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溫建民,楊思紅,關英杰,方賽男,陳薇
奇正消痛貼膏治療膝骨關節炎臨床療效與安全性系統評價
白雪1,溫建民2,楊思紅1,關英杰1,方賽男1,陳薇1
1.北京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北京 100029;2.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北京 100102
系統評價奇正消痛貼膏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系統檢索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網)、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和PubMed、Cochrane Library,檢索日期截至2019年9月,納入奇正消痛貼膏與西醫常規治療膝骨關節炎的隨機對照試驗。對納入的試驗采用Cochrane協作網偏倚風險評估工具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采用RevMan5.3軟件進行Meta分析。共納入12項研究,涉及1197例膝骨關節炎患者,納入的研究大多數未具體描述隨機分組方法,未提及分配隱藏方法,說明可能會存在選擇性偏倚。Meta分析結果顯示,奇正消痛貼膏可降低膝骨關節炎患者疼痛VAS評分(MD=-1.84,95%CI [-2.42,-1.26])。奇正消痛貼膏在恢復膝關節功能、改善關節疼痛、腫脹、壓痛癥狀等方面可能存在優勢。與西醫常規治療相比,奇正消痛貼膏治療膝骨關節炎可能存在優勢。確切結論有待于更多高質量、多中心、大規模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證實。
膝骨關節炎;奇正消痛貼膏;隨機對照試驗;系統評價
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的以膝關節腫痛、晨僵及關節活動障礙為臨床表現的骨關節炎癥性疾病。KOA患病率與性別、地域和區域差異關系密切。我國癥狀性KOA患病率為8.1%[1]。目前,KOA確切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西醫治療以西藥對癥為主[2],但藥物只能暫時緩解關節疼痛,且毒副作用較大,不宜長期服用[3]。中醫藥治療KOA具有方法多樣、療效可靠、不良反應少的優勢[4-5]。近年來,國內嘗試運用奇正消痛貼膏治療KOA,在臨床應用中取得較好的療效。本研究系統評價奇正消痛貼膏治療KOA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以期為臨床決策提供循證依據。
檢索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網)、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和PubMed、Cochrane Library建庫至2019年9月文獻,中文檢索詞為“奇正消痛貼膏”“膝骨關節炎”“膝骨性關節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膝關節骨關節炎”,英文檢索詞為“Plaster”“Knee osteoarthritis”,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結合方式檢索。文獻發表類型及語種不限。
①研究類型:隨機對照試驗(RCT);②研究對象:KOA患者,不限年齡、病程、性別、種族及地域;③干預措施:奇正消痛貼膏單用或奇正消痛貼膏聯合西醫常規治療;④對照措施:西醫常規治療如玻璃酸鈉關節內注射,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美洛昔康、吲哚美辛、雙氯芬酸鈉、雙氯芬酸二乙胺、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⑤結局指標:疼痛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分,健康狀況量表(HSS)評分,WOMAC量表評分,Lequesne疼痛指數評分,膝關節功能障礙、腫脹、壓痛評分和膝骨關節炎嚴重性指數(ISOA)評分,不良反應。
①數據重復報道的文獻;②數據交代不全的文獻。
方法學質量評價采用Cochrane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包括隨機序列的生成、分配隱藏、研究對象的盲法和結局評價者的盲法、不完整結局報告、選擇性結局報告6個條目,對每個研究做出低風險(low)或高偏倚(high)或不清楚(unclear)的判斷。
1.5.1 數據篩選
將檢索文獻題錄導入文獻管理軟件NoteExpress中,刪除重復文獻后,進行初步篩選與全文篩選。篩選過程由2名研究人員根據納入標準嚴格獨立進行,篩選完成后交叉核對,意見不一致時由雙方討論達成一致意見,或由第3名研究人員進行判斷。
1.5.2 數據提取
使用Excel2010設計建立資料提取表,先進行預提取,根據預提取情況調整提取內容或格式。資料提取表包括3個方面:①納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文獻ID、發表時間、樣本量、試驗組和對照組干預措施及對照措施等;②PICO具體信息。包括性別、年齡、病程、療程、用法用量等;③Cochrane偏倚風險評估工具條目。提取工作由2名研究人員獨立進行并交叉核對,若出現不一致應討論達成一致意見或由第3名研究人員裁定。
1.5.3 數據分析
對于同質性高的研究(如研究對象、干預措施、對照措施和結局指標相似),采用Cochrane協作網提供的RevMan5.3分析軟件進行Meta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相對危險度(RR)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加權均數差(MD)表示,并標明95%CI。異質性檢驗采用2檢驗,當研究間無異質性或異質性較小時(2≤25%),釆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研究間存在較大異質性(25%<2≤75%)而臨床異質性不明顯時,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異質性特別大時(2>75%)將不進行定量的資料合并,僅定性描述單個研究結果。
初步檢索獲得文獻126篇,排除重復文獻54篇。經閱讀題目和摘要,排除不符合納入標準文獻32篇,40篇文獻進入全文篩選,閱讀全文后排除28篇,最終納入文獻12篇[6-17]。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12篇文獻共包括1197例KOA患者,納入文獻基本特征見表1。
在診斷標準方面,6項研究[6-9,16-17]采用美國風濕病學會KOA診斷標準[18];2項研究[11,14]采用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19]提出的KOA診斷標準;其余4項研究[10,12-13,15]未交代診斷標準出處。通過比對這些診斷標準發現其診斷要點大體一致,因此出現研究間納入患者不一致的可能性較小。在療程方面,雖然奇正消痛貼膏說明書中提到慢性期患者以5貼為1個療程,每貼敷24 h,但納入的各項研究療程不盡相同,1項研究[17]療程最長達3個月,2項研究[12-13]療程最短為5 d。
有3項研究[9,11,14]報告了隨訪信息。其中,1項研究[9]報告各組隨訪時間為3~10個月,但未報告隨訪結果;1項研究[11]提到停藥1周后進行隨訪,但未報告隨訪結果;1項研究[14]僅提到進行隨訪,但未報告具體信息。
根據Cochrane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對所有納入的研究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1項研究[6]明確提出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組,其余均只提及“隨機分組”,未報告隨機序列的生成方法。所有納入的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隱藏與盲法。對于失訪情況,僅1項研究[10]報告治療組出現1例因膝部皮膚變態反應而被剔除。其余研究未報告脫落或失訪情況,也未報告是否采用了意向性治療分析。對于選擇性報告結局,本研究認為疼痛VAS評分是主要結局指標,有3項研究[7-8,17]未報告這一結局,可能存在選擇性結局報告偏倚。除以上方法學質量因素之外未考慮其他偏倚,共6項。納入研究偏倚風險見圖2、表2。
表1 納入文獻基本特征
研究者樣本量(男/女) 年齡/歲診斷用藥方案療程 試驗組對照組 試驗組對照組 陳軼強[6] 40(未提及) 40(未提及) 未提及未提及膝骨關節炎敷貼膝眼穴,1貼/24 h4周 馮毅[7] 30(未提及) 30(未提及) 45~6343~65膝骨關節炎貼敷1貼/d2周 高緒仁[8] 44(22/22) 44(15/29) 47~8846~80髕骨關節骨性關節炎隔日貼1次,1貼/12 h5周 郭慶華[9] 58(20/38) 58(17/41) 40~7242~78膝骨關節炎貼敷1貼/d5周 賈勇[10] 43(10/33) 40(9/31) 58.88±7.8759.62±7.73膝骨性關節炎性滑膜炎未提及未提及 李建[11] 100(27/73) 100(23/77) 52~6651~70膝骨關節炎貼敷1貼/d1周 李文[12] 30(未提及) 30(未提及) 42~76未提及膝骨關節炎貼敷1貼/d5 d 呂陟[13] 80(35/45) 80(29/51) 60.80±12.5459.40±11.72膝骨關節炎每貼敷24 h5 d 王琛[14] 60(28/32) 60(24/36) 63.14± 5.462.88±6.5膝骨關節炎每貼敷24 h15 d 吳斗[15] 40(未提及) 30(未提及) 56.4±15.1未提及膝骨關節炎每日1次10 d 徐凱[16] 50(17/33) 50(20/30) 未提及未提及膝骨關節炎每側關節1貼,每日1次7 d 張志強[17] 32(6/26) 28(5/23) 43~6542~65早期膝骨關節炎每日2貼,每貼8 h,間隔4 h3個月

圖2 納入文獻偏倚風險評價
表2 納入文獻方法學質量評價
研究者ABCDEF 陳軼強[6]低風險高風險高風險高風險不清楚低風險 馮毅[7]不清楚高風險高風險高風險不清楚高風險 高緒仁[8]不清楚高風險高風險高風險不清楚高風險 郭慶華[9]不清楚高風險高風險高風險低風險低風險 賈勇[10]不清楚高風險高風險高風險低風險低風險 李建[11]不清楚高風險高風險高風險不清楚低風險 李文[12]不清楚高風險高風險高風險不清楚低風險 呂陟[13]不清楚高風險高風險高風險不清楚低風險 王琛[14]不清楚高風險高風險高風險不清楚低風險 吳斗[15]不清楚高風險高風險高風險低風險低風險 徐凱[16]不清楚高風險高風險高風險不清楚低風險 張志強[17]不清楚高風險高風險高風險不清楚高風險
注:A.隨機方法;B.分配隱藏;C.患者及實施者施盲;D.結局評價者施盲; E.數據完整性;F.選擇性報告
在納入研究中,僅2項研究[10,12]可進行Meta分析,其余10項研究[6-9,11,13-17]干預/對照措施或結局指標均不同,存在臨床異質性,只能定性描述,詳見表3。2.4.1 疼痛VAS評分
2項研究[10,12]Meta分析顯示,與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相比,奇正消痛貼膏可降低患者疼痛VAS評分(MD=-1.84,95%CI [-2.42,-1.26])。見圖3。
表3 奇正消痛貼膏治療KOA效應值
研究者干預措施對照措施MD 95%CI 疼痛VAS評分 陳軼強[6]奇正消痛貼膏玻璃酸鈉注射液 1.78 [-2.61,-0.95]* 郭慶華[9]奇正消痛貼膏+玻璃酸鈉注射液玻璃酸鈉注射液 -0.70 [-0.96,-0.44]* 王琛[14]奇正消痛貼膏雙氯芬酸鈉腸溶片+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 -14.60 [-20.74,-8.46]* 李建[11]奇正消痛貼膏+對乙酰氨基酚片對乙酰氨基酚片 -1.60 [-1.96,-1.24]* 賈勇[10]奇正消痛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 -2.65 [-6.77,1.47] 李文[12]奇正消痛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 -1.82 [-2.41,-1.23]* 呂陟[13]奇正消痛貼膏雙氯芬酸鈉緩釋片 -1.40 [-1.58,-1.22]* 吳斗[15]奇正消痛貼膏+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 -11.68 [-19.63,-3.73]* 徐凱[16]奇正消痛貼膏美洛昔康片 -0.44 [-0.95,0.07] 壓痛評分 陳軼強[6]奇正消痛貼膏玻璃酸鈉注射液 -1.00 [-1.21,-0.79]* 郭慶華[9]奇正消痛貼膏+玻璃酸鈉注射液玻璃酸鈉注射液 -0.39 [-0.45,-0.33]* 李建[11]奇正消痛貼膏+對乙酰氨基酚片對乙酰氨基酚片 -0.30 [-0.46,-0.14]* 李文[12]奇正消痛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 -0.63 [-0.74,-0.52]* 呂陟[13]奇正消痛貼膏雙氯芬酸鈉緩釋片 0.00 [-0.23,0.23] 徐凱[16]奇正消痛貼膏美洛昔康片 -0.20 [-0.44,0.04] 功能障礙評分 陳軼強[6]奇正消痛貼膏玻璃酸鈉注射液 -1.32 [-1.72,-0.92]* 郭慶華[9]奇正消痛貼膏+玻璃酸鈉注射液玻璃酸鈉注射液 -0.31 [-0.39,-0.23]* 李文[12]奇正消痛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 -0.71 [-0.83,-0.59]* 呂陟[13]奇正消痛貼膏雙氯芬酸鈉緩釋片 -0.20 [-0.42,0.02] 徐凱[16]奇正消痛貼膏美洛昔康片 -0.22 [-0.47,0.03] 腫脹評分 李建[11]奇正消痛貼膏+對乙酰氨基酚片對乙酰氨基酚片 -0.50 [-0.68,-0.32]* 陳軼強[6]奇正消痛貼膏玻璃酸鈉注射液 -0.34 [-1.10,0.42] WOMAC量表評分 賈勇[10]奇正消痛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 -3.82 [-7.31,-0.33]* 李建[11]奇正消痛貼膏+對乙酰氨基酚片對乙酰氨基酚片 -3.00 [-3.92,-2.08]* HSS量表評分 高緒仁[8]奇正消痛貼膏+玻璃酸鈉注射液玻璃酸鈉注射液 7.26 [3.44,11.08]* 吳斗[15]奇正消痛貼膏+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 5.89 [0.22,11.56]* 馮毅[7]奇正消痛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 -0.23 [-1.62,1.16] ISOA評分 張志強[17]奇正消痛貼膏尼美舒利膠囊+鹽酸氨基葡萄糖片 -3.33 [-3.42,-3.24]* Lequesne疼痛指數評分 郭慶華[9]奇正消痛貼膏+玻璃酸鈉注射液玻璃酸鈉注射液 -2.20 [-2.76,-1.64]*
注:“*”表示陽性結果

圖3 奇正消痛貼膏和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森林圖
單個RCT結果顯示,奇正消痛貼膏在改善疼痛方面與玻璃酸鈉注射液[6]、雙氯芬酸鈉緩釋片[13]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聯合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14]相比更有效;奇正消痛貼膏聯合西藥在改善疼痛方面與單用西藥(如玻璃酸鈉注射液[9]、對乙酰氨基酚片[11]和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15])相比更有效。但是,1項研究[16]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與美洛昔康片相比,在疼痛VAS評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
2.4.2 壓痛評分
單個RCT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在改善壓痛程度方面與玻璃酸鈉注射液[6]或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12]相比更有效;奇正消痛貼膏聯合西藥在改善壓痛程度方面與單用西藥(如玻璃酸鈉注射液[9]、對乙酰氨基酚片[11]相比更有效。但是,單個RCT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13]、美洛昔康片[16]相比,在壓痛評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
2.4.3 功能障礙評分
單個RCT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在改善關節功能活動障礙方面與玻璃酸鈉注射液[6]、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12]相比更有效;奇正消痛貼膏聯合玻璃酸鈉注射液在改善關節功能活動障礙方面與單用玻璃酸鈉注射液相比[9]更有效。但是,單個RCT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13]、美洛昔康片[16]相比,在功能障礙評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
2.4.4 腫脹評分
單個RCT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聯合對乙酰氨基酚片在改善腫脹程度方面與單用對乙酰氨基酚片[11]相比更有效。但是,1項研究[6]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與玻璃酸鈉注射液相比,在腫脹評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
2.4.5 WOMAC量表評分
單個RCT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在改善膝關節疼痛、活動、功能方面與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10]或對乙酰氨基酚片[11]相比更有效。
2.4.6 HSS量表評分
單個RCT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聯合西藥在改善膝關節疼痛、活動、功能方面與單用西藥(如玻璃酸鈉注射液[8],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15])相比更有效。但是,1項研究[7]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與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相比,在HSS量表總評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
2.4.7 膝骨關節炎嚴重性指數評分
單個RCT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在改善膝關節疼痛、日常行走、活動能力方面與尼美舒利膠囊聯合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17]相比更有效。
2.4.8 Lequesne疼痛指數評分
單個RCT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在改善膝關節疼痛、壓痛、腫脹、晨僵、行走能力方面與單用玻璃酸鈉注射液[9]相比更有效。
2.4.9 安全性指標
共8項研究[6,8-11,14-15,17]報告了安全性指標,其中有3項研究[10,14,17]報告在試驗過程中未發生任何不良反應,有5項研究[6,8-9,11,15]報告了具體的不良反應。其中,1項研究[6]描述治療組有1例患者單膝局部出現瘙癢癥狀;1項研究[8]報告治療組出現3例輕度膠布過敏或藥物接觸性瘙癢反應,停藥3~8 d后癥狀自行消退;1項研究[11]報告治療組使用3 d后膝關節局部皮膚發紅、瘙癢3例,停藥后消失;1項研究[15]報告有4例出現皮膚過敏反應,經短暫休息,對癥治療后痊愈;有1項研究[9]報告治療組2例出現皮膚過敏,2 d后過敏癥狀好轉,有2例注射玻璃酸鈉后出現關節腫脹疼痛,3 d后自行緩解。
由于單個結局納入Meta分析的研究數量少于10項,故未使用倒漏斗圖對發表偏倚進行評估。
本研究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在改善膝關節疼痛、壓痛、腫脹、日常行走、功能活動等方面可能存在優勢,但今后的研究需更嚴格的方法學設計,并選擇更有針對性的客觀療效指標。
本研究納入的RCT普遍存在方法學質量問題,絕大多數研究未具體描述隨機分組方法,未提及分配方案是否隱藏。因此,無法對隨機分組充分性做出評價。未采用隨機分配方案的隱藏有可能會導致出現選擇性偏倚。有研究表明,一般情況下,與充分使用分配隱藏的臨床試驗結果相比,不充分分配隱藏或分配隱藏方案不清楚的臨床試驗結果往往會夸大37%的效應估值[20]。此外,本次納入的所有研究均未提及盲法。雖然由于外用中藥自身的特點,且對照措施西藥劑型與之不同,對受試者和研究者實施盲法的難度非常大,但可對結局評價者施行盲法,尤其是當主要評價結局是“疼痛”這一主觀性很強的指標時,對結局評價者施盲就顯得更為重要。在試驗過程中,患者失訪或脫落不可避免,但僅有1項研究報告脫落病例,且在結果部分未對脫落部分數據進行處理。因此結合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以上結果需謹慎對待。
在篩選文獻時,筆者發現大部分研究由于對照措施和結局指標設置不合理而被排除。設計臨床試驗時,對照措施的選擇應該是陰性對照(即安慰劑、空白)或陽性對照(公認有效的療法)。筆者查詢美國骨科醫師協會KOA治療指南[21],發現KOA公認有效治療方法包括口服或局部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鎮痛藥(首選對乙酰氨基酚)、關節腔內注射藥物(糖皮質激素或玻璃酸鈉或生長因子和/或富血小板血漿)、關節置換手術、關節鏡清理術等,但國內多數臨床試驗選擇的對照藥物并不符合要求,如對照藥為另一種中成藥。
結局指標是體現療效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發現大部分RCT文獻的療效評價標準出處各不相同,多數研究采用諸如有效、顯效和無效的綜合療效評價指標,且各文獻中痊愈、顯效、有效含義也很難統一,從而影響對癥狀療效指標的提取和對療效的推斷。
奇正消痛貼膏是一種外用藏成藥,源于藏族傳統驗方,由獨一味、棘豆、姜黃、花椒、水牛角、水柏枝6味藥組成,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效,用于急慢性扭挫傷、跌打瘀痛、骨質增生、風濕及類風濕疼痛、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和陳舊性傷痛等。該藥已被納入2018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9年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且使用時操作簡單,價格合理,易被大眾接受,自1993年上市以來,該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由于奇正消痛貼膏在臨床上經醫生及患者反饋有明顯緩解疼痛、腫脹等癥狀的效果,療效的結局指標也應體現該外用藥的優勢,側重以上癥狀的改善,且利用國際公認的疾病癥狀評分量表等更有科學性與說服力。
總之,本系統評價結果表明,奇正消痛貼膏在改善KOA膝關節疼痛、壓痛、腫脹、日常行走、功能活動等方面可能存在優勢,但目前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結論的可靠性。為得出奇正消痛貼膏治療KOA更客觀的結論,建議今后的臨床研究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選擇合適的對照措施;②詳盡描述隨機化方案,包括隨機序列的產生和分配方案的隱藏;③采用結局評價者盲法;④詳細描述試驗中失訪或退出的病例,說明原因,并采用意向性分析進行處理;⑤采用國際公認的、更有針對性的結局指標;⑥根據研究方案估算樣本量,以提高檢驗效能;⑦嚴格按照CONSORT聲明等標準對研究進行規范報告。
[1] 王弘德,李升,陳偉,等.《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18年版)》膝關節骨關節炎部分的更新與解讀[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9,40(9):993-995,1000.
[2] 張洪美.膝骨關節炎的規范診治與階梯治療[J].中國骨傷,2019, 32(5):391-395.
[3] 王睿翔,唐良華,楊偉瑞,等.近幾年現代藥物治療膝骨關節炎進展的概述[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9):50-53.
[4] 劉獻祥.中醫藥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研究現狀[J].中醫正骨,2012, 24(1):3-7.
[5] 孫振新,楊矛,朱玲玲,等.中醫藥治療膝骨關節炎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1):111-114.
[6] 陳軼強,劉志坤,吳銀生,等.奇正消痛貼膏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0,16(28):147-148.
[7] 馮毅.奇正消痛貼膏對早中期膝骨性關節炎關節液NO和MMP-13的影響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30):97-98.
[8] 高緒仁,郭開今,李洪偉,等.單用玻璃酸鈉注射與聯合外用奇正消痛貼膏治療髕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 10(16):1260-1261,1263.
[9] 郭慶華,盧向東,李平,等.奇正消痛貼膏與透明質酸鈉合用治療膝骨關節炎116例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0,10(9):1035-1037.
[10] 賈勇.奇正消痛貼膏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性滑膜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6):106-107.
[11] 李建,龔嵐,樊劉偉,等.奇正消痛貼膏聯合對乙酰氨基酚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今日藥學,2012,22(11):693-695.
[12] 李文,陸濤,任杰,等.膝骨關節炎疼痛的治療及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骨科雜志,2011,17(12):1142-1144.
[13] 呂陟.奇正消痛貼膏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16):106-107.
[14] 王琛,蕭揚飛,趙興舉,等.奇正消痛貼膏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2):432-433.
[15] 吳斗,楊曉峰,付永良,等.奇正消痛貼在骨性關節炎治療中的作用研究[J].醫學信息,2011,24(6):2681-2682.
[16] 徐凱,高海燕,江藝.消痛貼膏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1,17(11):11-12.
[17] 張志強,陶杰.奇正消痛貼膏外用治療早期膝骨關節炎療效的隨機對照試驗[J].臨床醫藥實踐,2010,19(7):892-893.
[18] HOCHBERG M C, ALTMAN R D, BRANDT K D,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edical management of osteoarthritis. PartⅡ.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J]. Arthritis Rheum, 1995,38(11):1541-1546.
[19]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J].中華骨科雜志,2007,27(10):793-796.
[20] SCHULZ K F. Assessing allocation concealment and blinding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Why bother?[J]. Equine Vet J,2005, 37(5):394-395.
[21]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s Surgeons Board of Directors. Treatment of osteoartheitis of the knee evidence-based guideline.2nd edition[EB/OL].(2013-05-18)[2019-10-10].http://www.orthoguidelines.org/topic?id=1005&tab=all_guidelines.
Systematic Evaluation on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Plaster for Treatment ofKnee Osteoarthritis
BAI Xue1, WEN Jianmin2, YANG Sihong1, GUAN Yingjie1, FANG Sainan1, CHEN Wei1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Plaster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CNKI, Wanfang Data, VIP, CBM, PubMed, and Cochrane Library were systematically retrieved. The search date ended in September 2019.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comparison ofPlaster and conventional Western treatment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included. Cochrane Collaboration Network's bias risk assessment tool was used for methodologic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cluded trials.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 5.3 software.A total of 12 articles were included, and 1197 patients were enrolled. Most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did not specifically describe the random grouping method, and did not mention the allocation concealment metho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may be selection bias. 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Plaster can reduce the VAS score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MD=-1.84, 95%CI [-2.42, -1.2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Plaster may have advantages in restoring knee joint function, improving joint pain, swelling, tenderness and other symptoms.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treatment,Plaster may have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The conclusion needs to be confirmed by more high-quality, multi-center, large-sca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knee osteoarthritis;Pla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systematic evaluation
R2-05;R274.94
A
1005-5304(2020)12-0102-06
10.19879/j.cnki.1005-5304.201910200
中華中醫藥學會專家共識項目(GS/CACM 201-2019)
陳薇,E-mail:chenweibucm@163.com
(2019-10-15)
(2020-10-13;編輯: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