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爾丹·吐爾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體訓一大隊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9)
籃球運動本身作為一項技術性特點比較突出的運動項目,想要最大程度的掌握籃球運動的技巧,就需要運動員能夠在進行日常訓練階段,保證自己力量的同時,在速度、技巧以及耐力方面有針對性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籃球技能。
籃球運動本身的魅力就是在經過合理的位置分工以及隊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在運動賽場上能夠將每一位運動員本身的優勢以及自身的價值展現到最佳狀態,在運動場上進行籃球比賽的對抗,能夠給觀看的觀眾帶來一種集體智慧的藝術表演對于單個的籃球運動員來說,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就需要了解不同的實際戰術情況,只有掌握不同的戰術,才能夠在這樣的基礎上培養自己的運動技術,保證自己能夠在比賽階段將自己最佳的狀態發揮出來,并在這樣的基礎上能夠達到團隊高度合作的精神展現。在運動員競技水平發揮中身體素質的情況能夠影響到實際的比賽情況,并且,身體素質也與運動員自身的綜合素質情況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在籃球比賽期間,還需要運動員有大量的身體接觸,這樣的身體接觸也會給運動員消耗很多體力。鑒于此,在日常的籃球訓練階段進行力量訓練屬于十分關鍵的一項訓練內容。假如運動員在日常訓練階段的力量存在不足的問題,就會導致最終在比賽階段喪失最終的比賽競爭資格,所以,提升力量訓練的內容需要在現有的訓練基礎上進行逐步的重視。
我國的籃球運動隊員在力量訓練過程中,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效果不佳等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僅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從籃球本身的競技層面都對運動員本身的體能情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這樣的要求不但需要運動員本身的力量素質,還需要對于籃球運動的力量訓練體系的構成有具體的內容需要。
從職業籃球的角度進行分析,運動員的力量訓練需要按照力量的劃分情況分成兩種訓練模式的內容,其中,第一就是非賽季力量訓練模式以及賽季訓練模式。對于運動員來說不同的時間段也需要有不同的訓練內容,比如在非賽季的力量訓練模式中,能夠將整體的訓練內容分成兩部分。其一是分散遞進發展模式,其二是集中轉化模式。這樣的模式主要存在于準備階段的力量訓練,在非賽季周期中第一個周期,一般情況下這樣的訓練方式可以應用到5月上旬,這樣的訓練內容主要就是進行力量耐力地提升,運動的強度也在50%左右,運動的次數為8-15次為最佳狀態,在這樣的次數上進行反復訓練,2-3次為一個循環周期,每個周期20次為身體的力量極限,采用這樣的方式主要就是進行訓練持續以及循環間歇,這樣的訓練模式其手段就是自身重量組合器械自由體重,實施無間歇性或者短間歇性的內容;在非賽季中第二個周期為5-7月,在這樣的時間階段,主要是對運動員進行肌肉維度的訓練,其運動強度為75%左右,這樣的運動強度通常情況下為8-12個動作,每組動作的頻率為3-4次為最佳,每一組8-12次為合適的運動模式,這樣的訓練模式主要為分部多組重復的內容,主要的訓練手段就是使用自由重量組合器械的方式,實施間歇充分的模式進行訓練;非賽季周期中第三個周期主要就是進行基礎力量的鍛煉,這樣的鍛煉其運動強度為85-90%為最佳,通常情況下為8-10個動作,每個動作為3-4組,每組為4-5次,這樣的運動模式主要采用的就是分部多組重復的訓練方式,主要的手段也就是沿用第二周期中的自由重量組合器械的模式,實施間歇充分的訓練方法。
在賽季力量訓練的模式中,也能夠將訓練的內容分成兩個部分,其一就是保持模式,其二就是調整恢復模式。這樣的模式主要存在時間就是進行賽季訓練,其中賽季前期為專項準備期間,比賽期間為競賽期間,比賽之后為調整期。其中非賽季中周期就是4-9月,在該段時間中,關鍵內容就是進行絕對力量的發展,運動強度跨度較大,大部分為90%-120%,這樣的運動強度下,通常的動作為6-9個動作為最佳狀態,每個動作為3-4組,每組為1-3次為最佳,采用實施間歇充分的模式;在比賽的前中周期就是10月份的專項爆發力的訓練,這樣的訓練模式其強度為70%-85%,通常情況下采用6-9個動作為最佳,每個動作為3-4組,每組動作為5-10次,采用實施間歇充分的訓練模式;在比賽中期,大部分的時間階段為11月至次年4月,在這樣的訓練模式其強度為75%-85%為最佳,通常情況下為6-9個動作,每個動作能夠分成3-4組,每組為5-10次,采用實施間歇充分的方式進行訓練;在比賽的后期時間為次年的4月中旬,在該時間段,主要就是進行力量耐力的保持,這樣的力量保持其強度較低,動作同以往的動作一致,采用循環的方式進行力量保持的鍛煉。
在非賽季的力量訓練模式中,能夠采用分賽遞進的方式進行日常的訓練,分散遞進的方式的訓練要求本身就是對運動員的力量素質實施不同強度的日常訓練,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分階段的內容制定,以方便運動員能夠有綜合身體素質的提升。
在進行職業籃球運動的訓練階段,需要重點關注核心力量訓練期間的內容,雖然這個的訓練核心都對運動員專業的部位有所要求,但是在核心力量的訓練內容中,還需要將這樣的訓練內容同日常的一般訓練模式進行有效的區別。同一般的力量訓練內容相比較,核心力量的訓練安排需要運動員能夠按照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并按照訓練內容進行復雜性的合理調整。在該過程中,運動員自身的肌肉需要承受大量的刺激。那么從這些最終效果中進行訓練模式的綜合考量,教練就要求在訓練階段對運動員進行正確引導,更好的保證運動員能夠實施核心力量訓練的過程中,特別是直接進行核心訓練的運動員中進行訓練項目的科學制定。
對于核心訓練的內容來說,教練需要對相關的訓練模式進行差異性的展現,對于每一位運動員的身體情況進行進一步的改進,訓練本身就會給運動員造成很大的傷害,由于承受的能力不同,訓練本身帶來的刺激更大。所以,在初期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期間,需要將訓練難度趨近于一般性,將訓練難度進行控制。總體來說,核心訓練需要教練能夠按照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訓練內容制定,這樣的內容能夠更好地落實訓練的目的,本身訓練就是為了讓學生的身體機能進行更好地調整,在現有的訓練模式下,教練需要制定科學有效的訓練內容,讓運動員能夠在最終的比賽階段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水平,展現出自己的優勢力量,在實際的比賽中得到展現。本身核心訓練就是一種集中化高強度的鍛煉內容,在現有的模式中,教師需要不斷關注學生的身體情況以及心理情況,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身體以及心態方面的調整。
對于運動員本身的動作規范情況來說,本身力量的訓練就具有十分精準的要求,特別是在核心訓練中對于訓練部位的要求,其部位主要集中在運動員本身的軀干以及髖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除此以外,核心訓練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提升運動員本身在籃球比賽階段的平衡習慣、穩定性以及本身的應急能力。在訓練階段,就需要將訓練工作的規范性有具體的內容要求,在訓練過程中,不斷提升訓練工作的規范程度,動作標準的程度直接會影響到訓練最終目標的實現,同時,在進行實際比賽階段,動作的標準程度也會直接影響到運動員自身的競技水平。鑒于此,在日常的籃球核心訓練階段,教練就需要運動員能夠將所有的訓練動作都做到標準,不斷規范運動中的訓練內容,改進運動員的最終訓練效果,有效地避免運動員出現身體傷害的問題。
力量訓練并不同常規的訓練內容,需要有科學的強度控制,對于整體的訓練負荷有合理的內容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提升運動員的整體運動水平以及綜合素質。對運動員的訓練進行負荷的科學控制,教練能夠在訓練負荷的安排方面,堅持運動量大的訓練模式以及低強度的訓練模式進行綜合性的融合,這樣就能夠將負荷量大的訓練工作進行短時間的制定,將重點放在訓練基礎的夯實上,在這樣的基礎上在進行多組別的內容訓練,訓練間歇時間有效的進行縮減。
在籃球訓練的力量訓練階段,核心的訓練內容是不可缺少的,這樣的訓練模式能夠提升運動員的自身素質,想要不斷提高運動員的核心力量,就需要改進現階段保守的訓練思維,不斷制定科學有效的訓練方針,只有在這樣不斷堅持的基礎上進行日常的核心力量訓練,才能夠改進運動員的訓練效果,最終在比賽場上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