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道深 黃緒曉
(1.廣西梧州市藤縣同心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梧州 543305;2.廣西梧州市藤縣嶺景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梧州 543309)
養鵝產業的規模化發展,豐富了畜禽養殖的多樣性,在幫助老百姓逐漸鼓起腰包的同時,也導致各類傳染性疾病的高發。鵝副黏病毒病屬其中一例,但是,臨診與鵝流感有極大相似性,誤診率高而影響康復效果。為確保診治效果,當前做好臨床鑒別,采取恰到好處的防治措施,是健康養殖科學防病的關鍵。
2.1.1 鵝副黏病毒病
流行病例調查,此病各季均有流行。而且,不同品系、不同日齡階段的鵝只,都有感染此病的可能。流行病例中,最小可見5日齡雛鵝,最大可見成年種鵝。而且,日齡越小,發病癥狀越明顯,致死率越高。當前,此病發病率在30~90%之間,而致死率達20~80%。此病傳染源為病鵝,致病病毒經唾液、鼻液、糞便、飛沫等污染飼料、飲水,間接傳染給易感鵝群。當前,主要傳播路徑為消化道、呼吸道[1]。
2.1.2 鵝流感
此病同副黏病毒病一樣,四季均有感染病例報道。但是,冬春季節為流行多發季。除鵝群外,野禽、鳥類、鴨等等,均有感染此病的報道。當前,致病病毒以H5N1多見,該毒株對不同品系、日齡的雛鵝均有致病性。但是,日齡越小,易感性越大。雛鵝感染,發病率90~100%,致死率90%以上。日齡稍大些,發病率能降到80%,致死率60%左右。此病的傳播流行,為健康鵝群與病鵝接觸感染所致。病鵝自口鼻、眼分泌病毒,污染飼料、飲水、舍內用具等等,可形成間接傳播態勢。此外,車輛、昆蟲、帶毒鳥類等等,均有機械傳播此病的可能。此病的傳播路徑,多經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2.2.1 鵝副黏病毒病
致病病原體為鵝黏病毒,屬副鵝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屬的一種病菌,致病菌多寄生病鵝肝臟、脾臟、腸管等臟器,內有囊膜包裹,外形態不一、聚集多量凸起結構。實驗室條件下,病毒可凝集雞紅細胞,而誘發急性死亡。
2.2.2 鵝流行性感冒
致病病原體為敗血志賀氏桿菌,由此菌感染而誘發的敗血性、滲出性、傳染性疾病。病原體革蘭氏顯陰,對鵝有較強致病性。但是,對雞、鴨致病性不強。此菌抵抗力不強,高溫75℃可驅殺。一般消毒藥劑,可將其驅殺。近些年,此病呈高發態勢。與病毒突變,外環境變化、養殖管理不善、雛鵝受寒感染有關。
2.3.1 鵝副黏病毒病
潛伏期短,3~5d不等。雛鵝感染,時間短,2~3d。此病流行癥狀,初期精神萎靡,食欲廢絕,行走不便,飲欲重而嗜睡。流行病期間,有黃綠或灰白蛋清排泄物分泌。
發病中期,病雛排泄物,泛紅、泛綠,間雜有大量氣泡。
隨病程加重,病雛行走不便,呼吸困難,咳嗽、氣喘。
發病后期,伴發典型神經癥——仰頭、轉圈、機體不受控制,雙腿麻痹,站立不動。最后,抽搐致死。
此病發現及時,可治愈,但是后期常發育不良。
就致死率,隨日齡增加,略有降低。
一般情況下,雛鵝感染,治愈率不高。就發病到死亡,不超過3d。
青年鵝、成年鵝感染,治愈率高。發病時間長,一般也不會超過3周。
2.3.2 鵝流行性感冒
比較而言,雛鵝感染流感病毒幾率更高,尤其1~2月齡為感染高發期。
此病流行初期,往往群體中少數發病。但是,2~3d后,會迅速傳播擴散。
流行初期癥狀,精神萎靡,食欲廢絕,離群掉隊,呼吸急促,排泄黃綠色稀糞。
流行中期,發病癥狀更明顯。同時,會伴發干腳、脫水、頸腫脹、眼瞼充血都等癥狀。
較雛鵝而言,青年鵝或成鵝感染流感病毒要低很多。而且,對鵝體造成的傷害要小。
典型癥狀:長勢遲緩,精神萎靡,嚴重嗜睡,明顯水腫。
就成年鵝而言,感染時間越長,治愈率越低。此外,受流感病毒影響,種鵝的產蛋率、受精率等等,都會急劇下降。同時,畸形蛋的數量也會增加[2]。
2.4.1 鵝副黏病毒病
剖檢副黏病毒病致死病鵝,明顯可見病死鵝皮膚、肌肉黏連,剖離極為困難。同時,病變部肌肉、皮膚,呈明顯的蒼白灰色。解剖病變臟器,心臟、腎臟、肝臟等表面,可見大小不等的出血點。肌胃、腺胃等臟器,有明顯充血、滲血癥狀。解剖腸內組織,粘膜上皮細胞脫落壞死。而且,內含大量滲出纖維,包裹腸內容物,而堵塞腸道。由此,解剖腸腔,可見腸道膨大,內粘膜多見大量黃色、灰白色纖維素結痂。剖檢腸腔,剝離結痂,可見出血性潰瘍。
2.4.2 鵝流感
流感病例病變病理,剖檢特征性病變很明顯。
典型病理變化,可見全身性出血癥狀。
病死鵝鼻粘膜、眼結膜等處,出現大量組織滲血、充血癥狀。病死鵝眼角膜、鼻腔內,可見大量紅色血樣分泌物。此外,其他的呼吸道組織,像是:喉管、氣管等處,均可見不同程度出血。
呼吸系統外其他臟器的病理變化,臟器、心肌等,表面散布大小不一的壞死斑點。而且,充血腫大。胰腺泛白,呈斑點性出血。腸系內粘膜,有斑點性出血。嚴重時,出血性潰瘍。
除了周體明顯的出血癥狀外,病鵝的頭部、下頜等面,有肉眼可見的腫大病理變化。
就上述流行病學、剖檢病理、發病癥狀等分析來看,兩種病癥有著極高相似性。
由此,最終確診,還需要根據實驗室鑒別而定,以確保臨床診斷的準確性。
一般實驗室診斷 首先使用血清檢查:鵝副黏病毒可以對雞血紅細胞產生凝集作用,但是鵝副黏病毒的血凝性能會被特異抗血清抑制,而不會被禽流感血清抑制。而鵝流感的血凝性抑制恰好與鵝副黏病毒病相反,會被禽流感血清抑制,但是不會被鵝副黏病毒血清抑制。因此,進行血清鑒別可以正確有效區別鵝副黏病毒以及鵝流感病毒,并且血清學鑒別操作簡單、時間迅速,可以最大程度上及時確診病原體,然后根據病癥施加準確的有效地合理 的治療手段和措施。但是,如果是已經接受 免疫接種的鵝感染這兩種病癥,血清鑒別的 準確性有待商榷。還要進行進一步的病毒分 離鑒別,進行細菌培養,然后根據鏡檢、瓊脂 板菌落以及相關試劑反應實驗等進行準確診斷,避免誤診,浪費最佳治療時機,延誤病情,造成損失[3]。
控好養殖密度,嚴格飼喂管理,注意環境衛生,規范舍內、用具等的消毒。提前藥防,雛鵝4~8周齡,用維生素、抗菌藥物、自制大蒜酊等,拌料喂服。
治療上,無特效藥物。
流行病初期,可用卵黃治療。未發病鵝群,用“鵝副黏病毒疫苗”,緊急接種。具體用量,10~14日齡,肌肉注射,每只用0.3ml。青年鵝,肌肉注射,每只用0.5ml。大鵝,每只用1ml。
注意舍內通風,雛鵝1月齡注意保暖,以降低易感性。
改善舍內衛生,清潔場內地面,嚴格消毒管理。常用消毒藥劑,有氫氧化鈉、過氧乙酸等等,對清滅致病菌效果不錯。
預防接種,可用禽流感油乳劑,以增強抗流感體質。
禽流感卵黃抗體感立克或多價超高免蛋黃抗體,搭配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能增強鵝機體的抵抗力和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修補機體受損傷的免疫細胞和組織,有利于康復,在發病早期用效果較為理想,往往可以控制疫情的發展,減少死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