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俊
(重慶市彭水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 409600)
在彭水縣的土雞養殖過程中,雖然出現了一些大批量的養殖戶,但是養殖數量的增多難免會造成各種病害的侵襲,導致土雞在生長期間出現各種各樣的啄癖問題,本文結合彭水縣目前結合各種土雞啄癖的嗜好不同,介紹了相關土雞啄癖的種類,具體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六類。
主要表現為經常啄食肛門,造成土雞肛門受傷甚至出血,并且嚴重的情況下土雞體內的直腸也被啄食,導致肛門區域形成一個空洞,一般在蛋雞或者幼齡雞中比較容易發生[1]。
具體表現為對體表進行啄食,一般其啄食的都是具有床上護著已經死亡的肌肉形式,最終導致土雞本體只剩下骨架和羽毛,一般在各個齡段的土雞中都可以發生。
具體表現為土雞之間互相啄食對方的羽毛、自己身上的羽毛或者已經掉落的羽毛,導致整個雞群的羽毛都表現為不夠整齊或者全身沒有羽毛的情況出現,這種癥狀主要是缺少某些必須的營養成分時或者在土雞換羽毛時發生情況較多。
具體表現為土雞之間經常啄食對方的腳趾或者自己的腳趾,導致腳趾出血,行走困難,一般在雛雞或者發生過這種癥狀的土雞中比較常見。
具體表現為成年雞經常出現啄食產蛋箱內部或者地上的產蛋,并且有些情況中母雞在產蛋之后經常啄食自己的產蛋。
具體表現為土雞經常在啄食一些正常情況下不采食或者少采食的異物等,如石灰、墊料或者水泥等。
彭水縣很多土雞養殖戶在土雞剛脫溫或沒脫溫就停用全價配合飼料而采用玉米等谷物作為自配料,飼料中缺乏蛋白質或某些必需氨基酸,特別是含硫氨基酸;鈣、磷含量不足或比例失調;有的飼料中缺乏食鹽或其他礦物質微量元素;缺少某些維生素;飲水不足;有的飼料投喂不足,雞無飽腹感都容易引起雞啄癖。
彭水縣土雞養殖的雞舍大多數是利用老舊民房改造而成,雞舍內環境不適宜。如天氣炎熱,環境溫度過高,雞體內熱量散失受阻,而使雞煩躁不安;舍內空氣高度干燥,相對濕度嚴重不足時易誘發啄癖;雞舍內通風不良,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過多;地面潮濕,通風不良,光照管理紊亂,光線時強時弱;雞群飼養密度過大;經常受到外界噪聲干擾等都極易引起雞啄癖。
彭水縣土雞養殖戶在選擇飼養土雞品種的時候都喜歡選擇個體不是很大、野性較強好斗的土雞飼養,而在飼養過程中常常有養殖戶將不同品種、不同日齡、不同強弱的雞、公母雞混群飼養;料槽、水槽不夠,引起雞采食時爭斗;飼養人員也沒固定,動作粗暴;突然變更飼料;飼喂不定時、不定量;撿蛋不及時,特別是沒有及時清除破蛋。
雞有體外寄生蟲病,如雞虱、蜱、螨等;體表皮膚有創傷、出血、炎癥;母雞脫肛;雞患大腸桿菌、白痢等都可誘發啄癖產生。
飼料要多樣化,搭配要合理。最好根據雞的年齡和生理特點,給予全價日糧,保證充足的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和色氨酸)、礦物質、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和煙酸)的供給。
雞舍內要保持溫度、濕度適宜,通風良好,光線不能太強。做好清潔衛生工作,保持地面干燥。環境要穩定,盡量減少噪聲干擾,防止雞群受到驚嚇。飼養密度不能過大,不同品種、不同日齡、不同強弱的雞要分群飼養。更換飼料要逐步進行,最好有3~5d的過渡時間。喂食要定時定量,并充分供給飲水,定時撿蛋[2]。
在雞舍或運動場內設置沙浴池,懸掛青綠飼料或投喂一些當季瓜果,借以增加雞群的活動時間,減少相互啄食的機會。
在飼料中增加1.5~2.0%的食鹽,連續喂3~5d,啄癖可逐漸減輕及至消失。但不能長時期飼喂,以防食鹽中毒。
食羽癖多由于飼糧中硫酸鈣不足所致,可在飼糧中加入生石膏粉,每只雞每天1~3克,療效很好。
患有嚴重啄癖的雞群,其雞舍內光線要遮暗,使雞能看到食物和飲水即可,必要時可采用紅光燈照明。
對于啄癖較為嚴重的雞群可采用佩戴雞眼鏡的方法有效防止雞群再發生啄癖。
對雛雞或成年雞進行斷喙,可有效地防止啄癖的發生。
被啄傷的雞要立即挑出,并對傷處用2%龍膽紫溶液涂擦后隔離飼養。對患有啄癖的雞要單獨飼養,嚴重者應予淘汰,以免擴大危害。由寄生蟲、外傷、脫肛引起的相互啄食,應將病雞隔離治療。
綜上所述,對于上述所研究的彭水縣土雞啄癖的種類、發病原因,本文提出一些有效的解決和防治措施,并且在此期間需要注意的是,結合土雞啄癖發生的問題,需要首先加強飼料的管理,并且合理的控制時間與光照強度,及時準備充足的產蛋箱等,結合科學喂養和養護,來保證土雞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