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媛媛,黃 棋,歐陽林奇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51000)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與學關系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為了適應這些變化,教師要改變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能力。本文以靜脈輸液法為例,采用問題引領、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教學中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以具體的問題為引領,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藏在任務中,讓學生以分組完成任務方式領悟學習內容,在任務驅動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習慣,實現做中學、做中教,同時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相關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
本次授課內容選自護理基本技術課程中項目五(患者的治療護理)的子任務四(靜脈輸液法)。
學生已經學習相關課程,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對復雜知識掌握不牢,運用不精;有一定的實踐能力,但還需強化無菌觀念和操作規范性;有一定的信息化操作技術,但側重于娛樂,忽視學習;有一定的崗位熱情,但欠缺服務奉獻意識和學習主動性。
根據教學大綱和護理崗位需求,確定本次課的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靜脈輸液的目的、常用溶液及原則;能力目標:使學生能夠獨立、正確、熟練地完成周圍靜脈輸液法的操作,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消除患者對輸液的恐懼心理;素質目標:使學生能夠嚴格遵循輸液原則、無菌操作原則,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操作能力、溝通能力;思政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博愛無私、服務奉獻的南丁格爾精神。為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根據學生認知特點,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重點為靜脈輸液操作流程、靜脈輸液排氣方法及故障處理;教學難點為靜脈輸液穿刺方法及穿刺失敗處理。
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根據教學內容涉及的4個子任務,創設“探”“學”“練”“拓”的遞進式教學情景,設置情景目標。(1)“探”:固本榮枝,夯實基礎——強化理實基礎(兩學時);(2)“學”:小試牛刀,掌握要領——虛擬仿真實訓(兩學時);(3)“練”:千錘百煉,梳理流程——全真模擬實訓(兩學時);(4)“拓”:提升拓展,學以致用——真實臨床實踐(兩學時)。
采用問題引領、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以視頻導入3個問題:為什么輸液?輸什么溶液?怎么進行輸液?引發學生思考,向學生展示任務單,注明重難點。以“探”為始,強化理實基礎(兩學時);后以“學”為試,虛擬仿真實訓(兩學時);再以“練”為本,全真模擬實訓(兩學時);終以“拓”為升,真實臨床實踐(兩學時)。
筆者以“練”為例,對教學過程進行介紹,以課前導學、課中助學、課后拓展的三段式教學結構展開教學。
(1)推送課程資源,督促學生進入職教云平臺,預習發熱反應、空氣栓塞、靜脈炎和急性肺水腫4種輸液反應相關知識。(2)將學生分為4組,對應4種輸液反應的相關內容進行預習,制作學習結果匯報課件,并將其上傳至職教云平臺。(3)教師借助護理虛擬仿真軟件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對數據進行在線統計分析,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以調整授課進程。
3.2.1 連線專家,任務驅動(10分鐘) 通過現場連線醫院臨床專家,介紹病例,布置輸液任務。通過3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病例中的老年患者輸入的藥物有什么作用?如何根據年齡、病情,調節藥物滴速?如何跟患者進行操作前解釋、操作中指導、操作后囑咐?如何評估患者血管?采用什么方法進行穿刺固定?
3.2.2 角色扮演,全真模擬(20分鐘) 學生兩人一組在校內實訓室進行角色扮演,開展全真模擬實訓,教師巡視和指導。實訓室大屏幕循環播放關于周圍靜脈輸液的操作視頻。
3.2.3 指導糾錯,任務提升(10分鐘) 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抓拍其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上傳至職教云平臺。同時鼓勵操作正確的學生與操作失誤的學生合作改進技術,共同解決問題。
3.2.4 拓展導入,規范操作(15分鐘) 學生練習結束后,教師通過職教云平臺的投屏,播放抓拍的視頻和圖片,并點評學生操作,然后通過啟發式教學方法,給學生傳授輸液反應相關知識。(1)三卡查對不到位——用藥錯誤;(2)配藥無菌操作不規范——發熱反應;(3)滴速調節過快——急性肺水腫;(4)宣教觀察不到位——靜脈炎;(5)排氣不成功有氣泡——空氣栓塞。
3.2.5 小組協助,成果展示(15分鐘) 4組分別派代表上臺匯報4種輸液反應的臨床表現及防治方法,教師進行點評和打分。
3.2.6 在線調查,解析難點(15分鐘)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學生對空氣栓塞的發生機制比較難理解。教師通過播放3D動畫,解析空氣栓塞的機理,補充空氣栓塞的處理相關知識。
3.2.7 歸納總結,檢測提升(5分鐘)通過職教云平臺考查學生輸液反應相關知識掌握情況。
(1)通過職教云平臺,推送職業防護的課件和視頻,教師根據學生學習進度,給予評分;(2)宣布社區醫院實習分組安排,強調實習安全;(3)講解實習任務的內容和完成要求;(4)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過度的靜脈輸液現象,制作一份健康教育宣傳稿,并將其上傳至職教云平臺。
借助職教云平臺,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綜合學生課前、課中、課后表現,采取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方式,完成本次課的多元化考核評價。線上評價(60%)=簽到(5%)+課前預習情況(5%)+作業完成情況(30%)+隨堂測驗及調查(10%)+線上考試(10%)。線下評價(40%)=回答問題情況(5%)+操作練習積極性(10%)+職業素養(15%)+社區實踐(10%)。
(1)通過問題引領、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實現做中學、做中教,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2)采用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方法,通過虛擬仿真實訓和全真臨床實訓,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培養職業情感,增強職業防護意識;(3)借助各種信息化平臺和資源,實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從而調整教學策略,化解教學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