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吾列·葉林
(新疆富蘊縣吐爾洪鄉農業(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新疆富蘊 836700)
馬頸靜脈炎病最常見病因是頸靜采血、放血或注射時沒按基本無菌操作規程操作或反復多次的針扎刺激而損傷頸靜脈及其周圍組織、導致其發炎。其次頸部手術粗糙不規范,消毒不嚴或忽略手術設備徹底殺菌消毒等、引起周圍組織發炎而波及頸靜脈也會導致頸炎靜脈。注射刺激性藥物(包括氯化鈣、水合氯醛、砷制劑等)漏至頸靜脈外,引起頸靜脈周圍炎而繼發頸靜脈炎。此外,頸部附近組織亂碰撞或刺傷等發炎也可轉移或誘發頸靜脈炎。頸靜脈炎病作為外科病,可用消炎做手術治療,若不及時診治可能導致轉變敗血病,甚至危及病畜生命,因此,需及時診治,可防止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根據馬頸靜脈炎病情波及的范圍與性質,可以分為單純性頸靜脈炎、頸靜脈周圍炎、血栓性頸靜脈炎、化膿性頸靜脈炎等。
單純性頸靜脈炎作為靜脈本身組織的炎癥,主要表現有病畜靜脈管壁增厚,硬固,并帶有有疼痛感,接觸病畜的患部特敏感,壓迫靜脈近心端時,患病靜脈怒張不明顯,一般發炎后5~6d癥狀逐漸消失。一旦頸靜脈全層同時發炎,則形成血栓。
一般多發生在馬頸靜脈溝上1/3與中1/3交界處附近(頸靜脈注射處),初步出現不同程度的急性炎癥現象,病畜馬患部有腫脹,熱痛等臨床癥狀明顯。其后炎癥現象逐漸消失,沿頸靜脈經路出現結節狀條索樣性腫脹,嚴重時充滿頸靜脈溝。壓迫頸靜脈,其遠心端出現擴張。
首先頸靜脈溝出現炎性水腫,頸溝變平,局部溫熱疼痛,頸部皮膚活動性開始降低,血栓形成和炎癥消退后,可觸摸到患病血管呈結節狀肥厚、硬結。栓塞部遠心端血管怒張,患側結膜瘀血,甚至頭頸浮腫,栓塞部近心端血管有空虛的感覺。當側副循環建立后,則這些現象逐漸緩解。
病畜患部視診及觸診時有彌漫性、熱痛性的炎性浮腫(蜂窩織炎癥狀)。但不能觸知發炎的靜脈,病畜精神沉郁或不佳,食欲減退,體溫逐漸升高,口鼻黏膜和眼結膜呈現瘀血,頭活動不自由或難以活動,有明顯的疼痛感,有時可見到不同程度的浮腫其后病畜患部出現一個或多個小膿腫,破潰之后可排出帶有壞死組織碎塊的膿汁。在某些重癥病畜,血栓和血管壁可發生化膿性溶解,而突然發生大量出血,并可危及生命。如果經血液循環發生全身性轉移,可形成敗血癥。
患病馬應立即停止使役,及時制動,并移除安靜、干凈的棚圈或圈舍內,以防止炎癥擴散和血栓碎裂而病情加重。根據不同病因和病程確診屬于哪類頸靜脈炎,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及時進行診治。對于注射刺激性藥物失誤而漏至頸靜脈外時,應立即停止注射,并向局部隆起處注入生理鹽水,也可在隆起下緣作切口,以排出漏出的藥物。如氯化鈣漏出,可局部注射10~20%硫酸鈉20~50ml左右,使之變成無刺激性的硫酸鈣并排除。無菌性或單純血栓性頸靜脈炎,局部可應用溫熱療法,也可采用消炎消腫散、復方醋酸鉛散等外敷治療。頸靜脈周圍蜂窩織炎時,應盡早切開,切口要大,深達受侵害的肌肉,用高滲鹽溶液沖洗或引流,以有效清除壞死組織和滲出液。化膿性頸靜脈炎,行頸靜脈切除術。沿發炎部頸靜脈溝切開皮膚,分離皮下組織,暴露頸靜脈。在預切除段兩側各雙重結扎頸靜脈,最好要來自氣管和食道回流的靜脈管更緊結扎,切除化膿壞死的靜脈管,同切除周圍的壞死組織,傷口作假縫合,全身用青霉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定期檢查傷口,并切除壞死組織,等過一周后,患處周圍肉芽生長情況良好過后,再縫合創口。定期觀察患處,防止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