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彬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山東費縣 273400)
雞腎臟綜合征是指一種由于尿酸合成異常增加,或排泄受阻,導致的雞血液尿酸濃度增加問題,所引發的高尿酸血癥,其會對雞的腎臟造成持續的損傷,使其出現腎腫大、尿酸鹽沉積等情況,影響其成活率,因此,養殖戶應深入分析該病的病因和診治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診治效果,優化養殖工作水平。
自從工業化養雞模式興起以來,在抗生素,以及程序化的養殖體系下,只需38d,肉食雞即可從39g成長到2.35kg,使肉食雞成為了全球第一種被有規律喂食抗生素的養殖類食源動物。而這種高產的背后,是巨大的抗生素使用量,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用于喂養雞的抗生素可以達到6.3萬t。但雞在食用抗生素之后,其腎小球濾過功能很容易出現損壞,導致大量尿酸在其體內沉積,形成雞的腎臟綜合征。現階段,僅在國內,就有20~35%的雞腎臟綜合征是由抗生素濫用引起的,嚴重影響了雞養殖業的良性發展。
在養殖實踐中,人們發現有30~50%的雞腎臟綜合征是由其他傳染性疾病所引發的,如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病等,這些傳染病會直接阻礙雞的尿酸排泄,使腎臟綜合征以臨床病的形式出現,加速養殖雞的死亡,同時,由于傳染性疾病的規模通常較大,所以很容易導致雞腎臟綜合征大范圍蔓延,這不僅會為疾病的診治增添難度,而且也會為養殖戶帶來大量的經濟損失。
從雞腎臟綜合征的病因角度上來說,養殖用飼料的營養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其中的鈣磷含量過高,所導致的飼料內電解質與礦物質比例失衡。但在實際養殖中,養殖戶為了提高雞肉的質量,通常會增加蛋白質在飼料中的用量,加劇營養失衡問題,為雞的腎臟增添負擔,最終逐步引發腎臟綜合征,同時,養殖條件過于擁擠,使雞出現脫水癥狀,也會使飼料營養失衡問題迅速加重,提高其引發的雞腎臟綜合征數量。
在診治工作中,如果前期存在抗生素濫用情況,養殖戶應先立即停止喂食抗生素,并采用中藥診療的方式,來強化雞的腎臟功能,以緩解腎臟綜合征病癥,進而逐步達到治愈效果。在此過程中,養殖戶可以采用一些具有補腎壯陽、補血益氣的藥物,并結合泄腎濁的中藥,來緩解益氣、補腎中藥的粘膩藥性,增強腎臟活力,修復腎小球濾過功能,以實現對雞腎臟綜合征的診治。此外,由于中藥診治模式,在多種禽類疾病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中獸藥逐漸興起。該類型中藥成分以中藥提取物為主,相較于熬制類的中藥,具有更高的診治效率,且副作用少、殘留低、不存在耐藥性,養殖戶將其直接添加到雞的飼料中,即可有效治療腎臟綜合征,操作簡單,有助于雞養殖工作水平的發展。
若雞的腎臟綜合征是由其他傳染性疾病引起的,由于該疾病以傳染病的臨床病癥形式出現,因此,養殖戶只需針對該傳染疾病,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措施,即可實現對腎臟綜合征的診治,例如:在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引發的腎臟綜合征診療中,養殖戶需采用巴韋林進行拌料,并在水中加入黃芪多糖,連續用藥3~5天,同時,還要適當降低飼料中的蛋白含量水平,增加30%的玉米粉,以治療雞腎臟綜合征。但如果是傳染性法氏囊病引起的腎臟綜合征,那么養殖戶就需為雞注射卵黃抗體。在此過程中,還要注意,注射一次僅能維持15~20天,且該病可能會反復發作,因此養殖戶需要進行多次注射,才能使雞徹底痊愈,同時,養殖者應選擇雞的胸部肌肉或頸皮下部位進行注射,并做好消毒措施,勤換針頭,以保證腎臟綜合征的治愈效果。
針對飼料營養不均衡引起的雞腎臟綜合征,碳酸鈉藥物治療法,是從人醫理論中延伸出來的。在此過程中,由于雞人體內尿酸是以Na-Ca-的形式排出的,而從化學反應原理上來看,酸性環境能夠提高Na-Ca-的溶解度,因此,給患病雞喂食碳酸氫鈉藥物,能夠提高其體內尿酸的溶解度,弱化尿酸的排出難度,以達到診治的效果。但現階段,該藥物診治方法,僅對飼料營養不均衡引發的腎臟腫脹類的雞腎臟綜合征具備顯著療效,而難以化解腎小管中毒,所以,在實際應用中,養殖戶還要結合雞腎臟綜合征的具體表型、特征,來應用碳酸氫鈉藥物診治法,以強化該診治方法的效果。此外,在應用該方法時,還可以結合口服補鹽治療,來深入緩解電解質與礦物質比例失衡造成的雞腎臟綜合征病癥,以及脫水問題,減少雞腎臟綜合征對養殖效益的影響。
綜上所述,根據雞腎臟綜合征的病因,采取診治措施,能夠提升診治工作水平。在雞腎臟綜合征的處理中,基于病因制定診治方案可以及時緩解抗生素濫用問題、增強綜合征診治的準確性、減輕雞腎臟腫脹類病癥,從而提高診治工作的成功率,避免雞腎臟綜合征影響養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