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春杰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自2011年以來,由教育部主辦的全國職業院校護理技能大賽,已成為我國護理教育領域院校參與度最高、獲獎級別最高、影響力最大的賽事,重點考查學生知識應用能力、臨床思維能力、技能操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素質。護理技能大賽為展示職業教育成果,提升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培養能夠順利走上護理崗位,勝任臨床工作的護理人才提供平臺[1]。參加護理技能大賽已成為各職業院校護理專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大賽成績已被納入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我校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高度重視護理技能大賽,積累了一定的競賽輔導經驗,將傳統學習資源與云課堂平臺相結合,進行線上學習和線下訓練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
云課堂就是將傳統面對面學習與網絡學習相結合,是對傳統學習方法的有益補充,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2]。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提出,隨著網絡技術和在線教育的發展,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習者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3]。云課堂強調采用不同方式解決問題,利用多樣化的信息傳遞方式促進學習者學習,從而使學習效果最優化[4]。利用云課堂學習減輕了課堂教學壓力,重、難點知識可以通過課堂講授來學習,易理解、掌握的知識則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學習。這樣,學生就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學習,提高了學習興趣,激發了自主學習潛力,減輕了學習負擔。
傳統護理技能大賽賽前輔導采用3P教學模式,即演示(Presen tation)、操練(Practice)、成果(Production),以教師為中心單向傳遞知識,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模式便于教師掌握教學進度與節奏,但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和學習需求,不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云課堂具有激發學生訓練熱情、減輕訓練負擔、及時反饋訓練效果的優勢,然而完全依賴網絡平臺進行輔導和訓練,缺乏真正的操作訓練,不利于學生操作能力培養。因此,要將傳統教學模式與云課堂相結合,打破技能訓練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果。
基于醫院護理崗位工作任務,結合全國職業院校護理技能大賽要求,建設線上學習資源庫,初步構建護理技能大賽資源庫知識樹,邀請行業專家指導,形成最終資源庫知識樹。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按照知識點(技能點)選擇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確定知識點素材(典型臨床案例分析、多媒體課件、微視頻解析),以及技能點素材(操作情景案例、操作評分標準、要點解析、操作流程思維導圖、示范視頻、操作常見錯誤動作微視頻、操作關鍵步驟微視頻及相關動畫資源等)。根據護理技能大賽理論考核形式建設試題庫,主要包括選擇題(單選題、多選題)、案例分析題等題型。利用云課堂平臺開發護理技能大賽培訓課程,要求學生進行線上學習。
提前1~2個月在云課堂平臺發布選手選拔通知,注明競賽內容、競賽形式、評分標準。學生根據競賽內容在線學習相關知識,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線上提問,教師進行解答。選拔時首先利用云課堂進行理論測試,將理論基礎扎實的學生挑選出來,再進行操作技能考核、面試(考查語言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通過理論測試、操作技能考核以及面試,考查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技能操作水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人文關懷素養,科學高效地完成選拔工作。在線測試較為便捷,可以及時發現優秀學生充實參賽隊伍。
前期操作技能訓練為期一個月,參與學生人數較多,按照班級或實習單位劃分小組,教師在云課堂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單,學生在線觀看評分標準要點解析、操作示范視頻、一等獎選手比賽實況等視頻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并上傳作品。教師線上答疑和糾錯,提高訓練效率,真正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的。
4.3.1 理論輔導 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通過云課堂平臺領取學習任務單,復習疾病相關知識,分組進行案例討論、學習收集整理資料。課上,輔導教師展示資源庫中的案例、采用小組討論、頭腦風暴等形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分析案例,各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對匯報情況進行點評,講解重、難點。課后,學生利用云課堂反復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通過在線測試了解自身知識掌握程度,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在線提問,與教師討論交流。
4.3.2 操作技能訓練 課前,學生通過云課堂平臺領取學習任務單,瀏覽相關操作項目的文本、視頻、動畫資源,熟悉操作流程和要點。課上,教師根據培訓計劃采用情景模擬法、視頻教學法,結合技術規范與評分標準細化操作流程,詳細講解操作要點,強調每個動作的細節、與患者溝通交流時的語調和表情、物品布局、醫療廢棄物的分類處理等。課后,要求學生分析云課堂平臺上的案例,反復觀看操作視頻,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錄像反饋式訓練、模擬訓練、觀摩訓練等,并采用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基于云課堂建設護理技能大賽資源庫,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應用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崗位勝任力等綜合素質,優化訓練效果,為學生終身學習提供不竭動力。同時,還能通過資源共享提高“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管、以賽促建”成效,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