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燕
(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蘭州 730200)
生豬養殖是我國畜牧業的重點發展領域,但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養殖過程中生豬可能出現疫病,帶來一定損害。基于此,對豬疫病發生特點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對于豬疫病發生特點,首先是傳播速度快,一般都是爆發性經過,特別是農村地區,因為飼養管理不規范,一旦出現疫病很難快速控制,會迅速擴散,危害大范圍的養殖場。二是混合感染病例多,從當前流行情況來看,單一感染的病例逐漸減少,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病例增加,給診療工作帶來一定難度。三是新疫病不斷出現,豬疫病本身就比較多,而近年來還一直出現新的疫病,比如非洲豬瘟,帶來很大影響。四是診斷有一定難度,主要是因為豬疫病多是混合感染,病原較多,臨床表現比較復雜,所以對于非典型病例的診斷很困難,特別是對基層獸醫,本身技術水平有限,更難以進行疫病診斷。
養殖場要定期進行徹底消毒,對于用到的器具、豬舍、養殖人員,都進行仔細消毒,最好每天環境消毒一次,器具每次使用前消毒,養殖動物每周消毒一次,消除寄生蟲等的影響。在消毒之前,消毒人員也要注意做好個人的衛生管理,保證個人衛生情況良好。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冬季寒冷天氣會導致豬舍的溫度較低,同時如果豬舍通風不良會加劇舍內環境的潮濕程度,然后容易造成豬瘟等疫病,不利于豬的安全生長。所以為了防止冬季出現這種情況,需要在冬季來臨前做好一系列的防護消毒措施,如及時對場內的豬進行疫苗接種,做好場內豬分類圈養工作。飼養人員還要注意每天打掃養殖場所衛生,清理干凈排泄物等,避免豬糞便、吃剩的飼料飲水等的積壓,要及時進行處理。有條件的養豬場可以自己建設無害化處理措施,對病死豬、飼料、飲水、排泄物和廢棄物等進行無害化處理;沒有條件的養殖場需要積極與其他相關單位合作,將廢棄污染物統一集中運輸到專門的無害化處理場所,進行無害化處理。
在豬養殖過程中,有一些疫病是經常出現的,所以要注意進行防疫。比如母豬經常出現的疫病就是母豬繁殖和呼吸道綜合征,其傳播途徑較多,對仔豬的傳染性更強。對于該病防治措施主要是注射疫苗,種豬一般接種滅活苗;后備母豬在配種前進行2次免疫,仔豬在母源抗體消失前進行免疫;如果豬場位于疫區,需要在飼料和飲水中增加藥物,比如支原凈、土霉素、SMZ、阿莫西林等。還可以通過加強飼養管理的措施,調整日糧結構,礦物質(Fe、Ca、Zn、Se、Mn等)提高5~10%,維生素含量提高5~10%,其中VE提高100%,生物素提高50%,平衡好賴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蘇氨酸等,都能有效提高豬群的抗病力。
另外還有非洲豬瘟,是近年來反復出現的疫病,對于該病的處理,如果檢測判斷為陽性,需要直接進行無害化處理,將整個養豬場進行封閉管理,任何病豬接觸過的物品都要直接焚燒處理;及時封鎖豬舍,對病豬經過的場所、用過的器具、飲水等進行嚴格消毒,使用生石灰,同時將病豬進行撲殺處理,并給予養殖戶一定的補貼;對病豬的胴體、內臟等進行高溫處理等,禁止流入市場。
養豬場需要準備先進的硬件設施,為疫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環境支持。先對已有的硬件設施設備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然后對這些硬件設施進行全面檢驗,查看是否符合養殖需求。比如是否有專門的豬飼養場所、活動場所、受精配種場所等。首先,養豬場需要檢驗豬舍的設備設施是否健全和老化,對于出現故障的設備加強維修工作,還需要定時對豬舍進行詳細的檢查,排除安全隱患。其次,加強場內的污水排放工作,定期進行排水系統檢查,并實行糞污分離,避免相互污染。最后,加強對場內電路的檢查工作,確保溫度的保持以及電路的正常運行,尤其是夏季和冬季,要做好環境溫度的控制。
養殖場要注意對豬進行疫苗接種,針對經常發生的疫病,選擇有效的疫苗,按照規定的時間和方法進行接種。疫苗接種工作需要按照生豬的日齡進行合理安排,選擇效果最佳、毒副作用最少的疫苗種類,按規定進行接種。養殖場還要定期安排養殖戶進行豬抗體檢測工作,統計監測結果,進行分析,掌握每一養殖批次的免疫效果,盡量實現100%免疫。尤其是在出現重大疫情之后,比如非洲豬瘟,更要畜牧部門與養殖場相配合,進行強制性抗體監測,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檢查,否則需要按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因為豬肉市場的發展,養豬規模逐漸擴大,也帶來更多的豬疫病發生。對比當前豬疫病流行現狀,表現出傳播速度加快、緩和感染病例增加、新疫病不斷出現等特點,需要建立科學防控措施,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做好飼養管理和防控工作。
豬疫病的發生表現出不一樣的特點,養殖場需要做好充分的防控準備,有效防控可能的疫病,尤其是近年來頻繁出現的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