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勇
(平昌縣西興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四川平昌 636400)
我國是畜牧養殖大國,農村生豬養殖戶眾多,生豬養殖的收益大多是農村養殖戶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受到經濟、技術以及觀念等因素的影響,農村養殖場其在疾病防控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到位的情況。非洲豬瘟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較強的傳染性,如果在養殖場內蔓延,會導致生豬大量死亡,為養殖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非洲豬瘟的防控是十分重要。
非洲豬瘟的傳播速度非??欤且环N急性、烈性、出血性的傳染性疾病,該病毒潛伏期較短,通常為4~20h,在感染病毒后生豬會快速出現臨床癥狀。臨床病癥主要的表現為高熱高熱,皮膚發紺,皮膚發紺,內臟器官也有廣泛性出血。一旦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無論是家豬還是各種野豬,都會在短時間內爆發死亡,不受豬的品種以及年齡的影響,且發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達到100%。目前,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研制出對非洲豬瘟的有效疫苗,一旦爆發,很難控制。非洲豬瘟不是人獸共患病,但對生豬養殖業是毀滅性的打擊,尤其對于我國這樣以豬肉為主要肉類的國家來說,甚至會影響到整個畜牧業和農業安全。
非洲豬瘟病毒是一種雙鏈的核質大DNA病毒,根據不同的病毒株型,基因組DNA的堿基數約為17萬到19萬。非洲豬瘟病毒編碼許多蛋白質,這些蛋白質除了專門用于病毒組裝的結構蛋白外,還參與逃避宿主防御機制,以及DNA復制的修復和基因表達的調控的生物學過程。大多數ASFV的基因功能是未知的,仍需要人們對其進行探索。
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接觸或采食非洲豬瘟病毒污染的物品而經口傳染或通過昆蟲吸血而傳染,病豬的分泌物、排泄物和一些體液中也存在病毒。短距離內可經空氣傳播,水、剩菜及肉屑、欄舍、車輛、器具和衣物等均可間接傳播病毒,還可通過寄生蟲和生豬直接循環感染。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非常廣泛,難以預防。
中小養殖戶只重視市場銷售,對非洲豬瘟防控意識薄弱,只重視放規模而不重視疫病綜合防控,防控能力參差不齊,養殖環境臟亂差。不按免疫程序進行免疫,外來人員、車輛(尤其是販運人員、服務人員)隨意進出養殖場,消毒池無消毒液,形同虛設;不定期進行動物、環境、圈舍、飲水的消毒滅源,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明顯增多。中小養殖場的免疫程序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致使畜禽防疫漏洞百出,當有外來病源傳入或野毒感染時,機體無法抵御細菌和病毒的侵襲而生病。
我國畜牧業主要是在農村發展,基層畜牧人才隊伍建設薄弱,且老齡化嚴重。中小養殖場也沒有配備專業的獸醫,很多都是憑經驗或者看病上百度,缺乏科學合理的防疫計劃,重治療輕保健,抗生素濫用情況突出。
養殖場要死守豬場大門,嚴禁閑雜人員、車輛進入,減少物資入場頻率,減少人員出入頻率,養殖密集區域,聯防聯控。對進入養殖場的人員、車輛、飼料、物品和相關設備做好消毒處理,嚴禁泔水飼喂。盡量采取自繁自養模式,減少外調豬入場,堅決杜絕從疫區調運生豬和其他豬肉制品。優化養殖環境,盡量將養殖場封閉,與外界環境隔離。建立健全動物衛生安全制度,定期做好消殺工作,及時清理動物糞便和環境衛生工作。嚴禁與養殖無關的人員進入養殖場,嚴禁私屠濫宰。
加強養殖戶對非洲豬瘟疾病的正確認識。各村(社區)工作人員分別向生豬養殖戶與農戶發放《非洲豬瘟防控明白紙》,宣傳非洲豬瘟防控的相關措施,提高養殖戶對非洲豬瘟的識別、鑒別、診斷和防控能力。同時利用電子顯示屏、宣傳欄、微信群等方式向廣大群眾普及非洲豬瘟的相關知識,提高農村養殖戶的防疫意識,排除隱患問題。
強化責任落實,推動“大宣傳、大清洗、大消毒”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實行網格化管理,認真落實“封住場、管住車、守住門、把住料、盯住人、看住豬、關注鄰、消好毒”的非洲豬瘟防控要求。引導生豬養殖戶建立其完善、合理的現代化養殖流程和制度。疫控中心開展疫情排查和監測,建立預警預報機制。啟動非洲豬瘟防控情況日報告制度,各鄉鎮人民政府對本轄區內的生豬養殖場戶、屠宰場、交易場所、無害化處理場開展全面摸排,對補欄的生豬,摸清生豬來源,從外省調入的生豬要做好登記和執行隔離觀察期,對生豬養殖戶有生豬異常死亡現象及時上報,并做好無害化處理工作。
非洲豬瘟是一種高度傳染性和致死性的烈性動物傳染病,且無疫苗進行防控,對生豬養殖業是致命的打擊,俗話說“豬糧安天下”,我國又是豬肉需求和出口大國,生豬養殖對的安全問題關乎民生問題。面對當前嚴峻的形式,農村的養殖場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防控,推動生豬行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