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通過對“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與沿線各國的貿易現狀進行了介紹。對我國與沿線各國的貿易合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五點: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聯系有待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普遍比較高;沿線國家的民族宗教矛盾復雜、文化發展繁雜;沿線國家的貿易設施落后;沿線國家存在經濟制度不完善情況。
【關鍵詞】 一帶一路 貿易 現狀 問題
引 言
面對國際貿易規則的新一輪的變化,“一帶一路”成為我國面對此變化的重要依靠,這一用語可以使很大一部分發展中國家超越發達國家的貿易規則,通過自己主導的區域協定在成員國之間帶來真正的互惠利益,并重建鄰國的貿易模式。在執行涉及亞洲、歐洲和非洲幾個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我國必須在向外部世界開放的框架內建立一個新的國家間貿易合作制度。在這一進程中,增加與沿途國家的貿易額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實體經濟中的貿易合作、為貿易模式和新貿易制度的現實基礎等領域作出進一步努力。
開放貿易是建設“一帶一路”的關鍵。絲綢之路,首先是貿易之路。在過去三年中,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建立了經濟和商業合作園區,如柬埔寨的坦格朗工業區和西哈努克特別經濟區。此外,中國根據自己的發展經驗,搭建國際間的電子貿易平臺。
一、“一帶一路”倡議聯動下我國的貿易格局現狀
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重要的貿易伙伴,繼續在“一帶一路”計劃的發展中顯示出強大的經濟實力。我們的國家通過自愿擴大對其他國家的“一帶一路”的貿易市場,積極拓展沿線國家貿易市場,注重進出口平衡,并以出口為重點,并達到平衡,讓更多的國家受益于經濟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16年GDP達到12萬億美元,貿易額占全球的21.7%,這不僅體現了“一帶一路”貿易合作的潛力,也體現了沿線國家貿易開創新局面的巨大潛力,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背景下,我國愿意與其他國家實現和平與合作,共同發展繁榮。
我國的絲綢之路是通過和平的方式,經由蒙古和俄羅斯開拓了一條繁榮的貿易之路,和周國家進行對外貿易,在平等和平的條件下,實現了多方共贏。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迅速增長,2016 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總額為 9535.9 億美元,占中國與全球貿易額的比重為 25.7%,沿線國家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呈不斷上升狀態。從整體貿易格局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聯系最緊密,2016 年,東南亞地區貿易額為 23065.8 億美元,占沿線 64 個國家貿易總額的 32.1%。從“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與全球貿易額看,2016 年,新加坡進出口貿易額最高,達到 6436.9 億美元;其次為印度,貿易額為 6176.9 億美元;俄羅斯排名第三,貿易額為 5266.9 億美元;另外泰國、波蘭、越南等國,均小于 5000 億美元。從商品類型看,礦物燃料和電機電氣設備是沿線國家主要外貿產品,“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蒸餾產品等”是沿線國家出口額最大的產品。2015 年出口額為 9487.0 億美元,占當年沿線國家對外出口總額的 26.2%;其次為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占比為 12.7%。 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讓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領域上有了跟密切的交流和合作,這也為我國對外貿易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會,讓這些這些企業有更廣闊的舞臺。
自從提出“一帶一路”以來,我國和“一帶一路”國家在和多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度的合作,我國與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領域取得了成就,在交通、通信領域實現了互聯互通,提供了資金、技術、產能的輸出的機會,也為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提供了很多機遇,比如降低了這些國家的貿易成本、優化了這些國家的產業結構。此外,在貿易合作機制方面,“一帶一路”貿易合作機制建設取得了良好的進展,在貿易合作中加強雙邊合作,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溝通磋商,以推動雙邊關系的全面發展。同時,次區域合作、經濟走廊、產業園區、政策對接,博覽會等多元合作機制為“一帶一路”貿易合作搭建了制度平臺,我國的對外貿易和產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二、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合作存在的問題
“一帶一路”沿線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是經濟高速增長、受益需求不斷增長的新興市場國家。鑒于這些國家大多在經濟、國際分工上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同時由于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消費不暢,中國的出口對象已經轉向新興經濟體,從而加速了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的貿易,并且我國也有意繼續加強這種往來。目前,中國與各國的長期貿易合作取得了良好進展,但仍有許多障礙有待克服。
(一)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聯系有待深化
盡管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的鐵路和公路國家不斷發展,但作為重要貿易伙伴的東盟、印度和俄羅斯除去后,其他國家與中國的進口貿易有待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中國進口貿易規模的15%不到。這也說明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的貿易活動依賴性不高,與中國的貿易往來還有待進一步加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存在顯著差異,貿易發展水平有一定的不平衡,這些國家的經濟貿易都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形成一個相對協調的機制,這樣才能減少在對邊協商時的摩擦,有利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發展建設。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普遍較高
現在世界經濟放緩,世界經濟依然處在復蘇的階段,各國目前更傾向于貿易保護政策。目前,發展中國家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高于發達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弱,自由化和貿易便利化水平較低,沿線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關稅壁壘較高,隨著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順差不斷增加,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質化行業競爭,容易引發貿易摩擦,同時通關的有效性,過境管理的透明度和繁瑣的通關手續阻礙了貿易的順利進行,各國之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需要一些時間。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族宗教矛盾復雜、文化發展繁雜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民族眾多,各自的宗教信仰有著較大差異。同時,在宗教內部還存在不同教派的內部斗爭,一些地區因為宗教原因頻繁發生沖突,宗教極端主義恣肆,各宗教因為歷史原因難以調和,是引發局部戰爭、文明沖突、人權斗爭的重要因素,這些都加大了我國與沿線各國、沿線各國之間合作的難度,為“一帶一路”的道路通暢加大力度難度。
(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設施落后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為以不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為主,所以他們的海上運輸、港口設施、信息通訊與物流設施都較落后,影響現代化的無紙化通關應用、電子商務發展以及口岸管理平臺建設。貿易設施落后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大難題之一。
(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存在經濟制度不完善情況
“一帶一路”沿線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它們的市場化程度不高,相應的市場經濟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且透明度低,對于貿易便利化它們擔心會導致市場過度開放,從而沖擊它們國內的產業和經濟,因此在政策上它們對外來投資的保護程度比較弱,更傾向于保護本地產業經濟。
【參考文獻】
[1] 陳琳.“一帶一路”倡議下貿易暢通的困境與應對——以馬克思國際貿易理論為視角[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04):72-75.
[2] 張更慶.“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探究——基于“五通”視閾[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8,20(03):18-22+27.
[3] 宋微.貿易暢通的挑戰[J].中國投資,2018(13):74-76.
[4] 孫蕓蕓.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貿易便利化發展研究——以“一帶一路”倡議為背景[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03):15-23.
[5] 朱穎,張金榮.“一帶一路”貿易新格局與新秩序[J].河南社會科學,2017,25(10):15-20+32.
[6] 劉泉彤.“一帶一路”貿易便利化對我國的影響[J].法制博覽,2018(22):212.
[7] 宋明順,范馨怡,周立軍,周涵婷.標準在推動“一帶一路”貿易暢通中的作用研究[J].標準科學,2018(06):64-69.
[8] 張艷艷,印梅.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貿易效率及影響因素[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8,20(05):39-48.
作者簡介:朱盛(1996—),女,漢,皖,在讀研究生,安徽大學,國際貿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