以觀看的微課、視頻動畫、PPT課件等),學生有問題可以通過微信或者電子郵件請教任課教師。(2)開課前一天教師在微信群中發送課堂中會用到的測驗結果圖片(7張顏色不同的圖片),并對學生進行分組(7~8人為一組,打破性別、性格、寢室的界限,每組中至少有一名男生)。(3)課程開始時,先通過5分鐘左右的小游戲環節進行熱身,拉近師生距離,活躍課堂氣氛。(4)通過15~20道選擇題+判斷題,進行學生課前學習效果測試,時間10分鐘左右。所選試題涵蓋本次課的重點內容且難度不大,教師給出題目后,學生迅速在手機中點出自己所選的答案圖片并展示,教師能通過學生手機屏幕的顏色迅速判斷正確率,了解學生課前自學情況。(5)分配小組任務,小組任務為通過課前的學習和學生相互之間的討論可以完成的學習任務,突出實踐性、應用性,時間為30分鐘左右。(6)小組任務結果的展示,可以通過匯報、演示的方法進行,時間為35分鐘左右。教師進行知識點的點評。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打分,學生評分+教師評分綜合后納入學生該課程的平時成績。
采用立意抽樣法,抽取基礎護理學課程中接受E-learning環境下TBL教學法的2016級護理本科生進行訪談。納入標準為:本學期基礎護理學課程無缺席、遲到者;溝通能力較好;自愿接受訪談。樣本量的確定以訪談內容飽和、不再重復出現為止[1]。本次研究樣本量為13名,其中男生3名,女生10名,平均年齡19.6歲。
以半結構式訪談提綱為指引并根據受訪者提供的信息及時調整訪談問題。訪談在晚自習時間安靜無人打擾的教室進行,征得同意后對訪談過程進行錄音,每次訪談30~40分鐘。訪談提綱:請你談談對這學期兩次E-learning環境下TBL教學法的感受。你認為這種教學法能夠鍛煉你哪方面的能力?除了知識的學習,你還有哪些收獲,對該教學法在本門課實施過程中你有什么建議嗎?
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方法,對資料進行收集與分析。在訪談結束后24小時內整理訪談筆記,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將訪談錄音逐句記錄,按照N1~N13給每位受訪者的訪談記錄編號,并建立各自的文檔,進行編碼、歸類,提煉出主題[2-3]。在研究過程中,多次采用合眾法,將研究資料與受訪者進行核對,提高可信度。
(1)主題1:“ E-learning環境下TBL教學法能提高參與積極性。”
N1:E-learning環境下TBL教學法與以往的教學模式不一樣,教師在課堂開始時就讓全班學生通過舉圖片的方式進行答題,答案圖片顏色鮮艷,對錯顯而易見,能及時反映大家的認識誤區,大家的參與積極性顯著提高。N5:現在每天都不停想看一看手機,上課時一直不能看手機有點憋不住,這種上課方式讓我好受了很多,雖然是查學習內容不是娛樂。N4:我是“90后”,我喜歡新鮮的東西,第一次使用這種方式時,我眼前一亮,我很喜歡這種上課方式,而且網上的教學資源很多,我覺得挺好的。
(2)主題2:“E-learning環境下TBL教學法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競爭意識。”
N2:上大學后我就再沒預習過,E-learning環境下TBL教學法逼得我必須預習,因為教師一上課就會讓我們做題,誰對誰錯一眼就能看出來,第一次錯得有點慘,第二次就好很多了。N9:每個組都要相互打分,而且要算到學期期末總評里,大家都能認真參與。N13:平時上課基本就是坐那兒聽教師講課,現在因為要預習應對測驗,在課前學習過程中我兩次都有不懂的問題,教師點評還有小組匯報時我就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印象很深刻。
(3)主題3:“E-learning環境下TBL教學法能培養團隊合作能力,拓展人際關系。”
N7:很不好意思地講,上大學兩年多了,班上同學的名字我都有叫不全的,平時活動地點就是寢室,現在分組讓我和不熟悉的學生合作,我覺得對我的人際交往能力有提升。N3:教師讓我們分組解決問題,如果我們不一起好好合作,是不會得到好成績的,我覺得我們組在第二次合作時明顯比第一次好多了。
(4)主題4:“E-learning環境下TBL教學法還存在一定改進空間。”
N6:有少部分學生會渾水摸魚,例如我們組里有兩個學生課堂活動參與很少,特別是小組討論和匯報。教師一個人管全班學生,有時很難了解每個人的情況。N8:我覺得我們還是習慣傳統教師講、我們聽的模式,TBL、PBL這些教學模式一個月實施一次就夠了,太多了我們的學習壓力很大,感覺挺累的。N10:大家都希望自己組的任務最后能夠成功完成得到高分。在別人進行匯報時,我們還是會更多關注自己的任務,沒有認真聽別人發言。N12:課堂時間有限,我覺得對一些問題的探討還不夠深入,最好還是可以結合教師的講解。N9:我覺得課堂時間有點短,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講解清楚。
TBL教學法是由美國的Michaelsen教授在PBL教學法的基礎上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在團隊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完成學習目標,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近年來,我國有不少醫學院校使用該教學法,并逐漸把它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法。E-learning即數字化學習,是指在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與學行為,強調主動學習、發現學習和協作學習。E-learning資源包括數據庫網站、電子教案、微課、慕課、網絡學習平臺、操作視頻動畫等。近年來,E-learning環境下的各種教學方法逐漸成為主流教學模式。
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教學內容包括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實驗課采用“示教—練習—回示—考核”的教學模式,理論課一般采用傳統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模式。應用型本科護生的培養定位強調應用,對基礎護理學課程的學習是在理論課知識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操作技術的練習。而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護理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除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術、良好的溝通能力之外,護理人員還要能夠與其他醫務人員進行團隊合作,共建良好的醫患關系。因此,在基礎護理學這一核心課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更要培養其批判性思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國內外很多學者的研究都表明[7-10],E-learning環境下TBL教學法能提高護生的自主學習和溝通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批判性思維,增強對職業的認同感。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手機、電子學習資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在校本科護生都是“90后”甚至“00后”,生活中對手機、電腦非常依賴,很多高校教師想出了各種方法應對學生上課玩手機的行為。而將手機和教學結合起來,讓護生在課堂上特殊時段可以光明正大使用手機,在手機電子圖書館查找資料,觀看課件,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緩解了護生的“手機癮”,提高了護生對課程的興趣與參與度。另外,該種教學方式提高了護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護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答案加深了護生對知識的理解,小組共同完成的要求增強了護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小組之間相互打分的評分制度也提高了護生的競爭意識。
通過對護生訪談結果的整理與分析,我們發現,在E-learning環境下TBL教學法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改進:(1)根據一定的原則進行分組,每次課更換小組成員,有利于學生協調溝通能力的培養,并且能夠產生更多思想的碰撞。(2)課堂上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最后由教師結合傳統教學方法進行知識點的匯總補充。目前有不少學者認為TBL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組合應用可以更好地發揮TBL教學法的優勢,彌補其不足[11]。(3)每組匯報任務結果之前先進行小組合作貢獻程度的匯報,促使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加。匯報后增加提問互動環節,加深學生對學習任務的理解。(4)根據課程教學計劃安排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安排TBL教學實施的時間與頻率。
TBL教學法目前在我國醫學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在掌握每門課程的特點與學生的接受能力的基礎之上進行,并且針對實施課程逐步完善其評價體系,合理、公平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E-learning環境下的TBL教學法能夠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護生的團隊學習與合作能力,但仍需繼續研究并改進,為培養當今社會緊缺的應用型、特色性、國際化的護理人才發揮該教學方法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