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29)
競走是我國田徑項目中的優勢項目之一,競走是一個長時間、長距離的有氧耐力項目,還是一個對技術有著嚴格規則要求的項目。由1983年的競走運動員徐永久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開始,我國先后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競走世界冠軍運動員,國家也正在大力發展此項目,因此,為了繼續發展和保持競走項目優勢,關注青少年競走運動員的培養則成為重要一環。
運動員完成競走技術時,應挺胸抬頭、軀干保持正直不能出現含胸駝背;雙手握空拳、兩臂自然彎曲成90°,在身體兩側自然擺臂,前擺不超過身體中線,高度不高于下頜。
競走技術主要涉及支撐階段技術、擺動階段技術和髖關節動作技術。支撐階段,支撐腿完全伸直,由腳跟先著地后過渡到全腳掌著地,擺動腿側髖關節橫軸稍向下傾斜,同時膝關節保持伸直狀態,當重心前移時支撐腿由腳掌過渡到腳趾端開始后蹬,完成保持重心穩定以及繼續向前的任務;擺動階段技術,擺動腿屈膝向前擺動,一般不超過90°,帶動髖關節向前轉動,小腿依靠大腿向前擺動的慣性而向前擺動,腳跟著地前腳尖自然勾起,當擺動腿的腳跟著地時,后蹬腿應立即蹬離地面,結束蹬地動作;髖關節動作技術,髖關節是銜接軀體上下肢的軸,在雙腿支撐或擺動的同時開始轉動,起到控制步頻、步幅的作用。
主要是來自于人的先天身體條件的影響,因為競走這項運動有嚴格的技術標準;學生由于先天的生理條件的因素影響,在競走這項運動中無法完成該項目制定的技術規則而不能從事該項運動。競走運動是一個對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心理素質、神經類型等方面都有著嚴格要求,所以對于選材有著嚴格的要求。
例如:
(1)身體形態。
①O型腿:兩腿之間間隙過大,可能導致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出現后蹬腿彎曲的現象,這在競走比賽中是被不允許的,會被裁判員視為違規給與相應的判罰。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還有可能導致膝關節及一些相關部位肌肉或關節出現損傷,對運動員的身體造成很大傷害;
②肢體不協調:競走這項運動對人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柔韌性的要求很高,它需要身體各部位的默契配合,或許你不是那么協調也練習了競走,但是,如果你沒有這些先天的條件支撐著你是無法成為高水平的競走運動員。對于競走運動員來說技術是生命,練習一項運動技巧的前提就是肢體協調,競走這一項目更是如此;手臂與肩關節的擺動配合髖關節的轉動來帶動下肢,腳下動作如何勾腳尖出腿、蹬地,這一連貫動作需要身體靈活協調來完成;
③掌紋:智力是人認識、理解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Atd角又稱智力角,具有較明顯的遺傳特征,均值較明顯小者,腦子較靈活,普通人的均值是41°-42°。在田徑比賽中技能性要求較高的均值小,而競走項目在技巧上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在選材過程中,應多加注意。運動員掌紋的紋路越清晰、沒有異常掌紋的先天遺傳的體質越好,這樣的運動員能在訓練過程中承受大負荷的能力較強,而且具有訓練后疲勞恢復快的特點。
(2)身體機能。
①心肺功能:競走是個耐力性運動項目,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有氧和無氧的能力;有氧耐力是競走運動員能夠支撐在長時間、大強度的訓練以及比賽中能否保持規范的技術動作;
②血紅蛋白:血紅蛋白能反應身體的機能狀態,因為它的指標相對穩定,所以在運動訓練過程中多數用這一指標評定運動員的機能狀態、訓練水平、預測運動能力;血紅蛋白低的人不能進行像競走這樣長時間,大強度的耐力性運動項目,因為運動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氧氣,血紅蛋白低的人沒有辦法為身體各部位提供充足氧氣來維持運動中的動作及速度的練習;
③耐力素質:是機體堅持長時間運動的能力,也是與疲勞對抗的能力。耐力素質包括:運動員的有氧代謝能力、機體內能源物質的儲存、機體內器官承受長時間的工作能力,以及運動員心理對疲勞的耐受能力。競走運動是一個對耐力素質要求非常高的項目,是決定競走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高與低的主導素質。不管是競走的日常的能力突破練習,還是對規則技術的維持,耐力素質都是核心。
(3)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先天素質基礎與后天環境、教育的結合,包括人的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韌性。競走運動是枯燥乏味的,需要長時間與疲勞做斗爭,無論是能力、還是技術的練習都是如此,在長時間重復一個動作時,對人的耐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個時候就要求運動員有強大的意志力堅持下來,如果沒有能長期的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是沒有辦法從事競走這項運動的。
(4)神經類型。
神經系統主要是控制和協調身體各部位的多種功能活動的主要調節系統,使機體的運動功能和植物性神經系統的功能協調一致,對體內體外的環境變化作出快速又完整的反應;包括反射弧、興奮性、感覺分析以及軀體的運動調控功能。像競走這樣的耐力性項目,要求神經的興奮性相對平穩,耐力性項目的興奮值區別于爆發性項目的快速而短暫,它的興奮性保持的時間較長,以減少長時間運動過程中出現的疲勞。
所有的運動技能都不是人們從生下來就能夠掌握的,而是要有已經掌握的人對你付出指導,你才能學會一項運動技能,所以,一個優秀的教練員是運動員成功的學會一項運動技能的關鍵之一;所以更應該加強教練員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提高以及對運動員的生理、心理的的了解。青少年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時期,應抓好基礎為以后的訓練及比賽做好準備。學生也應提高自己我意識,不要為了追求速度而忽略技術,畢竟技術是競走運動的生命,沒有規范的技術動作你的職業生涯也不會很長久。
(1)教學過程中的不規范。
現如今大多數在基層市級縣級體校中,教學競走的教練員大多都是曾經的優秀的運動員們退役之后回到市級縣級體校從事教練員工作,雖然他們曾經都是優秀的運動員,但是他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傳授知識的學習,所以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將標準的技術動作傳達給學生?
(2)訓練過程中的不重視。
在訓練過程中有些教練員為了追求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技術培養,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期也是能夠打下良好基礎的關鍵期,所以教練員更應注重對學生技術的培養,為以后的訓練和比賽打好的基礎;“拔苗助長”的訓練方式不但會對學生的技術造成影響,還會對學生以后的整體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3)過多過早的比賽。
競走運動是一個以計時成績為標準、以規范技術動作為規則的項目。 運動員過早的比賽可能會為了現階段的名次、成績而忽略了技術。過早的比賽會讓運動員產生無形的壓力,迫于壓力,運動員會為了提高速度使技術變形出現犯規的動作,在比賽過程中可能會給與黃牌警告或紅牌警告(三張紅牌警告立即罰下),運動員長時間的努力也付之東流。
處于青少年時期的運動員不宜有過多的比賽;每比一次賽都會透支運動員的身體能量,產生疲勞。因為競走的比賽時間久、距離長、耗能大,一般一場比賽過后應有大約為期半個月左右的恢復期訓練,之后進入到下一場比賽的準備期;過多的比賽可能會使處于疲勞期內的但狀態還沒有完全恢復的運動員繼續參加下一場的比賽,這樣長期處于疲勞狀態下的運動員無法同時兼顧技術與速度,在思想上也會出現厭煩的心理,這種狀態下對于技術的練習效果也會下降,技術動作能力也會因此下降。
(4)青春期運動員的心理狀態。
無論是在比賽過程中還是在訓練的過程中,運動員的心理狀態都會對競技能力的發揮有所影響。而處于青春期的運動員的心理狀態是較為復雜的,心理發展趨于成熟,開始關注了解自己的成長以及更廣泛的與社會接觸,以成人的方式看待問題。運動員在青春期時,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遇到比賽失利、訓練、生活以及與教練員的配合等問題的時候,不懂得如何處理,可能會出現消極、叛逆、極端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員無法進行正常訓練,對訓練會出現厭煩心理,進而也影響著對技術動作的追求與探索。
綜上所述,影響青少年技術的因素有先天形成的因素和后天形成的人為因素以及環境造成的。根據以上幾點,包括先天的柔韌性、協調性、靈活性、接受能力、智力水平、意志品質的因素和后天的教學、生活、訓練、比賽以及運動員自身的因素對競走技術的影響,因此,在日后的選材以及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避免以上幾種事情的發生,以及加強對教練員工作的嚴格把控和重點培訓。如今,中國競走項目的運動在世界比賽中依然能夠取得良好成績,在這背后是運動員無數的汗水組成的,而青少年是能夠繼續發揚競走這一項目優勢的后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