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4)
從上世紀開始至今,雙方民族的跨境參與促進了民族體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發展。中緬民族體育文化跨境交融不僅促進了體育方面的發展,促進中緬邊境地區民族的文化傳承和民族認知。促進雙方的交流,促進社會和諧。民族體育文化既是中緬邊境交流的載體也是邊境地區和諧發展的重要體現。但雙方在交流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本文通過研究,為中緬邊境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一定理論依據。
通過中國知網、圖書館和相關網站查閱大量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文獻資料,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作者多次親身參與了全州以及縣市舉行的各類民族體育活動,感受邊境不同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的魅力,深入地州的文化館和文體局考察,得到第一手真實資料。
把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科學的邏輯分析,對地區體育文化的和諧發展提供相對應的對策。
訪談相關領域的老師、專家和民族體育文化傳承者,為后續研究打下基礎。
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北、西面、南三面與緬甸交接,邊境線長達503.8公里,全州與緬甸相鄰的村寨600多個,渡口28個、通道64條,與緬甸相連的公路有9條,貿易往來密切,多方面有合作交流。德宏州有5個世居少數民族: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受地理位置、氣候影響,形成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的特點,為多種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和越冬條件,是一個有山、有水、有公園的風光旖旎的地方,是一個風土民情濃厚的體育休閑類旅游小鎮。
中國與緬甸相接壤的地區民族種類豐富且跨境民族較多,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豐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既有較高的觀賞性也有較強的競技性。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產生與發展與當地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有反映生產、生活場景的,有慶祝豐收和勝利的,有反映宗教祭祀、軍事武技的,還有娛樂的,資源豐富且多樣。有些項目與藝術相互結合,形成老少皆宜的表演性項目,十分受歡迎。每個民族都有代表自己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由于常年聚居、交流頻繁,有些項目同屬于多個民族,被多個民族繼承與發展。
借助體育搭建平臺,舉辦賽事開展文化活動,充分展現跨境民族地區的風采,對中緬邊境的繁榮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維護中緬邊境各民族的穩定與繁榮。
中緬兩國往來密切,文化的相互交流滲廣,周邊環境十分復雜且有著不同的社會問題。除了傳統的軍事、政治邊疆建設,還應加大對文化邊疆的建設。各個民族受社會經濟等影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當地的文化、教育、宗教等產生深遠影響,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有著不可忽視的社會和政治功能,以民族體育文化推進邊境兩國交流,促進友誼,以邊民的交流活動帶動政府對話。逐步消除因政治制度、文化差異帶來的各種障礙和問題,以文化交流的形式提高邊民“共飲一江水”的民族認同感,助力邊境長期和平穩定發展,助力中緬關系友好發展。
(2)發揮文化“軟實力”,增進民族大團結。
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是民族地區的基礎資源和重要力量,凸顯民族地區文化特色,有助于軟實力提升。邊境地區的發展受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較多因素的干擾,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在邊境的交流合作中起著關鍵作用。少數民族體育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其作為載體,各民族同心協力,共同參與,傳承并發揚民族體育文化,形成中緬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
(3)促進經濟發展。
跨境民族體育文化特有的經濟功能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跨境民族體育文化多以賽事為主要活動形式,兩國借助體育賽事,進行貿易交流,包括:飲食、服飾、旅游等。同時,中緬邊境地區盛大的民族節慶活動還能吸引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齊聚,人流量的增多促進旅游業的發展,間接的刺激經濟增長,特別是在少數民族資源豐富的民族地區。
(4)傳承與發展民族體育文化。
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進步,新事物的沖擊讓一些傳統的民族文化已漸漸消失。民族傳統文化是歷經沉淀,飽含先輩們在歷史長河奮斗的結晶。民族體育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面臨部分文化失傳的困境,為人們敲響了警鐘。開展民族體育文化活動不僅是為了展現民族文化的斑斕多彩,更大意義上對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中緬邊境民族體育交流依賴官方組織。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緬交流日益頻繁,涉及領域也不斷豐富,但都存在相同的問題,依賴政府相關部門。基于長遠發展視角,兩國之間的體育交流不能僅僅依靠政府相關部門,還需要雙方調動社會、民間積極性,形成多元交流,以豐富體育活動內容、增加體育交流頻次,以此達到深化中緬胞波情、穩固中緬關系。
(2)中緬邊境體育以單向交流為主。
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國民幸福指數上升,競技、群眾體育得到發展。在競技體育方面,緬甸學生入境到我國交流學習,參加集訓等活動;在群眾體育方面,表現在民間各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交流比賽。雙向交流偏少,多以緬甸向中國的單向流動。
(3)推廣方式單一,傳播路徑狹窄。
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到中緬邊境民族體育主要推廣方式是群眾體育、學校體育、競技比賽方式。通過政府部門策劃組織,主要通過電視、海報、互聯網發布賽事信息進行宣傳,獲知賽事信息。
(4)對民族體育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力度不夠。
民族體育文化受到現代化和全球化極大的沖擊,優秀的民族體育文化漸漸淡化出人們的視線,民族體育文化的丟失不利于民族文化的發展。民族體育參與人群呈現老齡化,特別是一些競技性傳統體育項目,受場地、師資、技術本身難度大及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現在年輕人愿意學習民族體育的已經越來越少,民族體育傳承與發展成了一大問題。
雙方民族體育文化交流不能單單依賴官方組織,應充分調動雙方政府、社會、民間各方的積極性,開展一系列體育文化交流,形成更具生命力的中緬體育交流的格局。
招收緬甸學生到中國讀書,既有利于民族體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還能夠通過跨境求學促進中緬民族體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發展。可以讓兩國學生共同策劃和參與組織目瑙縱歌、潑水節等賦中緬胞波情的有意義的活動,真正起到保護、宣傳、弘揚民族體育文化的作用。
將民族體育文化納入學校教育當中,開設民族體育課程,讓學生從小耳濡目染,擴大交融的渠道。
建立相關的民族體育文化人才培養機制和體系,培養出專業的民族體育人才,滿足教學、科研、訓練三大需求,為中緬民族體育文化交融提供人員基礎和保障。
編撰關于中緬邊境民族體育的圖書,匯編現有的研究成果、整理中緬邊境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闡述中緬邊境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論基礎,以滿足民族傳統體育傳承、應用、發展及其教學工作的迫切需求。