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典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農業農村局,福建漳州 363300)
現代人的生活中需要大量的豬肉制品,規模化飼養豬只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肉材,在飼養豬只的過程中,飼養密度極高,如果飼養管理不合理,豬只的健康狀況持續下降,有可能影響到豬的正常生理反應,如果部分豬只已經不健康,那么在規模養豬場內,將有可能會引發疫情聯動反應,必須高度重視,而且采取必要措施。
豬瘟病是由豬瘟病毒所引發的致死性疾病,臨床的豬瘟可分為急性、慢性、亞健康和非典型性等。最常見的豬瘟是非典型性豬瘟,當豬群感染豬瘟疾病之后,會使得母豬的繁殖遭遇障礙,大量豬只幼崽會出現免疫功能低下或致命的癥狀,豬瘟在一個養殖場內爆發之后,很有可能會使得整個養豬場的其他豬只都受到極大的影響。
豬的繁殖與呼吸綜合癥是指豬只的呼吸系統由病毒引發系統疾病,其癥狀往往表現為胸悶壓抑、嘔吐等,其發病率較大,由于群豬聚集在一起,呼吸時距離較近疾病助長了病毒的傳播,導致豬的繁殖與呼吸綜合癥擴散度和死亡率都非常高。這種疾病將會導致豬繁殖發生障礙,對新生的豬仔呼吸也產生極大的限制作用,群體發病、群體擴散,養豬場則有可能因此而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
豬尾狂犬病是由其病毒引發的,該疾病將導致母豬流產或新生豬崽直接死亡,病癥發病劇烈、影響極大,且容易造成養豬場內的恐慌,對于豬群的健康會帶來極大的威脅。
養豬場內的豬由于是聚集養殖,密集性較大,如果豬群感染了鏈球菌,臨床上將表現為關節炎、腦膜炎、敗血癥等癥狀,豬鏈球病穩定的抗原結構非常復雜,因此,目前臨床上尚無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治療難度較大。
促進規模養豬場的全面發展才能保障養殖戶的基本經濟利益,在規模養豬場的常見疫病防控過程中加強防控技術,需要結合所養豬群的生理特征,科學規劃規模養豬場,保持養豬場的周圍環境、水源衛生能夠適應養豬場的實際需求,需要結合國家衛生部門制定的動物衛生防疫條件要求,保證生活環境干燥、豬只清潔衛生、安裝清潔水源體系和污水排放系統,以便于對養殖場內豬只的排泄物、病死豬只等進行無害化處理。為了降低混合養殖所可能帶來的風險,需要將員工工作區和豬群養殖區進行隔離,做好防蟲、滅鼠等防護措施,有比較完善的凈化處理系統,確保養豬場內的用水安全衛生,在選址之后要對于廠區內進行規劃和布局,員工專門的消毒室應作為重要的布局內容。
規模化養殖與傳統的養殖模式不同,需要有飼養人員在明確的職責分工引導之下,遵從衛生防疫計劃、加強日常組織管理。考慮到規模化養殖豬與豬之間的距離很緊湊,規模養豬場的獸醫衛生防疫技術應及時普及,在衛生防疫階段性計劃的引導之下,加強管理工作、定期對豬舍進行風險排查。針對飼養場所的風險排查主要針對常見的主治疾病,可以利用電子化的檔案記錄方式,為每一只生豬建立完善的電子健康診療檔案,對整個豬群的飲、水飼料、注射和豬群糞便清理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記錄,針對期間所發生的問題及時加以糾正。種豬需要定期引種疫苗,為了避免病菌入侵,應加強日常的消毒和防疫處理,定期對于注射進行消毒,并提升飼養人員的執行力和專業能力。目前大型養豬場必須定期開設注射衛生清理和監督工作,隨時做好滅蟲、滅鼠工作,防止已經發生疾病的生豬與其他豬群產生交叉感染。飼養人員需做到權責明確、合理分工,從而能使得豬只每日有人照料,即使存在疾病隱患,也不會交叉感染。
豬的習性一般是比較溫和的,每天的飲食規律且食量驚人,如果發生養豬場內的疫情,應對疫情發病區域進行封鎖,按照程序向國家防疫部門逐級匯報。平時做好養豬場內疫情日常監測及防控工作,如果發生病豬、死豬的現象,應及時啟動緊急疫情防控及處理程序。如果養豬場內已經有了豬類疾病,就必須對因疫情死亡的豬或分娩死胎的豬做好深埋及焚燒處理,避免其糞便或其他生物組織對于周圍環境的衛生狀況產生污染。規模化的養豬場內,患病豬只死后可能對周圍環境產生污染,因此,要做好全面的養豬場消毒和清理工作。為全面提升養殖場內工作人員免疫接種技術的操作水平,既要做好養豬場防疫流程的優化設置,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促使豬群疫病的防控能力提升,并在遇到疫情傳播時能快速應對、有條不紊。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生活食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規模化的養殖不斷推廣實施,大量豬群集中在一起,有可能會引發疾病或交叉感染。在切實提升養豬場疫情防控能力的同時,不斷優化規模養豬場獸醫衛生防疫技術,有助于防范和控制各類疫病的發生、推動現代養豬場的綜合水平上一個新臺階。并聘請專業的獸醫技術研究人員,加強對于養殖場內工作人員的培訓、優化防疫流程,做好養殖場綜合疫情防控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