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偉
(江蘇省太倉市沙溪動物防疫站,江蘇太倉 215400)
腹瀉病誘因來看,細分為如下幾種:
日常管理不善,加上仔豬消化系統不完善,腸道內抑菌能力差。尤其由母乳向飼料飼喂轉變過程中,腸道中消化系統的壓力驟大,此時極易造成消化不良而誘發腹瀉。另外,豬體還會受到溫度、環境等的變化應急,而造成新陳代謝上的腹瀉問題。
除非傳染性因素外,豬還會被一些傳染性致病因子所影響,進而發生腹瀉。例如,最為常見的傳染性病因細菌性腹瀉,其中埃式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黃痢(也稱為早發性大腸桿菌病),主要是因為外界溫度、濕度、飼料喂養發生變化,使豬感染上了大腸桿菌,進而引起的腹瀉和仔豬黃痢。如,仔豬生活環境沒有及時消毒,母豬奶頭不干凈,帶有病毒細菌。仔豬在吸食母乳以后,一樣也會受到細菌的感染,進而出現腹瀉癥狀。
若豬腸道內存在寄生蟲,吸收豬的營養,有可能會引起豬腹瀉、營養不良、消瘦、貧血等癥狀。寄生蟲感染容易使豬的腸黏膜層發生潰瘍,進而引起腹瀉、便血等問題。現階段,豬球蟲病屬于較為嚴重的寄生蟲病,該病多見于仔豬,可引起仔豬嚴重的消化道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腹瀉。
2.1.1 加強喂料管理,注意均衡營養
母豬妊娠期,用全價飼料,注意營養均衡,避免營養缺失,確保腹中胎兒正常生長。母豬配種前2周,飼料中適量加低分子脂肪酸,有利于提升母乳中免疫球蛋白、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以增強仔豬抗病原體水平,預防腹瀉類疾病的發生。
仔豬出生后,及時吃初乳,以獲得被動保護能力。仔豬斷奶前后,適量加維生素、有機酸、微量元素、延胡索酸等等,以彌補仔豬體內內源性消化酶不足,提升仔豬胃蛋白酶活性,促進機體營養物質吸收。同時,注意適時補鐵、硒、維生素E等等,以預防和降低仔豬腹瀉。
2.1.2 控制蛋白含量,減輕日糧抗原反應
仔豬7日齡左右,飼用全價顆粒料。斷奶前,每頭至少用600g,健全斷奶前仔豬腸胃系統,適應斷奶后采食習慣,降低對飼料粗蛋白的耐受性,減輕日糧抗原反應。保證豬體必需氨基酸的基礎上,控制蛋白質的添加用量,降低粗蛋白19%以下,減少因腸蛋白質消化不良而造成的腐敗性腹瀉。
2.1.3 加強飼喂管理,降低應激刺激
豬體尤其仔豬,對外應激刺激的適應性差,極易造成消化系統紊亂造成機體腹瀉。由此,應注意加強管理,改善養殖條件,降低各種應激刺激。控制好舍內溫濕度,避免溫度忽高忽低。注意舍內清潔衛生,嚴格消毒管理,營造清潔、衛生、干燥的養殖環境。逐漸斷奶,逐漸更換飼料,避免這些應激造成的腹瀉反應。
2.2.1 病毒性腹瀉
當前治療病毒性腹瀉,臨床缺乏特效藥。治療的措施,對癥給藥,口服補液鹽,緩解脫水癥。注射用磺胺類抗菌素、抗生素等,以防繼發性感染。用碳酸氫鈉、葡萄糖鹽水,靜脈注射,治療酸中毒。同時,補充大量的清潔飲水,加強護理,以起到預想的治療效果。
日常預防,做好場內清潔衛生,規范場內消毒管理,注意仔豬的保暖防寒,增強母豬的抗病體質。在此基礎上,規范接種防疫。母豬懷孕前2周,仔豬出生后1周,注射輪狀病毒疫苗,提高母豬初乳抗體水平。沒有疫苗的地區,仔豬出生后1周,感染仔豬以形成主動免疫效力。
2.2.2 細菌性腹瀉
防治自飼喂管理、接種疫苗、藥物治療三方面安排,加強飼喂管理,應堅持自繁自養、嚴格引種、做好產前后護理。仔豬注意保暖,注意飲水、喂料衛生,消除各類應激刺激。
接種防疫疫苗,仔豬副傷寒用活苗,首免30~40日齡,二免70日齡。仔豬黃白痢,用大腸桿菌雙價基因工程苗,母豬產前2-3周,首免。病情嚴重豬場,仔豬出生后1~2d、12~20d,分別接種1次。仔豬紅痢,有條件的用仔豬紅痢氫氧化鋁菌苗,初產母豬產前4周、2周,分別接種1次。經產母豬,產前2周,接種1次。
一般性腹瀉的治療,可用廣譜抗生素、腸毒金針、干擾素每次5ml、地塞米松每次3ml,組合治療,效果不錯。如果糞中帶血,可用治菌磺,每次5ml;干擾素,每次5ml;地塞米松,每次3毫升,肌肉注射。配用苦參注射液,效果更好些。
2.2.3 寄生蟲性腹瀉
寄生蟲病感染而誘發的腹瀉,應注意對癥驅蟲療法。
建議用阿苯達唑,該驅蟲藥屬廣譜高效藥,毒副作用小,而且就臨床用藥來看有效驅凈率達100%。具體用量,20mg/kg,1次灌服。用藥后3d,病豬用小蘇打片,每頭豬5~20g。用藥后5d,飼料中加干酵母,每頭豬20~30g。用藥后2周,皮膚逐漸由黃泛紅,結膜轉為淡紅色,糞便干濕較好,食欲恢復正常。病豬治療的同時,注意全群投喂阿苯達唑片,用于全群預控此病效果較好。或者,嘗試用中藥劑治療,炒杏仁,2g/次;雷丸,12g/次;雄黃,15g/次;君子肉,21g/次;檳榔,24g/次;生二丑,30g/次,上述研磨成粉,兌水沖服,每天1次,用于治療寄生蟲病性腹瀉效果不錯。
預防措施,春秋季做好預防性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