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艷梅,冷曉萍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
在教育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來華醫學留學生人數穩步增長,其中占比最大的是醫學留學生。醫學生是一個有著鮮明特色的群體,相比于追求超強的專業技能,培養他們較高的人文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顯得更為重要。大多數醫學留學生來華時恰值青年,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國留學規模持續擴大、布局不斷優化、質量再上新臺階,與國家戰略契合度顯著提高,在實現國家戰略關鍵期中發揮了重要的人才支撐作用。因此,加強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項有著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的工作。
來華醫學留學生具有多種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生活習慣,初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面對全然陌生的一切,難免心生恐懼,也一時難以融入[1-3]。思想意識及道德觀的巨大差異可能是他們面臨的第一道門檻,所以基本的思想溝通和文化交流尤為關鍵,他們只有了解了這片土地所孕育的風土人情,以及基本的思想道德觀念,才能消除心中的陌生感,從而慢慢消除恐懼、茫然和不知所措,彼此之間坦誠相待,相互接納,這既為學校接下來開展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也必然有助于留學生自己進一步的生活和學習。好的教育必然是能讓大家都心悅誠服的,而不是強加于他人[4]。目前我國醫學留學生教育和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但歸根結底,都是思想道德教育不足。
人生有三立:立人以求敬,立業以求利,立德以求尊。而若想立起這一切,就必須首先在人生旅途中立起“立德”基石,而后才能“立人、立業”。我國目前的教育在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授的同時,往往忽視對學生健全人格和思想的培養[5]。大學生如果只有一身知識和本領,但是道德根基沒有立穩,那么只會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危害。醫生是個特殊的職業,高投資、高收入,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也伴隨著很高的關注度,所以更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短短8個字,卻需要醫生用一生去參悟和踐行,必須時時牢記自己救死扶傷的使命,并以此約束自己的行為和思想活動?!搬t乃仁術”,除了要掌握高超的醫術之外,更要有一顆尊重生命、關愛病人的仁愛之心[6],做到仁心仁術。良好的思想道德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每個人生命中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它能夠幫助每個人提高自身素養,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近年來,留學生犯罪率較高,如盜竊搶劫、交通肇事、聚眾鬧事等事件屢見不鮮[1],對此,高校必須負起責任。從前我們過于“寵溺”留學生,只想著照顧好他們的衣、食、住、行,而疏于對其的教育和管理。為切實提高留學生教學質量,培養出優秀醫學人才,就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思想教育管理體制[5,7]。
2.1.1 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懲罰體系 留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不能單靠德育教師去解決,而是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多部門分工合作[3],各司其職,層層把關,從而保證思想教育工作順利高效進行。再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高校應設定相關的管理條例,在校人員都必須嚴格遵守,對于違法亂紀者,依照條例嚴肅處理,一視同仁,絕不姑息。
2.1.2 培養專業的留學生管理隊伍 輔導員在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8],現在我國醫學高校輔導員大都是管理專業畢業,缺乏醫學背景,對中國文化了解不深,對外國文化了解甚少。趨同化管理[9]不代表一刀切,醫學留學生有其特殊性,需要針對性地聘用或培養專業的醫學留學生管理人才,充分了解醫學留學生的生活、學習、行為習慣及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給留學生提供更好的幫助以及更為實用的思想引導,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心和道德責任感。
2.1.3 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專業課 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知識最基本的方式,對留學生開設思想道德專業課,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同時設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對其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10]。
許多留學生對中國文化存在一定誤解,甚至有抵觸心理,這極不利于思想道德教育的開展和中國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德育教師要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工作,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留學生的思想和生活中去。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所有華夏兒女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中國思想道德教育的不竭源泉。在校園內不定期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座,讓他們了解什么是“仁義禮智信”,什么是“百善孝為先”,什么是“醫者父母心”,什么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什么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6],什么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也可以以此為契機進行文化交流,各國文化皆有其精華,取長補短,融會貫通,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使其源遠流長。“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狈e極倡導文化交流互鑒,將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起為人類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也讓每個人的思想境界更上一層樓。
網絡時代的互聯網早已融入每個人生活中,尤其是面對當前我國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要求各大中小學開展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體現出混合式教學的重要作用。通過網絡資源共享,使學生獲取信息更加便捷,知識得到極大豐富,所以要善于運用網絡媒介[11-12],尤其對大學生,需掌握他們常接觸的媒介,從而給他們提供方便,可推薦他們關注一些新聞、法制與道德類節目,或者通過公眾號向其分享一些學習資源等,讓留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學習和了解不同的思想道德內容。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知識單是理論學習都是遠遠不夠的,醫學專業更是如此。醫學學習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特殊之處在于,醫生要和患者打交道。醫生與患者相比,患者是弱勢群體,他們飽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近年來醫患關系愈發緊張,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處理醫患關系?如何體現人文關懷?這也是對醫生思想道德品質的一個重大考驗。給留學生創造更多機會,使其與患者接觸,或從旁觀者角度觀察帶教醫生如何與患者交流,這些都是難得的學習的好機會,會讓留學生受益匪淺。還可在校內多組織各類課外活動[13-14],如唱歌比賽、知識競賽、文藝晚會、主題演講等,在校外可以組織留學生去旅游、爬山,對患者家訪、下鄉支教,到孤兒院、養老院慰問演出、做義工等,鼓勵留學生積極參與。這些活動不僅能豐富留學生的業余生活、增長知識,同時也能促進同學間交流,消除陌生感,加深各國學生之間的友誼,潛移默化中影響留學生的思想觀念。
每個留學生都是中國投向世界的一張名片,他們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們自己,更是中國的教育、中國的文化,乃至中國的形象。加強醫學留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醫學留學生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既有助于留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也有助于解決留學生教育中的諸多問題,提升我國醫學高校的國際化教育水平,為世界培養更多技術過硬、素質更高的醫學人才,也使我國早日實現留學大國、留學強國,在世界樹立更好的“留學中國”形象[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