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華 張道華
(沂源一中 山東 淄博 255000)
籃球運動是青少年喜愛的一種運動,普及率非常高,且已經成為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體育教學也逐漸得到了教師的重視,與之有關的教學方法也層出不窮。因而,針對籃球教學,體育教師應當采取新的教學方法,改革籃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階段,學生面臨著高考壓力,難免會偏向文化課學習。但教師也承擔著升學壓力,自然而然地也會忽略體育教學。長此以往,教師與學生就會達成共識認為體育課程并不重要,開設這門課堂的主要目的就是放松學生心情,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體育教師在開展籃球訓練時多是應付了事,簡單地講解一些籃球知識。而學生也是心不在焉,機械地學習一些籃球知識。
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思想仍比較落后,在籃球教學中比較偏重于技術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綜合運動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品質的培養。尤其是習慣采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教學方式,導致籃球教學失去趣味性。長此以往,學生也漸漸失去了學習興趣。但是這與素質教育理念是相悖的,高中體育教師應改變這一理念,積極采用各種教學思想、方法,改革籃球教學。
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綜合學習能力都是不相同的。自然對籃球知識的掌握能力也不相同。但是很多體育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既不重視學生的個性化,也不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仍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而這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會影響到籃球教學質量的提高。
不僅僅是師生不重視體育教學,大部分高中院校也不重視體育教學,經常限制體育課堂的教學時間。甚至有的學校并沒有體育課程,即便是有也是一周兩節,或者是被其它學科教師占用。體育教學時間被限制,自然會影響籃球教學的實施。畢竟,籃球教學只是體育教學的一部分,沒有充足的體育教學時間就沒有充足的籃球教學時間,教師也就無法制定教學計劃,實施籃球訓練教學。
近年來,體育教學逐漸受到了國家的關注,且下發了許多文件保障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但體育教學的主要組織者、實施者是教師。若教師不重視體育教學,也不重視籃球教學管理,仍無法開展有效的籃球訓練。而實際上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有些體育教師隨意進行籃球教學,并無完善的教學計劃、目標,導致籃球訓練教學無法起到相應的作用。
從素質教育角度來說,籃球技能、心理素質的訓練應當是同步的。但是大部分體育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只重視學生籃球技能的訓練。而其它課程也不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久而久之,學生的心理素質就會下降。這也是我國高中生心理素質不過關的主要原因。
在高中籃球訓練教學中,體育教師可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組織、引導作用,提高自身對籃球訓練教學的重視度,并采用有效的方法改革籃球訓練教學模式。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在新時期,高中體育教師不能再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應結合新教學方法,創設新穎、有效的教學模式。
第一,合作學習模式。即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團隊,然后以團隊形式完成教師創設的各種學習活動。比如在“定點投籃”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人數均等的小組,然后舉辦定點投籃小組賽,讓各組成員輪流上場投籃,并計分。最后分高的小組獲勝。采用這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僅能提升學生的訓練興趣,保證訓練成效,而且也能喚醒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使其積極配合其他同學為團隊榮譽而奮斗;第二,多媒體教學模式。即充分利用多媒體,改革籃球訓練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訓練積極性。比如在在“傳切配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傳切配合的經典畫面,使學生初步了解什么“傳切配合”?它有什么用?接下來,在學生訓練的過程中再將訓練過程錄制下來,而后在課堂上進行慢動作回放,讓學生認真觀察自己的動作是否存在錯誤之處。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訓練興趣,也能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傳切配合”技巧;第三,游戲教學模式。即在高中籃球訓練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時機插入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從而提升籃球訓練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依據高中生的身心特點,選擇難易度合適、內容符合教學要求的游戲活動。比如,在“體前換手變向運球”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導入階段創設“抓尾巴”游戲活動,幫助學生熱身。而后在學生完成技巧學習之后,再創設“接力比賽”游戲活動,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相比于其它教學模式來說,游戲教學模式的趣味性更強,應用效果更好,高中體育教師可靈活應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實踐教學模式、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等,具體可依據訓練內容靈活選擇。但是教師一定要注意無論選擇哪種教學模式,都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確保選擇的教學模式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習。
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籃球能力,教師還應當靈活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即對學生進行分層,而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教學目標、內容、作業。具體可按照以下方法進行:
首先,要先對學生進行分層。在開展分層教學之前,教師必須要先完成對學生的分層,從而為分層教學的實施奠定基礎。一般情況,可將學生分為三層。針對籃球教學來說,教師可將籃球技術高、身體素質好、學習能力強的同學歸為一組;將籃球技術、身體素質、學習能力都一般的學生歸為一層,最后將籃球技術、身體素質、學習能力都比較弱的學生歸為一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還應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不斷調整學生的學習層次。其次,教學目標的分層。在籃球訓練教學開始前,教師需提前設計教學流程,并依據教學大綱、學生學情,制定可行的教學目標。而在設計分層教學目標時則需依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內容,設計出每個層次學生都能達到的學習目標。然后,教師再以分層教學目標為指導,科學設計籃球教學流程。再者,學習內容分層。簡單的說,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難度不一的學習內容,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在課堂學習結束之后都能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熟練掌握應當學習的內容。最后,教學評價分層。在創建教學模式之時,教師還應當完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的評價。當然,在分層教學模式中教師也應當如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評價指標??傊?,分層教學模式是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重要途徑,在高中籃球訓練教學中教師可靈活應用該教學方法。
針對籃球訓練課程比較少、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體育教師應主動承擔起自身的職責,做好各項管理工作。具體可依照以下方法進行:
首先,高中體育教師要認真履行自身的教學職責,認真開展體育教學。同時,還要積極尋求學校的配合,適當地增加體育課程、創設體育活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籃球訓練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其次,要依據教學大綱,制定一個學期的教學計劃,而后按照計劃開展籃球訓練教學。同時,還可將學期計劃細化成月計劃、周計劃。計劃越詳細越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制定。當然這是要建立在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基礎上的。最后,高中體育教學不只包括籃球教學,還包括其它運動項目的教學,高中體育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安排籃球課程。總的來說,通過有效的籃球訓練教學管理才能提升高中訓練教學的質量。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體育教師應重視這一要求,并積極改革高中體育教學,實現運動技能、心理素質培養的并重。
首先,對于運動技能的訓練,教師可按照身體訓練、投籃訓練、籃板球訓練、防守訓練、快攻及防快攻訓練、陣地進攻訓練的步驟,依次開展訓練。同時,還應結合實際確定科學的訓練時間。然后制定出比較詳細的訓練計劃表,將訓練目的、內容、時間等納入其中。以后教師就可以按照這張表格進行訓練教學。另外,教師還應當選擇合適的訓練方法,開展各種訓練。如在身體訓練中可加強學生力量、速度耐力的訓練。在力量方面重點進行腰部、四肢的訓練,可采用平臥推舉、仰臥直臂上拉、肩部推舉、俯身雙臂劃船、深蹲、箭步蹲等方法;在速度耐力方面,可采用短跑、定時跑、長跑等訓練方法。其次,對于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可從意志訓練、放松訓練、表象訓練、思維訓練、自信心訓練、模擬訓練、應急控制訓練等方面入手,并采用合適的訓練方法。比如在模擬訓練中主要就是讓學生適應觀眾的喧鬧、喝倒彩、吹口哨的比賽環境,做到正常發揮。對此,教師可播放錄音模擬比賽環境。又如在應激控制訓練中,教師可先詳細講解身體應激知識,而后再提供各種刺激,模擬應激活動,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最后,高中體育教師可共同開展技能訓練、心理素質訓練。也就是說,將兩項訓練內容細化,并以此制定有序的、規范的訓練計劃,逐步提升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
籃球是一項團體對抗活動,需要更多的實戰才能提升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所以,在高中籃球教學,教師要盡可能地創建比賽活動,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況且,也只有在實戰中學生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正。
首先,在日常訓練教學中可創建小組間的比賽活動,幫助學生實踐課堂所學籃球運動技巧。在這一比賽活動中,教師可作為裁判對學生的籃球運動水平進行評價,指出學生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籃球運動能力的目的。其次,教師可帶領學生參加校際之間的籃球活動,提高學生的世面。況且,校際之間的籃球活動更能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其重視籃球比賽,并認真訓練。另外,教師還可帶領學生參加全國性的籃球比賽。這對學生來說,更是一個挑戰。自然而然學生也就會認真訓練,努力提升自己的籃球水平。最后,教師還可通過實戰,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畢竟,真實的比賽環境更加考驗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師若能抓住這一機會進行訓練,就能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大幅度提升??偟膩碚f,在真實的比賽環境中,學生才能得到更好的鍛煉,才能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所以,高中籃球教師要多開展比賽訓練,增加學生的實戰經驗。
為了提升高中體育籃球訓練的效果,體育教師應當及時創新教學理念,改革訓練教學方法。尤其要多增加實戰機會,提升學生學習籃球運動技巧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高中體育籃球訓練教學的科學性、合理性,真正提升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