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英
摘 要:針對幼兒群體來說,其性格、行為習慣的培養、引導是早期教育的重要部分,直接關系到幼兒未來的成長與發展,以幼兒性格、行為的培養作為探討分析的切入角度,著重闡述幼兒良好性格及行為習慣的疏導與培養,提出切實可行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性格;行為習慣;疏導;培養
在幼兒教育中,關于性格的培養和行為習慣的疏導一直是重中之重,近年來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本文將著重闡述關于幼兒良好性格和行為習慣的具體培養方式,對該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也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的思考和探索。
一、注重引導,不斷強化誠實教育
在幼兒教育階段,誠實教育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需要通過自身的行為、日常的教學不斷滲透“誠實”理念,進而幫助幼兒養成誠實的優秀品質和行為習慣。
1.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傳遞誠實理念
教師在日常的行為中要起到正面的榜樣作用,與幼兒交流的過程中做到坦誠相待,營造溫馨坦蕩的教育環境,比如教師自己在生活中拾取到別人的遺失物,要以身作則進行上交、尋找失主,做出表率,以便于幼兒進行模仿。
2.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方式方法,滲透誠實教育
具體來說,幼兒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難免犯錯,教師在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盡可能避免負面評價,此種方式很容易對幼兒的心理造成創傷,甚至逐漸讓幼兒養成隱瞞問題的行為習慣,教師需要耐心地幫助幼兒分析問題,引導幼兒養成正面面對問題、誠實面對問題的習慣和勇氣。
3.教師還可以利用童話故事等進行誠實理念的滲透
通過給幼兒講述一些積極正面的童話故事,引導幼兒進行代入和思考,為幼兒們樹立正確的行為榜樣,通過此種方式不斷強化誠實教育,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正確積極的行為習慣。總而言之,誠實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和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引導和滲透,并且仔細觀察幼兒的行為細節,靈活地調整教育方式。
二、耐心講解,不斷灌輸愛心教育
1.引導幼兒關心自己的家人
在愛心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幼兒學會關心自己的家人,通過關心他人的行為來培養愛心,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定期讓幼兒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比如為爸爸媽媽捶背、倒水,關心爸爸媽媽是否疲憊等,在一言一行的積累中學會關懷,養成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與家長提前進行溝通和交流,保證家長能夠積極肯定幼兒的關懷行為,通過及時的肯定和反饋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2.引導幼兒們進行互相關心
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學會關心自己的同學、小伙伴,尤其是在小伙伴遇到問題時提供積極的幫助,養成互相幫助的好習慣。比如一個小朋友在玩耍時不慎摔倒,教師可以引導其他小朋友進行幫忙攙扶;再如當某個小朋友情緒低落時,教師可以引導其他小朋友去開導、關心,并且對幼兒做出的關心行為給予正面肯定,以此來強化愛心教育。
3.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學會關心陌生人
教師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幼兒嘗試關心陌生人,與陌生人進行分享,比如一些貧困地區的小朋友,教師通過耐心的講解讓幼兒明白部分小朋友可能并沒有足夠的玩具,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玩具進行分享,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小朋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耐心引導,不可強迫和道德綁架,充分尊重幼兒的思想和心理。總而言之,教師通過耐心講解,不斷灌輸愛心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
三、活動指引,不斷突破自我中心意識
在現代社會中,獨生子女家庭、隔代溺愛等現象導致幼兒容易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不習慣為他人思考,不利于幼兒養成良好性格及行為習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日常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來引導幼兒突破自我中心意識,嘗試與他人進行合作、搭配,逐漸學會為他人著想。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定期舉辦“小小超市”的活動,將幼兒分為幾個活動小組,每個小組共同經營一家“小小超市”,每個小組可以經營不同的品類,包括文具、書本、玩具等,在經營的過程中需要組內的小伙伴們進行互相幫助,比如記賬、貨物整理、售賣宣傳不同角色之間,在經營的過程中引導小朋友們互相幫助,比如小明原本負責記賬,小紅負責貨物整理,但小紅一人整理難度較大,可以引導其他小朋友共同幫忙、共同分擔,在游戲的過程中讓幼兒學會合作,并且養成為他人著想的優秀習慣,不斷突破自身的自我中心意識。
總之,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誠實教育、愛心教育,并引導幼兒突破自我中心意識,最終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優秀的行為習慣,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夠真正對該領域的研究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為關心該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夢楠.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總結與反思[J].好家長,2018(16):24.
[2]倪舒穎.論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J].成才之路,2018(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