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紅山初級中學 江蘇 南京 210028)
多年來,體育課教學質量的好與懷一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的主題,《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綜合性體現在:以體育與健康學習為主,滲透德育教育,同時融合部分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疾病預防、安全應急與避險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整合并體現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過程與方法等多種價值。這就要求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體育課程中,要進一步做到“四精”的過程,最終使學生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2018年,教育部首次在全國校園全年開展 “師生健康中國健康”主題健康教育活動。據此,江蘇省教育廳率先在全省開展了中小學健康教育教學競賽活動。作者參賽的內容為水平四《生命的指揮棒——體育與情緒》。因為是一堂新授課、室內課,學生在此之前沒有接觸過,作者心里一直有些擔心:課堂上他們表現會怎么樣?安排的教學策略他們是否能接受?課堂互動會積極嗎?帶著諸多的不安和滿滿的憧憬,面對第一次見面的孩子們,作者開始了這節課。
第一部分:情緒認知,導入問題。
播放圖片:體育老師“生病了”。知道這個消息后,有的同學眉頭緊鎖,表情凝重,可能是擔心接下來的考試;有的同學雙手捂著耳朵考前突擊背誦,可能還不熟練;有的同學正常聊天,表情愉悅,心情沒有受到考試的影響,可能有點興奮;還有的同學趴在桌子上。引發同學們對“情緒是什么”問題的思考,有趣、生動的導入本課。
第二部分:情緒探秘,呈現問題。
情緒就像一扇內心的窗口,透過窗口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對外界事物的內心活動。假設:黃色(開心、滿意、愉悅),紅色(憤怒、生氣、煩躁),藍色(悲傷、痛苦、沮喪),紫色(害怕、焦慮、緊張),綠色(寧靜、平和、穩定),用“畫出我的情緒蛋糕”方式引發學生開啟思考模式,了解自己的情緒。比如,有的人是樂天派,有的人是悲觀派,有的人煩躁易怒,有的人憂慮多思,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是由情緒引發的行為則有好壞之分。因此,我們在了解并接納自己情緒的前提下,還要學會表達與調節情緒。
第三部分:情緒調節,解決問題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情緒調節的方法。把關鍵詞寫在答題板上。在這里老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做預設與把控,把運動調控法——即“體育鍛煉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放在最后一個環節重磅推薦并邀請學生現場體驗。然后便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后說一說自己對運動改善情緒的經歷,從而進一步明確本課重點:體育活動對情緒的良好影響。接著,結合學生的回答,適當穿插視頻、圖片分享,比如:播放視頻《100m賽道上的傳奇——博爾特》,當我們參加競技運動時,進步或突出的表現讓我們更強健、更自信,讓人保持良好的狀態。播放視頻《蘇炳添的日常訓練》,當所謂的枯燥運動練習每天進行時,他能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你無暇想起煩惱。播放圖片《車輪滾滾和足球賽》,當參加團隊活動時,運動讓我們提高了溝通能力,增進人際關系、增進了友誼。播放圖片《與健康相關的體能》,當你有自己的小堅持——經常運動時,你的健康水平得到了很大的保證,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兒……最后,則加深學生對運動促進情緒調適的理解,使其明白,其實任何一種運動都有改善情緒的作用。
第四部分:情緒表達,分析問題。
通過同學們的思考、老師的分享、現場的體驗,我們知道了不良的情緒對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很大影響,也學到了用“體育鍛煉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其實啊,拋開我們平常生活和學習壓力下產生的不好的情緒,在我們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還會遇到一些消極情緒。分析兩個案例,探討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讓學生理解情緒表達要注意方式,要考慮他人感受,在合適的時間、地點,通過適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第五部分:情緒分享,正視問題。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什么是情緒;情緒對健康的影響;調節情緒的方法,那接下來就安排各個小組運用手中的畫筆、海報紙(紅色A4紙)、便利貼將學到的東西變成生動的手繪海報,每組有3分鐘的時間,我們來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完成的又快、又好。
第六部分:情緒生成,課堂總結。
教師點評各組小報,進一步明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對本課同學們在課上自主發言、積極互動的表現進行匯總。最后,教師進行全課的總結和提升并布置課后拓展作業。
《中小學健康指導綱要》指出:健康教育的主要載體課程為《體育與健康》,中小學健康教育師資以現有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和體育教師為基礎。中小學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五個領域: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安全應急與避險。初中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基本被涵蓋在初中 《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體育鍛煉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體育教師擅長實踐課,駕輕就熟。相對而言,體育教師上理論課的次數少,在理論課的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方面還不甚擅長。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師對《新課標》和《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理念的理解還不夠全面;對健康知識、健康技能的了解還不夠廣泛;對學生生理發育、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教育等相關內容的學習還有待深入。只有認識其重要性,全面理解其體系與內容,才能在教學設計時準確把握目標,科學設計,把握好課堂的節奏,做到對學生的準確把握、對各個教學場景的較好預測、對教學安全的完整評估,更好的生成有效課堂。
本課設計思路是以“呈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為主線的邏輯思路,從情緒認知—情緒探秘—情緒調節—情緒表達—情緒分享—總結感悟著手,讓學生了解調控情緒的多種方法,明確體育鍛煉對情緒調控的作用與方法,并引導學生通過體育活動調控自己的情緒。但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發現,作者預設的內容偏多,前后僅播放視頻就有10多個,這樣的形式,學生雖然得到了豐富的視覺體驗,但實際每一個過程學生卻只有很短的時間去“客串”,課上歡樂的氣氛固然很好,但是此過程顯得拖沓,可以修改為:運用情景代入法激發“學習”愿望”—通過任務驅動促進“處理”體驗—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深化“預防”意識—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手段“強化”這四點,相信呈現的課堂會有另一番精彩。
在情緒探秘部分,大多數學生的“情緒蛋糕”都是“理想型”,教師在巡視中并沒有準確的抓住典型的、或者消極情緒較多的“情緒蛋糕”進行分享,這樣的反饋過于理想化,不足以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
在情緒調節部分,兩次都是老師先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解決。而事實上,學生在情緒探秘的過程中肯定已經有所收獲,那為何不讓學生先提出“為什么運動調控法可以很好的調適情緒”?然后放手由各小組商量方法,和老師的方法來個PK,這樣的合作學習的方式,既能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也更符合內容的需要,尊重小組分析問題過程中的學生觀點意見的“生成”,才有可能真正解決學生的問題。
在課堂評價方面,本課使用“優秀磁貼”張貼黑板的方式進行反饋,絕大多數情況下作者都做到了及時的表揚與呈現,但在個別提問或設問的過程中,一開始同學們還比較拘謹、羞澀,這時候如果老是能關注到學生回答的閃光點,予以“加油磁貼”鼓勵,多樣、全面的評價反饋相信會激發更多同學課堂上的表現,收獲的“不同意見”、“不同方法”也更會更豐富,何樂而不為呢?
課就是要解決問題。本課教師使用了希沃助手,無論學習型小組在進行“情緒蛋糕”、還是“現場體驗”、或是小組合作制作“體育與情緒”健康小報時,教師都可以通過手機直接拍照或錄制視頻同步投屏到黑板上。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是個亮點,但課上,教師在關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因為內容準備的較多,實際上的“精細輔導”其實只停留在表面,而這蜻蜓點水般的指導也許能使學生在本節課有所收獲,但要想啟發學生能進一步的思考、表達、運用,促進生生參與課堂,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答疑解惑、因材施教,用心思考更精細、有效的教學方法。
體育作為一個來源復雜滲透有多種文化的結合體,融宗教、軍事、生產、勞動、藝術等人類的文化生活于一身。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價值。由于這一學科的特殊性,所以對體育學科的期待也是多樣的。人們有時候需要體育學科去幫助人們鍛煉身體;有時需要體育學科培養高水平的選手;有時需要體育學科去指導人們幸福和愉快的生活。從學校體育出發,課堂是體育老師的主陣地,老師有必要確認兩個問題:“為什么教”和“教什么”。當確定好方向,我們要把握住體育課程的核心價值,做到:
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是指:通過體育學科學習,學生所能掌握與形成的終身體育鍛煉所需的、全面發展必備的體育情感與品格、運動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
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劃分學習水平,并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分別設置了相應的學習目標。
課堂是體育老師的主陣地,實現“四精”課堂就是努力做到: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關注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受益,從而最終達成“理解學生、支持學習、提升學力”的目標。
教育是科學,因為人類的成長有規律、人類的認知有規律,我們要遵循這些規律來選擇教學方法。教育又是藝術,藝術在于創新。教學方法不是凝固不變的,我們要應情境變化而變化,因教學的對象——學生的差異而千變萬化。正如葉圣陶先生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教學機智,將教學的方法、情感的渲染等全身心的投入。因為我們正面臨著一個新時代,偉大的民族復興就在眼前,但前進的道路上卻有個巨大的障礙——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中國青少年數量還遠遠不夠,只有當我們立足課堂、深入研究、積極實踐,就有可能改變現狀。
雖然以上的思考還遠遠不夠,但作者認為,只要有進一步的認真學習,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就一定能夠促進自身體育教學水平的提高。雖,任重而道遠,但,有為才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