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斌
(廣西南寧市馬山縣白山鎮農業和林業站,廣西南寧 530600)
生豬的高熱性疾病的傳播速度很快,流行范圍廣泛、死亡率高、治愈率很低,給養殖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生豬高熱性疾病屬于多種病原混合感染,生豬高熱性疾病的主要傳染源為病豬和帶菌豬。該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一旦發生將造成生豬批量的死亡。所以必須高度重視生豬高熱性疾病,一經發現疑似高熱疾病癥狀,必須及時進行隔離并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生豬一旦感染高熱性疾病會出現體溫迅速上升至40攝氏度以上,另外還會出現精神狀態萎靡不振、經常喜歡臥倒、嗜睡、嘔吐、食欲下降,伴隨著皮膚發紅,肚子下面和四條腿的末梢皮膚呈現紫紅色斑;大部分病豬的眼睛部位的分泌物會增多,會有明顯的淚斑以及眼瞼部水腫等;還有的病豬會出現流鼻涕和打噴嚏伴隨著便秘、嘔吐和腹瀉等癥狀;對患有高熱的病豬進行解剖時會發現病豬全身的淋巴結的邊緣處出現網狀的出血,病豬的肺部有水腫的現象,肺部表面還會出現大小不一樣的出血點,脾臟部位的病變較為明顯,也是呈現出紅色。還有的病豬會出現尿液的顏色加深,腹腔內出現黃色的積液。
高熱性疾病情況復雜,導致此疾病的原因也很多,如飼養的管理不妥當,營養不足、保健工作不到位等都會降低豬群的抵抗力,從而患有高熱疾病的風險。豬場飼養密度大加上通風能力較低,豬群之間容易發生應激而引起的抵抗病毒的能力下降,再加上夏天和秋天比較炎熱導致飼料中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發生氧化;濫用抗病毒之類的藥物導致豬體中毒,從而降低自身的體制,增加了易感染的可能性;在生豬發生高熱性疾病期間,其治療的療程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在治療時要及時把握住生豬高熱性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期,在治療的關鍵時期要合理的用藥,在生豬病情康復后不能立即停止用藥,要在病情完全穩定后才能停藥。
在養殖過程中,大部分的生豬注射了抗生素,但是并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甚至還會出現生豬死亡的現象。注射的抗生素并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反而還會出現不良的反應,從而加快了生豬的死亡。許多養殖戶在發現生豬出現高熱性疾病時通常會對其注射退燒藥,高熱性疾病的癥狀是發熱,在治療的過程中往往會使用大量的安乃近以及氨基比林等藥物,這種藥物的副作用很大且治療的效果也不好,在用藥一段時間后會有退燒康復的假象,一旦停止用藥發熱的現象會再次出現,盲目的使用退燒藥不但不會有效的控制病情,反而會產生不良的反應,甚至還會加快生豬的死亡速度。生豬高熱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的,濫用退燒藥得不到良好的控制。發生高熱性疾病時可以用中成藥來控制病情的蔓延,也能夠使生豬的疾病得到控制,但是使用劑量不宜過多,要合理控制用量。
(1)養殖人員要選擇合適的豬苗進行養殖,同時也是給養殖廠區帶來安全的關鍵。養殖人員要對引進的小豬了解其豬場的詳細情況,在選擇合適的小豬后要對其及時進行相關的疫苗的藥物的預防。要隔離飼養一段時間后進行觀察,待確定小豬健康時才可以將其與豬群一同進行養殖。
(2)做好環境衛生的防疫工作是生豬養殖的關鍵環節,增強豬場的衛生防疫,在生豬的養殖過程中應確保生豬的飲食安全,并且加強重視豬舍的清潔工作和環境的通風管理,要保障豬舍擁有充足的陽光,同時要對生豬的養殖環境進行及時的消毒處理,并定期做好對豬舍的消毒工作,生豬高熱性疾病的高發期在夏天,主要是由于夏天氣溫較高并且蚊蟲較多,因此在養殖中要做好驅趕蚊蟲的工作和防暑降溫的工作,從而有效的防控高熱性疾病的發生。加強對豬舍的衛生防疫工作有利于養殖業的穩定發展。
(3)在豬場的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現有豬患有高熱性疾病的出現,應及時地進行隔離工作,并且找到有相關專業的獸醫進行診治,不能盲目的進行用藥,要根據高熱病情找到具體的發病源,并且根據高熱病情的發展特點使用適量的抗生素,對于癥狀較輕的病豬可以在飼料或者飲用的水中使用一些可溶性的抗生素,以此來增強生豬的免疫力。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來控制高熱疾病病情的蔓延,除此之外生豬的飼養也是很重要的,在飼養中要保障飼料的安全性并且要喂養一些營養豐富的飼料,能夠有效提高生豬的免疫力,現如今在部分農村的養殖戶會用剩菜剩飯喂養生豬,但是如果剩菜剩飯沒有經過安全的處理是會很容易滋生大量的細菌,從而引發各種病情,在喂養的工程中一定要對喂養的飼料進行嚴格的檢測工作,從而有效的控制疫情的發生。
生豬最常見的高熱性疾病具有非常強烈的傳染性且傳播速度也很快,所以養殖戶要加強重視生豬高熱性疾病的治療與防控工作,高熱性疾病的治療工作和使用正確的治療方法是非常關鍵的,同時也要抓住治療高熱性疾病的關鍵時期,并且做好高熱性疾病的防范措施,才能使養殖業健康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