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麗·吐爾遜
(新疆伊寧縣麻扎鄉畜牧獸醫草原工作站,新疆伊寧 835112)
新疆地區天山北坡沿線城市及地區是主要的奶牛飼養區,據統計,新疆地區的奶牛數量已達至270萬頭左右,奶牛每年的產奶量也增至330萬t。在全國范圍內,新疆地區的奶牛飼養總量居全國首位,但奶年生產水平相對落后,產奶效率居于中下水平。新疆地區的奶牛品種較多,荷斯坦奶牛是主要的養殖品種,除了養殖新疆養殖改良后的本土種土牛以及新疆褐牛外,還引進了西門塔爾牛。根據養殖規模不同,新疆的奶牛養殖有兩種,一是養殖小區,二是養殖場全區,養殖規模超過兩千頭的養殖場超過了40家,養殖規模在五百頭以上的養殖場多達200家左右。同時,部分養殖戶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養殖知識及技術都相對較低,這對奶牛養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要推進新疆地區的奶牛良種改革,應堅持自繁自養,將品種引進作為輔助,結合地區實際發展情況,選擇最適合的發展道路。應引入凍精冷配技術,并應用先進的胚胎移植技術以此實現奶牛品種改良。部分地區可結合自己的情況引進良種奶牛群,以此加速規模奶牛飼養的進程。
與低產奶牛相比,飼養高產奶牛群可增加30~100%的奶牛產量,但所需的飼料費、管理費等成本并未有所增加?;诖?,高產奶牛群的培育有利于實現生產成本的有效節約,有助于提升奶牛飼養收益。雖然新疆地區飼養的奶牛頭數量居于全國首位,但仍無法滿足當前的牛奶需求,并且新疆地區飼料充足,高產奶牛發展的條件基本具備,具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部分種牛場飼養頭數基本保持不變,但平均單產量卻呈現出持續上漲的趨勢,這主要得益于高產奶牛群的飼養?;诖?,新疆奶牛業不再是單純的數量擴張,而是逐漸向高產奶牛群飼養的方式轉變。養殖過程中要確保資金充足、注重提升養殖人員的專業素質,還要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1]。采用定向培育的方式,提高飼養的科學性,還要合理進行飼養管理,逐步建立起配合飼料工業體系,對蛋白質飼料資源進行充分挖掘,以此實現新品族及品系的創新,進而提升產奶量,推動奶牛產業的高速發展。
農業結構調整也有利于推動奶牛業的發展,新疆地區應將農區及城效奶牛業的發展作為核心,實現規?;a、提升總體效益,以此推動產業化發展進程?,F階段,新疆地區的生產模式逐步呈現出城效集約化養殖的發展趨勢,規?;B殖場主要集中于城市周邊地區,并且具備相對較高的養殖技術與能力,衛生條件較好,飼養質量及飼養安全都有明顯優勢,城郊規?;B殖區域可產出全區總量25%左右的產奶量,然而這種飼養模式的弊端是需要投入大量飼養成本,會對城市帶來嚴重污染,飼料來源也并不充足。目前,農區農戶小規模飼養模式正在逐步發展,預計幾年之內將會逐步普及,新疆地區應將農區農戶養殖作為主要的奶牛飼養方式,并輔以城郊集約化飼養的方式。雖然農戶農區小規模飼養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然而在飼養過程中要提高其飼養管理能力,并解決牛奶收集、運輸以及加工等各個環節面臨的問題。對于新疆地區來說,農區及城郊養殖模式是當前奶牛業發展的主要趨勢,積極推進農區及城郊奶牛業發展,有利于改變傳統的奶牛業飼養發展,可將數量型擴張轉變為效益型經營方式,也可由集約化規?;洜I取代原有的粗放經營模式,使牛奶產業采用質量效益型方式模式進行發展,進而實現規?;c產業化養殖[2]。
新疆地區應采取有效的方式吸納其他地區的龍頭企業參與奶牛產業,進而加快奶牛業的產業化發展步伐。應立足當前的市場狀況,開闊思路及眼界,采用多種方式積極與區域外龍頭企業合作,以此推動奶牛業發展。在奶牛業逐步發展的當下,應積極推進專業的奶牛飼養龍頭企業建設,采用產業化經營的模式,為農民購牛提供便利。
開展舍飼養牛的優勢是可應用先進的技術進行飼養管理,與放牧飼養方式相比,舍飼所需的營養需求下降15~50%左右,還可減少對草地帶來的踩踏傷害,有利于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而推動奶牛養殖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飼草產業是奶牛業發展的根本,新疆地區應在農牧區建立人工飼草生產基地,應結合新疆地區的飼料資源狀況,根據奶牛的營養需求合理進行飼料配方的配制,劃撥部分地區用于苜蓿及雙茬青貯玉米的種植,為奶牛飼養提供充足的飼草料。同時,還應采用退耕還林力度,采用退耕還草等方式對生態環境予以合理保護。
新疆地區的奶牛飼養基礎良好,鑒于其飼養技術不足及產奶量難以提升的現狀,應從加快品種改良、發展高產奶牛群、推動農區與城郊奶牛業的發展、推廣奶牛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及舍飼養牛方式、推進飼草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入手,推動新疆奶牛養殖業的規?;c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