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蔡 標,馬克龍,那 莎,劉巖巖,周 會
(安徽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
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以推進繼承創新為主題,以提高中醫藥發展水平為中心”的奮斗目標[1]。如何培養大批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全面、創新意識鮮明、實踐能力突出的新型中醫藥人才[2]是目前中醫藥院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源于美國,在我國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3]。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自主完成課程知識傳授任務,并在課堂上通過小組討論、協作探究、問題解決以及課堂作業等方式完成知識內化[4]。其優點在于學生可在課外根據個人能力和水平來分配學習時間和調整學習策略,實現個性化學習;在線下課堂,學生有機會通過問題探究和小組活動進行主動學習;教師可更好地觀察學生的表現并為學生提供即時的幫助和反饋[5-6]。為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筆者嘗試在生物化學理論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生物化學是中醫藥專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是從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現象的本質,其理論和技術有助于揭示中醫藥作用的現代科學內涵。生物化學古老又新興的學科屬性、快速發展的學科特點,更是使其容易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推進素質教育的示范性學科之一。然而,生物化學具有內容廣泛、知識點繁多復雜、概念抽象等學生難以掌握的特點。教學目前仍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往往造成教師費盡心思講解而學生仍困惑不解的局面,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熱情。此外,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倡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將所學理論應用于今后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能力。而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只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知識,卻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研究未知領域能力的培養。因此,生物化學教學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如何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科研思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是教學改革研究的重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雖從形式上可解釋成將原課上的任務(教師講授的內容)利用視頻技術移至課下,由學生課前觀看授課視頻,課上則完成原來課下的學習活動(復習和寫作業)[7]。但實際上,制作優質的微課或MOOC并不是翻轉課堂的核心任務[3]。而以學生為中心、基于問題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才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之本[3]。依此原則構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由課程開發、課前學習、課堂活動、考核評定和研討總結5個環節組成,每一環節都對最終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影響,缺一不可[8]。筆者先后對我校2016級護理專業5班和6班、2016級針推專業3班和4班、2017級中醫臨床專業1—6班等本科生生物化學課程進行了兩輪翻轉課堂教學應用、觀察和反思。
課程資源的開發主要是根據課程教學需要,建立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設計開發系列教學視頻、練習題庫、學習素材等各類學習資源。在設計開發教學視頻之初,就盡量充分了解學生,清楚學生既有的知識基礎和智能特點。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在充分考慮如何有效支持學生學習的前提下,制作并錄制了生物化學MOOC視頻。為讓視頻引導學生體驗學習和動腦參與,在開發視頻時,除要求視頻生動之外,還進行了腳本設計,以達到不同的內容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呈現的效果。此外,依托“智慧樹”網站建立了生物化學網絡教學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建立與每一個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實施操作視頻、練習測試以及學生反饋意見等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構成一個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
在課前學習環節,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為學生安排課前學習任務,其中包括自主學習任務書和課前練習題庫等。其中,自主學習任務書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文件之一。為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科研創新能力,自主學習任務書不僅有知識和技能學習目標,還有能力和素質培養目標。因此,在開發設計自主學習任務書和組織學生課前學習時,要求學生通過自學繪制思維導圖完成課前練習測試。此外,還采取主題設計與研究型課前學習相結合的課前學習模式。通過教師設計的研究性主題任務和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強化學生對問題的主動探索、體驗及獨立解決能力[9],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10]。基于主題設計的研究型課前學習模式主要包括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基于教學主題選擇研究課題;學生采取團隊合作方式,進行調研、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分析研究、撰寫研究報告等。此外,在課前學習環節還建立學習社區(QQ或微信群),供學生互動交流。
課堂活動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可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問題探究、協作學習、互動交流等方式來完成。組織的課堂活動主要包括問題確定、獨立探究、協作學習、成果交流、反饋評價等幾個環節。在課堂活動中,引導學生探究的問題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在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二是學生課前作業或作品中存在的問題;三是歷屆學生普遍遇到的問題;四是拓展性問題。在課堂活動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學習小組可以按照某一種規定(宿舍或學號等)劃分,也可根據所選同一問題對學生進行分組,一般小組規模控制在5~10人。然后,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類型進行小組內部分工,并進行協作探究。組員之間可交流學習體驗、分享學習成果。成果交流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如舉辦展覽會、報告會、辯論會、小型比賽等。在成果交流中,參與人員除本班師生之外,還可有其他班級學生、教師或校外來賓。
課程考核是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果最重要、最基本的評價和檢測方式,也是改進教學工作和督促學校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11]。為更有效地激勵學生參與翻轉課堂,設定的考核評定標準包括3個部分:傳統紙質化考核(占總評成績的40%)、翻轉課堂評定(占總評成績的40%)、實驗操作評定(占總評成績的20%)。其中,翻轉課堂評定包括課前學習的評定及課堂活動的評定,反映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程度及自主學習能力。其中課前學習的評定包括觀看MOOC視頻的進度(8分)、完成網絡平臺章節測試(4分)、觀看網絡見面課視頻(8分)、完成思維導圖或研究報告(4分)、完成網絡期末測試(8分)等;課堂活動的評定包括課堂討論、匯報和交流等(8分)。
研討總結環節是為教師設計,主要包括教學評價與反思、優化教學設計和資源設計、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完善教學模型、提高教學績效,同時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每輪教學實踐后,依據課堂活動組織情況、學生成績評定和信息反饋,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總結和研討,篩選出有利于學生把握和研討的教學主題、有利于學生展示自學能力的課堂活動模式以及有利于激勵學生參與的考核評定方式。例如,關于課堂活動的組織總結出以下幾點心得:(1)不論班級人數多少,在課堂上不宜將個人及小組成果全部展示,課內只應展示部分典型學習成果;(2)要將課堂時間主要用于已展示成果的討論、糾錯、分析,以利于知識的吸收內化;(3)未能在課堂上展示的個人或小組的成果,要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展示,并接受學生的評價;(4)學生的反饋評價主要由教師完成,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5)結果評價主要考查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重點考查學生的問題解決和作業完成情況;(6)過程評價主要考查學生課堂活動的表現,重點考查小組探究、交流匯報等環節中的表現。
生物化學因其學科特點,使很多學生學習時感覺難度較大,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自主學習模式,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但此模式對教師的業務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業務水平,是確保此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