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媒體融合已經成為傳統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傳媒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也勢必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傳媒行業歷經無聲電影、廣播和電視時代,經歷了多次的變革,在新媒體技術的驅動下又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模式,從而實現技術與管理的全面創新。本文基于傳媒史的視角,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傳媒企業管理模式分析其具體的管理特點。
【關鍵詞】 媒體融合" 傳媒企業" 傳媒史" 管理模式
媒體融合已然成為傳媒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國家對于傳媒行業的發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媒體融合本身就涉及到“技術”“運作模式”“規則”及“產業”等方面的內容。而相比西方我國的傳媒史還比較短,尤其是在融合發展之路上,本文通過梳理西方20世紀以來的西方傳媒史,包括無聲電影時代、廣播時代以及電視時代的融合發展,借此提煉出科學認知媒體融合的過程。其中無聲電影時代誕生于1896年,其生動視覺沖擊給傳統的戲劇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一時成為西方民眾日常娛樂的主流,使得當時很多的戲劇票房縮水,大量的戲劇演出團體遭到遣散。從經營角度而言,媒體融合時期傳媒企業經營管理戰略上所具有的特征在此時已經初具模型。到1928年廣播時代的迎來,又給無聲電影和報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而為了應對這一沖擊,電影行業和報業也針對性的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很多電影業和報業主動引進了廣播技術,在這種思維下形成了“報廣融合”和“電廣融合”的發展形式。而到了1950年隨著電視時代的來臨,憑借著其音頻和視頻結合的優點,很快占據了市場,給廣播業造成巨大沖擊,而為了在電視時代占得一席之地,廣播業同樣進行了變革,主動涉及電視媒體經營。縱觀西方傳媒史,無論是無聲電影時代、廣播時代還是電視時代,都是在經歷不斷的融合發展,借鑒相互的優勢,從而促進自身的創新發展。
一、媒體融合背景下傳媒企業經營管理的特點
縱觀傳媒行業發展歷史,新技術的出現使得傳媒行業在管理模式上也是不斷的進行創新,新舊技術之間相互沖擊和博弈,最終走向融合的發展趨勢。結合西方傳媒史的媒體融合歷程來看,每次的融合都呈現出一些相似的特點,主要呈現為:
(一)內容的跨媒介平移
在媒介的發展史上,每次面對新的媒體的沖擊,傳統媒體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的經營理念,再結合新技術尋求新的發展之路。無論是無聲電影時期很多劇院將新的劇目拍成電影的做法,還是廣播時代報業借助廣播進行新聞播出方式的嘗試,抑或是電視時代廣播節目向電視節目的“平移”,都是傳統傳媒行業利用新技術實現內容產品的轉型和創新。而從媒體融合角度而言,內容的跨媒介遷移一直是傳統傳媒行業面對新媒體沖擊下的普遍選擇,是在新媒體背景下對自身的“再定義”。所以根據傳媒史的經驗而言,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企業的經營管理還是要以自身的內容資源為發展的根本,始終堅持為受眾提供真實的,高效的,創新的信息和節目內容,這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國傳媒行業發展的基礎和根本。
(二)雙維度的并購重組
雙維度的并購重組一方面指的是傳媒同行之間相互的兼并和融合,另一方面指的是跨行業之間的整合,搶占新興的市場,這兩種模式是媒體融合時期的典型特征。前者主要是由于新媒體的沖擊,為了鞏固自身傳統媒體的市場占有率或者是地位從而對其它同類型的企業進行的兼并過程,從而提高自身整體的規模和效益。這點無論是在無聲電影時期,還是到電視時期都體現的非常明顯。而對于跨行業的整合,則是傳媒行業通過戰略投資進行的跨領域并購,從而謀求高階媒體領域內各類資源的把控。根據并購程度的不同,在進行跨行業整合的過程中傳媒行業會選擇局部投資,也可以是整體上的投資,涉及的內容更為廣闊,包含資產投資、項目投資、市場渠道等等內容。總而言之,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的傳媒企業一般都會選擇雙維度的并購重組,既能穩固自己的地位,又能獲取新媒體的發展渠道,從而逐步的掌握新技術。
(三)技術與管理的協同發展
媒體融合,傳統傳媒行業首先受到新技術的沖擊,所以對于傳統媒體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彌補技術上的鴻溝和差距。但是對于傳媒行業的經營管理而言,單只管技術肯定是不夠的,企業技術也并非孤立的活動。一方面技術的革新也需要經營管理模式作為后盾,需要相應的團隊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的運用也要求對傳統的業務板塊進行重組,所以技術與管理之間需要協同發展和創新。從傳媒史來看,有聲電影的誕生固然是得益于新技術的支撐,但是音視頻同步最終的實現同樣與當時美國和日本電影公司內部技術不斷的研發也有著很大的關系。自此很多的傳媒企業在利用其它的新技術以外,也不斷的研發自己的新技術,設立自己的研發機構,將技術與管理協同創新。因此可見,傳統傳媒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是離不開新技術與新的管理模式的,二者缺一不可。
二、現階段傳媒行業經營管理的啟示
(一)加強與數字互聯網技術的融合
移動數字互聯網技術已然成為當前媒體發展的新趨勢,傳統傳媒行業的新媒體融合之路已成必然,根據傳媒歷史經驗來看,其融合可以以內容數字化為基礎,從而逐步的打入互聯網技術內部。數字化時代傳播者和受眾的關系不斷發生著改變,對于信息的需求和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傳媒行業只有搭載數字互聯網技術將書刊、視頻、音頻等內容數字化,呈現多樣化的閱讀和觀看形式,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才能不斷的謀求發展。同時以產品線延伸為主要發展方向,不斷的拓寬投資和發展的方向,實現一次投資,多次產出。值得注意的是如廣播、報刊、電視等傳媒企業在與新媒體融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與新媒體技術合作的切入點,從內容著手,依托多樣化的產品,實現經營管理的創新化,信息內容的多樣化,實現傳媒企業產品服務形體的良性循環。
(二)促進企業內部融資機制的創新
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傳媒企業在開展融資業務的內部體制機制上還不夠健全,這也成為很多傳媒企業兼并和發展的弱點。傳媒企業要調整戰略發展目標,實現企業經營規模和效益的增大,就需要從戰略投資帶動產業布局以及創新業務運作模式兩個方面進行創新。首先在應對新媒體技術的戰略投資布局上要加快文化戰略投資者身份的轉變,積極的從傳統傳媒產業經營者向新興傳媒參與者和發起者轉變,成為互聯網技術的一員,占據互聯網市場發展的主導者。所以傳媒企業應當充分利用文化產業政策的紅利期,積極的開展并購重組,實現內容生產向內容運營的轉化。同時積極的創新傳媒業務投資模式,諸如員工持股制、項目制等等,充分的調動企業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實現人力資源的整合,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三)培養企業全方位的創新型人才
對于傳媒企業而言,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尤其是具備高技術的創新型人才,能夠帶動企業的全面發展。所以傳媒企業應當廣泛的招聘和培養科技人才,為企業的發展不斷的注入新鮮的血液,為互聯網技術的研發和維護提供強有力的人才隊伍保障。另外還需要精心挑選具有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能夠更好地掌握傳媒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向,為企業制定科學的戰略發展目標,促進企業不斷做大做強。最后招聘創新人才的同時也要對現有的人才進行培訓,為職工提供廣闊的成長和發展空間,鼓勵企業職工進行跨行業的學習,為企業培養人才創造新的條件。
三、總結
當前,我國媒體融合已然成為我國傳媒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傳媒企業只有充分的了解媒介融合的發展特點,借助新媒體的優勢,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從而促進自身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美】理查德·布茨、王瀚東譯.受眾成長記:從舞臺到電視[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
[2]王曉紅.我國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J]. 新聞知識,2015(1):100- 102.
[3]林如鵬、顧宇.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報網融合探析[J].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125- 131.
作者單位:內蒙古日報社
編輯:長"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