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徐京峰
(1.天津體育學院 天津 301617;2.濰坊職業學院 山東 濰坊 261041)
在共享經濟大行其道的今天,如若能在此基礎上加強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的研究,不僅可為優化體育產業資源配置,更可以為區域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因此,本文力從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出發,針對其所面臨的一系列相關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區域體育競技良好的發展勢頭,進一步提升體育產業資源利用效率。
共享經濟的定義是基于陌生人且存在“公共物品”使用權的暫時性轉移的一種獲得經濟報酬的新經濟模式。共享經濟現今已成為服務社會的重要切入點,在眾多業態中對各項資源進行時間、地點的適時匹配,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資源利用的配置效率。在當今共享經濟大行其道的時代,其與大數據思維、互聯網+思維交融等新思維的產生與整合正深入的影響著經濟的全產業鏈,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因此要在新時期加快區域體育產業發展,就需要深化共享經濟思維,尋求適合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的發展模式,建立起基于共享經濟機制的區域體育產業大平臺。基于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發展研究工作能夠切實落地,就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了解共享經濟對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第一,強化對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相關問題的研究,實現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的高效可持續發展;第二,強化對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相關問題的研究,有利于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針對性處理,并在摸索中得到所需的發展模式,應對紛繁復雜的時代變局。融合共享經濟理念來推動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的發展模式變革,并通過深入分析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為推動新時期我國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做好理論建設。
在共享經濟大時代背景下,要想對區域共享體育產業進行系統有效的研究,首先就應當充分考慮區域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所要面臨的各種問題,從而為區域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依據。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
目前共享體育經濟的商業盈利模式逐漸呈現出多業態滲透、多元化發展的態勢,但無法達到理想的資源配置狀態,且缺少資源處置集中平臺。當前眾多所謂“共享”經濟更多的只是商業模式的變化,并沒有涉及到更深入的產業鏈優化上來。共享經濟理念的根源首先在于挖掘利用資源剩余價值,其次對不同產業的高效結合創造資源附加值。因此區域共享體育產業更應探尋跨產業發展。現今的共享經濟體育產業更多以消費端導流為主,但從根本上解決不了市場產業鏈失衡的狀況。我國正處在共享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共享體育產業更是如此。引入“去中介化”的方式來提高體育資源利用只是共享經濟的“皮毛”,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體育產業資源的高效利用率的問題,更難以掩蓋我國體育總體資源數量不足、質量欠缺的問題。因此深化共享經濟理念,強化建設和改造區域體育產業資源是目前體育產業發展前行的重要著力點。
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區域體育產業的發展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區域發展戰略布局、高層發展思想觀念及發展模式等相關因素,在這一系列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會導致區域共享體育經濟產業發展的結構性失衡。產生“五馬拉車”這種現象必然會降低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的發展水平。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成熟區域體育產業的發展,相關體育附加服務業已經在總體體育產業中占有較大份額。而在我國體育用品相關產業卻占整個體育產業的主導地位,體育用品產業大多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進而導致區域體育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地域性結構性失衡現象,進一步阻礙著共享體育經濟產業的發展成果。其次面對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結構性失衡的多重影響,產業協同效應難以顯現,從而使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發展的驅動力不足,難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態勢。
在經濟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并沒有系統的對區域內相關的綜合體育經濟產業進行量化、有效、及時的產業發展狀況評估,造成了現今區域體育產業發展處于不可控的發展狀態,因此更不可能對區域內的體育產業資源進行高效整合。由此而產生的連帶反映致使區域內體育產業的孤立,導致其很難順利的融合到區域總體發展中。由于缺乏對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的形勢變化較為深入的研究,總體規劃戰略的統籌性較為薄弱,使區域內中的體育相關產業難以相互滲透,形成集群效應,致使近幾年我國區域體育產業的發展一直處于停滯狀態,只有所謂的“表面繁榮”,以此能難以融入到區域總體發展進程中。在區域體育產業總體融合度較低的情況下,必然會導致區域體育產業資源利用的不充分、效率不高。在區域經濟產業發展過程中對體育產業的發展不夠重視、發展思路不夠清晰,這必然會影響著區域總體經濟發展規劃進程的實現,進而降低了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的經濟溢價效應。
服務標準體系是規范服務、滿足客戶需求的根本。從世界體育產業發展的進程來看,隨著總體經濟產業的發展進程,區域體育產業服務的產業鏈上游漸漸呈現出多元化分布的狀況。進而可以通過推斷得出,在整體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的進程中,體育產業所提供的服務產品種類多樣性、服務企業數量眾多、服務滿意度難以量化等相關問題的存在,難以制定“一刀切”的體育產業服務類化標準及體系。致使整個區域體育產業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服務滿意度差別較大。并且客戶在服務種類的多樣化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從而使區域體育產業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愈演愈烈。以此受到服務標準化滯后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行業的自律性難以形成,會使行業發展無法得到有效監督與管理,從而抑制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的良性健康持續發展。
基于以上陳述我們能充分認識到區域共享體育產業所面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措施以其應對,就必須真正的將體育產業與“共享經濟”理念深度融合,只有將共享理念融入到區域產業發展中去,才能對區域體育產業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對未來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發展進行展望,具體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分別進行:
首先以本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的現實狀況為依據,結合區域發展的整體布局的發展,并充分考慮區域體育產業融合和自身產業的優化,因此需要優先扶持區域體育產業短板業態的發展。因為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須有均衡的產業要素與之進行匹配,即實現所謂的產業最優組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提高產業資源利用率,實現互利共贏。只有對體育短板業態進行大力扶持,并在政策、戰略部署、經濟導向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調整好此類產業的布局,才能使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結構得到良性發展,促使跟上共享經濟時代浪潮。與此同時,共享體育產業更要從自身入手,積極轉變經營理念、探索融資渠道。雙管齊下為區域共享體育產業高速發展注入活力,使其與其他各行業實現協同發展。
體育產業想要在新的環境下快速發展并緊跟時代潮流,并解決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融合度低的難點問題,以及提高體育產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就必須重視區域共享體育產業平臺的搭建,并對其充分利用,才能有效促進產業發展。首先應由政府部門搭臺、體育行業協會協調、商業機構主打的三方作用下,通過對計算機網絡整合與信息技術的應用,構筑區域共享體育產業大平臺,從政策入手完善各種新興體育產業營運模式,將其他領域中的各項優勢,如資金、技術、場館等引入到區域共享體育產業大平臺中。完善共享機制,強化產業互動、協同,實現跨的產業合作共贏、優勢互補,用“大經濟”思維有針對性提高體育產業在共享經濟大潮下的創新成功幾率與經濟效益。促使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真正實現“互聯網+”,逐步提高對體育產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增強區域體育產業中積淀的產業技術優勢。另外對以“搭好臺”的區域共享體育產業平臺,應充分發揮其優勢,對其充分利用,不應只當“擺設”,要將平臺用好、用會、用活。為這類區域共享體育產業平臺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政策、產業等全方位的后續支持,提升整體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的發展水平及進程。
為了區域共享體育產業長期有效發展,平臺建立的同時,應對其形成一系列監管機制,為加強監管,提高區域體育產業服務的規范性,則需要對產業服務的標準化體系進行研究,并構建體育產業服務標準化相關體系。因此首先應從區域體育產業服務現狀及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進一步將共享經濟服務理念、運行機制等深入企業內部,收集第一手數據資料,從而為體育產業服務標準化的制定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從而才能更好的提高服務質量,增強客戶滿意度,由點及面改善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的現狀。
其次在強化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應加大體育產業服務標準化方面的研究力度,建立規范有序的區域共享體育產業服務標準,針對區域共享體育產業需加強行業控制和制度規范,逐步提高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相關人員的服務素質和服務水平,從而促使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發展中的滿意度服務工作進行更加順暢,從而進一步優化體育產業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模式,這將更為有效的增強相關體育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通過服務標準化的建立實現信息資源互聯互通。從而促使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的發展得到全面提升,為區域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更為強勁的助力。
綜上所述,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構筑區域共享平臺等一系列措施的有效落地應用,將逐步解決區域共享體育產業所面臨的諸多難題,并為區域共享體育產業走上良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提供了理論支撐。因此作者希望在進一步建立完善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相關制度、全面保持提升區域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方面,應在區域體育經濟的大框架下,以共享經濟視角建立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和有序發展,提高體育產業資源的利用率,使區域共享體育產業的發展蹄疾步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