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瓦提江·庫爾瑪西
(新疆特克斯喀拉達拉鎮草原站,新疆特克斯 835507)
眾所周知,新疆地區畜牧業是一大經濟產業,其可以說是當地牧民的重要經濟來源,這種單一的經濟來源不僅不能大幅度帶動當地經濟增長,還對當地的草場資源造成嚴重的破壞,這同時也制約著當地畜牧業的發展。隨著國家對環保工作的重視,新疆地區的草原生態的恢復得到高度重視,同時借此良機還要帶動當地經濟增長,帶領牧民脫貧致富。
新疆單一的畜牧業對當地的草場造成嚴重的破壞,其未將人工草場的建設大力發展,以減少畜牧量來推進草場的建設與發展,達到一種保護的目的,但是這無法解決本質問題。草場的退化畜牧是主要因素,還有其他因素,如若僅憑封閉維護待自然恢復是不科學的,其不僅效果暗淡,還會致使此類問題再次出現。草場建設應以人工草場為主方向,借助人工產草的方式滿足當地畜牧對草料的需求。
草場治理應是區域集中治理,而非局部治理。在進行此方面的治理工作中,存在一個誤區,哪里破壞就治理哪里,這導致新疆地區的草原治理相對分散,資源、資金得不到集中,多是按地區破壞情況逐級分配,在分配的過程中出現大量的浪費現象,尤其是水資源,該地區水資源本身就相對匱乏,而草場的建設與發展需要水資源,分散式的治理對該資源浪費嚴重。這樣治理相對片面,盡管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但實質性效果微乎其微。
國家提出“退耕還林”的政策,以推動生態經濟的發展。但在新疆部分地區為響應國家號召,騙取補貼金,犧牲草場進行林業發展,這樣獲得了短期的利益。但從長遠來看,這樣實際是對當地牧民利益的一種巨大的損害,發展林業需要資金投入,而草場資源無法滿足畜牧業,造成草場過度使用,當地草原生態被嚴重破壞,這需要投入成倍的資金與人力去建設,不但阻礙了該地區草原生態的可持續性,還使得當地的經濟發展受阻。
上述談到過度放牧對草原生態的嚴重破壞,要通過人工草場的建設來緩解自然草場的畜牧壓力,保護自然草場、保護自然生態[1]。況且,以加大人工草場的建設來解決過度放牧問題能夠最大程度地保障畜牧業的發展,實現草原生態與畜牧業的雙重發展。對此,首要工作就是要加大草場建設,充分借助新疆地區地廣人稀的優勢發展人工草場,供給畜牧業發展。同時,還需要對新疆地區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利用其土地資源,結合水資源、電力、風力等多種資源進行高產量優質草場的建設,以推進人工草場替代自然草場服務畜牧業的進度。此外,還需要對當地居民的游牧生活進行改變,由傳統的游牧生活變為定居生活,從而避免大范圍、大面積的草場破壞。
新疆地區草場資源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服務于畜牧業,而由于草場資源與畜牧業不平衡而造成草場退化,自然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而且,冬季牲畜的飼料短缺一直是影響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對此,應在一些優質區域進行封閉培育工作,以滿足畜牧業草料存儲工作,緩解冬季草料短缺的問題。如,草甸地區,該地區草料通常生長較快,可將這一地區作為草料培育基地,對其進行圍護封閉培育,并將水資源集中于此,并適時加強施肥力度,及時補播,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大量產草。另外,還可以對草場的各方面條件進行調整,以最大化草場產草量,緩解冬季材料短缺問題,以滿足當地畜牧業的正常發展。
可通過創造其他產業來帶動新疆地區經濟發展,實現牧民的脫貧工作。對當地牧民進行集中培訓,讓牧民參與到出放牧之外的其他產業活動中去,運用專業技能獲得勞務回報,提高經濟收入,從而實現生活質量的改善。例如,可在當地發展旅游業,建設旅游風景區,讓牧民化身導游,帶動當地經濟發展[2]。也可在當地發展加工制造業,讓牧民在游牧之外有一份穩定的經濟收入,提高牧民收入的同時推動當地城鎮化建設工作。這樣一來,牧民的收入得到提高,收入渠道也得到拓展,當地單一的畜牧業發展變為多產業發展,間接減少草場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當地草場生態,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重提升。
新疆地區的草原生態是我國的“金山、銀山”,實現該地區草原生態的可持續性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要求。針對此方面草場建設方向錯誤、草場治理相對分散以及牧民對國家政策的誤解等一系列問題,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以人工草場建設為方向,加大投入力度,并重視優質區域草場建設,緩解畜生草料問題,同時,還要豐富地區產業,拓寬牧民收入渠道,以此來實現該地區經濟與生態的雙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