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誠
(徐州醫科大學,江蘇 徐州 221004)
一直以來,病理生理學被認為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學生在學習病理生理學之前,應對正常人體結構、功能及代謝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通過病理生理學課程的學習熟悉疾病或特定病理過程的發生、發展及內在調控機制,為學習臨床課程奠定基礎。課程任務決定了病理生理學內容復雜、知識深奧、跨度大等特點。高等院校病理生理學課程學時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教學任務成為病理生理學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近年來,“互聯網+”模式下的新教學形式層出不窮,為病理生理學教學提供了參考。我校病理生理學教研室將問卷星應用于病理生理學教學,本文主要對該技術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
病理生理學主要研究疾病發生與發展規律,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對學生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推理能力有較高要求。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師生互動少、考核僅看成績等缺陷,不利于學生學習病理生理學。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對病理生理學教學進行改革。
當前,國內各高校針對病理生理學課堂組織方面進行了基于問題的小組討論式教學(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于團隊的自主學習(Team-based Learning,TBL),基于臨床案例的教學(Case-based Learning,CBL)等一系列改革。其中,PBL的優勢在于可以通過設計好的案例,整合各知識點,使學生知識體系更加系統化、臨床化[1];TBL的優勢在于模塊化教學,學生以團隊為單位領取任務完成討論,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2];CBL與PBL類似,通過引導學生對病變的發生發展進行思考,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3]。但是,3種教學法也同時存在一些問題:(1)硬件方面,為取得較好教學效果,3種教學法都適合小班授課,對教室數量、多媒體配置等硬件設施要求較高;(2)學生方面,3種教學法均要求學生具有高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但長期接受“滿堂灌”教學的學生常常難以適應;(3)教師方面,3種教學法都要求教師具有極高的專業素養,對病理生理學課程內容非常熟悉,這樣才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完美駕馭課堂。
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將互聯網技術融入課堂的“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成為大勢所趨。慕課、微課、雨課堂和Blackboard平臺等出現在高校病理生理學課堂上[1,4]。“互聯網+”混合式教學需要一個網絡平臺,教師將學習內容上傳網絡平臺,學生通過手機終端學習。“互聯網+”混合式教學的優勢非常明顯,可以解決課時不足、教室不夠等問題,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進度,甚至自主考評。同時,“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高校教師網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故難以保證網絡學習資源的質量;“互聯網+”混合式教學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但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教師難以監督。
問卷星是一個專業的在線問卷調查、測評、投票平臺,電腦端和手機端均可登錄,操作便捷。我們利用問卷星創建問卷進行隨堂測試,將問卷二維碼放在幻燈片最后。每個章節內容講授結束后,學生只需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參與隨堂測試,考查自己對當堂講授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用手機查看學生答題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5]。
通過學生反饋與教學效果分析,我們發現利用問卷星隨堂測試的班級與未進行問卷星隨堂測試的班級相比具有以下特點:(1)利用問卷星隨堂測試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為檢驗問卷星是否有助于提升病理生理學教學效果,我們選擇教學進度相同的兩個班級進行教學實踐。A班病理生理學4個章節教學結束后利用問卷星進行隨堂測試,B班不進行隨堂測試。期末考試后,對兩班成績進行分析發現,A班使用問卷星隨堂測試的4個章節相關題目正確率顯著高于B班。同時,A班與B班其他章節題目正確率無顯著性差異。我們還發現,A班使用問卷星測試的4個章節題目正確率高于其他章節題目。
(2)利用問卷星隨堂測試有利于教師及時獲得教學反饋。我們在問卷最后設置了一道開放式問題,要求學生填寫對本次教學的建議與意見,以便教師及時獲得教學反饋。學生普遍反映通過問卷星隨堂測試有利于其及時掌握教學內容。同時,由于問卷星可以匿名答卷,學生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
(3)利用問卷星隨堂測試有助于提升學生教學參與度。如今,互聯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智能手機已普及,大學生也形成了更科學的學習習慣。通過手機登錄問卷星,操作簡便,可隨時回看,滿足了學生碎片化學習需求,教師也能及時獲得學習效果反饋。同時,利用問卷星隨堂測試保密性更好,避免學生被提問時回答不上來的窘迫,閉卷測試成績不好的尷尬。因此,相比傳統課堂提問、閉卷考試等隨堂測試方式,學生更喜歡利用問卷星進行測試。
(1)學力水平。通過試卷分析我們發現,利用問卷星隨堂測試有助于提高學生遠期記憶力,但提升效果受學生學力水平影響。學生將課本知識轉化為自身知識儲備需要一個或長或短的過程。部分學生接受知識、轉化知識的速度低于平均值,參與問卷星隨堂測試時成績往往不理想。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利用問卷星隨堂測試也可以幫助學力水平較低的學生及時發現不足之處,便于查漏補缺。
(2)問題設置形式。受課時限制,利用問卷星隨堂測試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不能占有過高比重。因此,利用問卷星隨堂測試時不能設置問答題等較費時的題型,只能采用選擇、填空等簡單題型。此外,由于手機屏幕有限,案例分析等題干較長的題目還存在顯示不全的問題,影響測試效果。這也提示我們,問卷星雖然是一種新的技術,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但尚不能完全替代傳統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綜上所述,將利用問卷星進行隨堂測試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可以有效提升病理生理學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雖然基于問卷星的“互聯網+”混合式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已經可以有效解決病理生理學課程內容復雜與課時有限這一矛盾,有助于提高病理生理學教學質量和課程影響力,培養更多優秀醫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