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辛斌
阿里巴巴28日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股份回購計劃總額由60億美元增至100億美元。當天,阿里在港股收盤下跌7.98%報210港元,為7月初以來收市最低,單日市值蒸發近3940億港元。
路透社28日稱,一般來說,進行股份回購有助于穩定市場信心,但市場似乎對阿里的回購建議反應冷淡。投行野村在一份報告中稱,因監管方面的不確定性,阿里巴巴股價短期仍將走低。
26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聯合約談了螞蟻集團。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就約談情況對記者表示,螞蟻集團目前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法律意識淡漠,藐視監管合規要求,存在違規監管套利行為;利用市場優勢地位排斥同業經營者;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引發消費者投訴等。金融管理部門對螞蟻集團提出了重點業務領域的五點整改要求,包括回歸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嚴禁不正當競爭等。
隨后,螞蟻集團回應稱,接受了金融管理部門的約談,將在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下,成立整改工作組,全面落實約談要求,規范金融業務的經營和發展。
法新社28日稱,新冠疫情加快了人們向數字化生活的過渡,也加強了科技巨頭對數十億客戶生活的控制。2020年,全球大部分地區都處于封鎖狀態,在此背景下,西方消費者點擊谷歌和臉書,數億中國用戶轉向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或小米。
疫情可能增強了這些雄心勃勃的數字巨頭的實力,但也觸發了對這些企業進行監管的呼聲。2017年之前,人們一直認為科技巨頭的做法是好處大于壞處,尤其是在創新方面。然而,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因為這些數字巨頭現在被指控繳稅不足、不公平競爭、竊取媒體內容和傳播假新聞。歐美相繼公布相應措施,限制科技巨頭對市場的影響力。▲
環球時報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