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瓊
(睢寧縣農業農村局,江蘇睢寧 221200)
母豬繁殖障礙,指處于妊娠期母豬乏情、不孕、早產、難產、死胎等系列病癥的統稱。有研究證實:國內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發病率在15~35%之間不等,由此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在20~30%。為提升豬場養殖經濟效益,重視母豬繁殖障礙病的防控,尋求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極為重要和關鍵。
在母豬繁殖生產過程中,由于諸多不良應激刺激的作用,往往會遭受諸多因素的作用,而造成不孕、受孕后不久胎死等臨床反應。而匯總這些致病因,大致有傳染性、非傳染性之分。
母豬引種不當,防疫不到位,消毒不徹底,造成母豬衣原體、寄生蟲、鉤端螺旋體等感染,將誘發藍耳病、布病、偽狂犬病等等疾病,都造成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礙。
母豬自身因素,生殖器畸形、腦垂體分泌失常、激素分泌失調、近親交配等等,都可誘發繁殖障礙。
氣候因素,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增加病毒、細菌感染幾率,而誘發母豬不發情。
管理不善,飼喂霉變飼料,藥物中毒,降低母豬食欲,影響妊娠母豬抵抗力,而加重流產率。母豬營養不良,過胖、過瘦,影響卵泡發育,導致不排卵、發情難,造成不孕或胎死。
分娩過程中,消毒不嚴,病原微生物感染,比如:鏈球菌、大腸桿菌等侵染豬體,而誘發生殖系統疾病。
助產不當、胎兒過大、機械損傷等等,加重子宮內膜炎而影響繁殖障礙。
此外,光照不足、通風不良、環境衛生差、運動不足等等,都會影響到母豬的繁殖能力。
掌握母豬繁殖障礙誘因,了解母豬繁殖障礙的癥狀,對癥做好預控措施,如下重點措施務必要例行到位:
先天性繁殖障礙,表現為繁殖器官畸形,誘因為遺傳因素造成。
表現為:如卵巢系膜和輸卵管系膜囊腫,輸卵管阻塞或形成盲端,缺乏子宮角、單子宮角、無管腔的實體子宮角、子宮角分支重復、子宮頸閉鎖、雙子宮、雙子宮雙陰道以及陰瓣發育過度。即子宮先天性異常造成的先天性不育等。
或者,因近親交配,母豬出生即喪失繁殖能力。此類母豬一經發現,務必及時淘汰。同時,加強母豬的交配管理。
母豬乏情,分后備母豬乏情、經產母豬發情。
針對后備母豬乏情,在母豬8月齡后,未表現典型初情癥狀,可診斷為乏情。但是,個別母豬初情期,發情癥狀不明顯,屬正常情況應區別對待。該病因分析,與母豬瘦弱、營養匱乏。喂料管理不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缺乏,造成豬體不排卵或性機能減退有著直接的關系。抑或,與精料用量多,運動量不足,母豬生理性肥胖,影響內分泌,卵泡不成熟長期不發情有關。抑或,某些疾病感染所致,多見子宮、卵巢類疾病。
預防措施,嚴格種母豬料標準,管理好后備母豬,確保其良好種用狀態。加強母豬管理,確保中等膘情,不見膘,瘦不見骨。重視誘情管理,用有配種經驗的種公豬誘情。上述措施仍不見效,不發情時,建議用中藥劑,益母草,每次15g;熟地、肉蓯蓉,每次各13g;當歸、白勺、陽起石,每次各12g,上述混水適量,煎熬取汁,1次灌服。
針對經產母豬乏情,通常情況下母豬斷奶后3~7d可發情,如果母豬斷奶10d后仍不發情即視為乏情。導致經產母豬乏情的原因主要是母豬的體況差和卵巢黃體異常等。預防經產母豬乏情必須在母豬哺乳期間供給充足的營養,保持母豬的種用體況。母豬斷奶后可利用公豬刺激發情。治療可用激素類藥物,黃體酮每次肌注30~40mg,可促使母豬發情;孕馬血清皮下注射,每次10~15ml,每天注射1次,連注2d,通常在注射后4~5d發情。
母豬流產誘因,多為乙腦、細小病毒病、偽狂犬病、藍耳病等感染所致。死胎、難產、木乃伊胎等誘因復雜,比如:飼喂霉變、劣質、冰冷、有毒等飼料;抑或過于肥胖,養殖管理條件差,期間受不良應激刺激等等,都為上述癥狀重要誘因。
日常預控管理,注意圈舍衛生,做好防疫注射。加強喂料管理,禁用霉變飼料。改善懷孕母豬營養水平,控好蛋白水平,酌情增喂礦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等物質,滿足母豬孕期營養需求。改善養殖條件,注意防暑、降溫、保暖,降低場內不良應激。母豬適量運動,懷孕期不要劇烈運動,禁止濫用藥物。母豬分娩期間,安排專人看護。有難產癥狀,及時救治。用催產素,肌肉注射1ml/kg。20~30min后,胎兒仍難以排出,建議人工助產掏出。在正常分娩1頭仔豬后,母豬進入正常分娩狀態,應立即停止手術。術后,注意注射抗菌素、抗炎類藥物,以預防并發癥。
母豬性欲減退、發情癥狀不明顯、屢次配種后,仍然難以受胎,可確診為屢配不中。
造成屢配不中的誘因復雜,表現為:公豬精液差、公母豬近親交配、配種錯過最佳發情期,個別母豬生殖系統疾病,不能正常受孕。配種過程中,適時配種很關鍵。老母豬發情時間短,配種時間可提前。小母豬發情時間長,配種時間可推遲。
日常預防,適時組織配種,培育品種早配、本地品種晚配、雜交配種居中。母豬感染生殖系統疾病,務必及早治療。子宮內膜炎為重點防治對象,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500萬國際單位。同時,用高錳酸鉀水溶液,沖洗子宮。炎癥消失后配種,久配不中,建議直接淘汰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