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
(新疆特克斯縣喀拉托海鎮畜牧獸醫站,新疆特克斯 835500)
生豬養殖場大多建立在農村,為提升生豬防疫質量,勢必要落實防疫管理工作,對于基層獸醫站相關管理者來說,應在巡查基礎上了解生豬防疫管理現狀,據此創新防疫管理方式、完善防疫管理制度,真正提高生豬養殖場防疫管理水平。可見,這一論題具有探究的現實性意義,論題內容如下。
加強生豬養殖場防疫管理力度,這能為生豬健康保駕護航,盡可能減少因疫情產生的經濟損失。一般來說,防疫管理需要多元主體支持,即基層獸醫站、養殖戶、當地政府協商制定防疫管理計劃,確保生豬防疫實踐全過程落實,從整體上提高生豬防疫效率。此外,生豬防疫管理有效性得以保障,意味著養殖場內部空氣質量、養殖場周圍環境質量不會遭受嚴重破壞,這對生態平衡維持有促進作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立足實際,生豬養殖場防疫管理工作十分關鍵,這既能擴大養殖場規模,又能提高養殖場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生豬防疫管理以區域檢查、信息登記為前提條件,否則,防疫管理工作將無的放矢,導致基層獸醫站資源浪費,不利于提高防疫管理水平。由于農村生豬養殖場普遍存在隨意丟棄死亡病豬這一現象,因病死生豬處理方式不當,所以會不同程度產生環境污染現象,導致更多生豬被感染,并且管理人員身體健康會受到威脅。面對這一現象,基層獸醫站要適當擴大檢查范圍,保證登記信息完整性和真實性,以便為病豬無害化處理提供依據,全面提高生豬養殖場防疫管理效率。巡查階段一點發現病死生豬,及時與相關部門取得聯系,并客觀分析環境污染范圍及程度,盡可能降低生豬感染幾率。
生豬疫病類型歸結為三種,如瘟疫、藍耳病、口蹄疫,為針對性進行生豬防疫,避免疫病嚴重化,應優化檢疫程序,大大提高生豬養殖場防疫有效性,取得疫病管理的良好效果。在此期間,先調查生豬養殖數量、疫苗注射情況,結合養殖場經營管理需求完成檢疫、疫苗注射任務。需注意的是,疫苗注射與免疫程序相對應,一定程度上優化免疫效果、增強生豬對病毒抵抗力。當生豬在市場上流通前,務必對其檢疫,通過健康檢查了解生豬質量,以免因生豬健康不達標而影響市場秩序。足以見之,生豬檢疫環節必不可少,這是促進生豬市場健康運作的基本要求。
基層獸醫站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對生豬養殖場進行防疫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夠強化防疫意識,并且防疫管理工作便捷化、高效化。具體來說,獸醫站工作人員利用網絡載體傳遞生豬防疫相關知識,以此擴大防疫知識宣傳范圍,為防疫管理奠定良好基礎。為動態掌握養殖場內生豬健康情況、圈舍衛生情況,憑借信息技術建立生豬養殖檔案,檔案內容中記錄疫苗注射、獸藥應用、圈舍消毒、飼料投用等情況,間隔一段時間后,定期更新檔案信息。一般來說,檔案資料一式二份,養殖戶、獸醫站各持一份,當生豬疫病出現后,雙方根據檔案信息協同制定疫情防治策略,確保生豬養殖場防疫工作有效開展。
生豬養殖場疫病具有突發性,為降低突發疫病危害,基層獸醫站應事先制定應急方案,并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活動,確保生豬防疫工作科學化、有序化進行,將養殖場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在此期間,成立應急演練小組,根據演練方案合理分配各組任務,優化組間協作配合效果,最后客觀分析應急演練結果,針對不足之處及時彌補,將應急演練效用全面發揮。對于基層獸醫站防疫管理員來說,不會因怯場而喪失理智分析能力,反而會發揮統籌意識,從多角度實施疫病應急處理對策。
生豬養殖場防疫管理實踐需要可靠的制度支持,首先,完善防疫責任制度,將防疫管理職責落實到基層獸醫站個人,以此強化負責人的責任意識,使其嚴格按照防疫管理規定執行防疫任務。在此期間,編制防疫責任書,以簽字方式加強責任人的重視程度,以此提高生豬防疫水平。其次,細化安全進出制度。針對外地生豬進行體檢,根據安全進出制度規定分析生豬健康質量,并具體記錄體檢信息,待通過質量檢驗后,方可放入養殖場,避免出現群體生豬感染現象。此外,制定圈舍消毒制度。養殖人員根據基層獸醫站安全管理要求進行消毒,確保養殖場內空氣流通,以免滋生病菌,為生豬提供健康、舒適環境,以此降低疫病發生率。
綜上所述,基層獸醫站在疫病管理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為優化生豬養殖場防疫管理效果,在檢查、登記基礎上,優化生豬檢疫程序、完善生豬養殖檔案、制定應急演練方案、健全生豬防疫管理制度,確保生豬防疫管理任務高效完成。此外,這對生豬養殖場規模化發展有促進作用,能夠提高養殖場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