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桐鄉市衛生學校,浙江 桐鄉 314500)
近年來由于高職院校招生改革,選拔標準由文化素養為主轉變為“文化素養+職業技能”。藥劑技能實訓應用性強,強調動手能力,著重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操作基本能力,如何快而有效地實現藥劑技能實訓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是教育研究、教育改革長期以來的話題[1]。筆者嘗試在實訓教學中應用互助式教學模式,邊學習、邊實踐、邊思考,不斷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2],提升藥學專業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在藥劑技能實訓中,一開始學生對制備步驟不熟,普遍操作謹慎,但是經過不斷練習,對操作步驟熟練以后,仍有一部分學生操作速度比別人慢,尤其表現在操作模擬考中,不少實訓速度慢的學生在模擬考中無法完成全部操作,有些來不及寫操作步驟,有些來不及整理桌面,甚至還有些未完成劑型的成品制作。
藥劑實訓操作雖然注重成品,但考核扣分點除成品是否制備成功外,操作細節也占很大比重。有些學生在實訓操作中會出現各種小問題,如在天平稱量需要換一種藥品時不換稱量紙,稱量完后忘記及時歸零、忘記放回盒子中歸位;量取油和水的量筒相互混用導致洗不干凈;液體藥劑轉移到量杯前忘記稀釋;制備完成后在試劑瓶上貼的標簽信息填寫不完整等。
組織了多次藥劑技能實訓模擬考后,我們發現在模擬考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好考試準備,效率很低;模擬考試中,為了提高效率,一個監考教師要同時給4~5名學生評分,經常出現漏看細節、漏扣分的情況,導致學生的考分與其操作真實水平存在一定的偏差。
在中職藥劑技能實訓教學中應用互助式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一些必要的藥劑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集體觀念和創新能力,還能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針對在藥劑技能實訓教學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應用互助式教學,改變傳統實訓教學模式,提高課堂實效,在推動中職藥劑技能實訓教學改革和創新中具有現實意義。
互助式教學模式能較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會學、樂學,而且通過同桌、小組成員間相互協作,共同參與實訓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個體和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均得到和諧發展。
3.1.1 同桌互助 根據學生模擬考的成績、個性特點等把學生劃分為4個類別:優秀、良好、一般、較差[3]。然后按照優秀與一般、良好與較差、急性子與慢性子搭配座位,在同桌之間進行互助式交流活動,如“請同學們把同桌在實訓操作中出現的錯誤記錄下來”“同桌商量一下怎樣讓操作臺面看上去不亂糟糟,保持臺面整潔”,使學生在實訓操作中通過同桌互助,相互監督糾錯,在此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溝通。
3.1.2 小組互助 在實訓操作中,根據座位將前后桌的4~6名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實訓操作課后,根據模擬考成績,按照尖子生與學困生搭配形成幫扶型學習小組,每一個實訓項目結束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互助式交流,如“請同學們把自己今天操作時發現有利于成品成功的訣竅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看看哪些方法能節省操作時間”,并設立小組長,讓小組長把組內成員有疑問但大家都無法解決或意見不統一之處記錄下來,向教師尋求幫助,以此使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分享。
3.1.3 年級互助 由于近年來報考參加藥學技能考試的學生有兩個班級,且學校遵從學生意愿,讓其在藥劑模塊和藥分模塊中自由選擇,故等學生確定好模塊后,實行的是拼班式教學。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經驗交流,我們將選擇報考藥劑模塊的學生組建了一個微信群,讓學生在課外也能針對實訓操作進行交流和討論,實訓教師也能針對群體性問題進行實時答疑。
3.2.1 同桌互督,記錄不足,提高速度 在學生熟悉實訓步驟以后,我們要求同桌之間相互監督,一人操作,另一人在旁邊觀察,記錄同桌在操作中的錯誤之處,并在操作完成后告知同桌其不足之處。為了讓學生正視自己在實訓操作時出現的錯誤,我們會單獨抽出一兩節課要求學生利用手機或相機,將同桌的操作過程錄下來,然后在操作結束后同桌兩人一起看錄像,找出不足,以便改進。
為防止同桌互助時出現同化現象和思維定式,我們在實訓模擬考后根據成績適當調整座位,并將某些操作速度慢的學生或者操作能力較弱學生座位調到前面,成為教師的關注對象,并給其安排操作速度較快、能力較強的同桌起到幫扶作用。
為了提高速度,我們會針對清點儀器及清洗、記錄操作步驟這些模塊進行專項訓練,讓同桌之間相互控制時間、記錄同桌漏點的儀器、校對操作步驟的準確率,在相互督促、相互競爭的過程中達到相互提高的效果。
3.2.2 小組互助,糾正錯誤,反思促學 實訓操作課上按照座位形成的4~6人的學習小組主要負責當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由操作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幫助操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及時糾正錯誤,操作結束后該形式的學習小組可以相互討論當日的操作內容,分享一下自己成功的經驗,討論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如操作中某名學生制作成品失敗,前后桌同學可以一起幫忙找出失敗原因,并討論方案;或者針對某名學生操作速度慢,前后桌同學一起想辦法幫其提高速度,找出其可提速之處并不斷強化、鞏固成果。
根據模擬考成績形成的幫扶型學習小組則主要負責實訓操作課后交流探究,可能有些問題在課上的學習小組中無法解決,可利用課后再請教其他操作能力較強的同學,如果連其他操作能力較強的同學也無法解決,則可請教教師,以此促進后進生慢慢變得自信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組織、引導、評定、總結的作用。要給學生留足時間進行討論和練習,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學習[3]、學會反思。
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年級互助組成的操作微信群,及時把一些共性的問題在微信群里組織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法。教師也可以將近期發現的一些學生操作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群里告知學生,并指導其改正。另外,在日常操作和模擬考中,根據學生表現選出操作能力較強、操作較為規范的學生作為小組或班級的表率,將他們的一些操作步驟拍成視頻,供其他學生學習,利用微信群這個平臺就實訓操作進行切磋、相互指導和相互學習,從而增加彼此的交流,營造一個互幫互助、團結向上、共同進步的學習環境。
3.2.3 日?;ピu,??冀M評,共同提高 在平時的實訓操作中,由于操作人數較多,實驗相關設備有限,一般是兩人為一小組做同桌。同桌的兩人之中一人操作,另一人充當小考官,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記錄和評分,在互評過程中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通過調整座位,讓學生把有些以前的同桌不曾發現的問題暴露在新同桌面前,引導學生在相互監督、考評的過程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為解決模擬考師資不夠、效率低、主觀性強的問題,我們在模擬考時將教師作為統籌指揮者,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多人同時給一人評分,然后將組評平均分與教師評分結合,給出相應的操作評分,小組里多人評分可以相對減少教師因看不過來、細節分數漏扣等導致評分不公平的情況,學生在給別人評分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自己操作時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向別人學習的過程。另外,學生在相互評分的過程中,我們對所評分數要有所反饋,不論是日常操作還是模擬考試,對于出現的問題我們盡量當天解決,并且于每周周末時在微信群里將本周操作情況進行簡單分析,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提高了實訓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